从麦田走向端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3 15:33:34
细雨,麦熟,端午.

        雨到空阶,溅起几声悸悸的鸟鸣,低而回荡,扯碎那些阴郁的浮云,只是,雨还是如同针脚,和着几丝莫名的情绪,细细地扎来.

        往来的风尘之中,看到麦生,麦冷,麦青,然后壮如处子,在这个季节的脚下成为一脉朗朗的风情.

        成熟,是希望的达成,是踽踽而来中昂扬的生命.

        登楼一望,远处都是金黄的麦海,茁壮的,铮铮的,又充满自信的等待最后洗礼的到来,是亿万锋芒与镰刀的爱!

        "麦,芒谷,秋种厚埋谓之麦",这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麦字的释解,小麦大麦原产西亚,传入我国已有四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诗经·周颂·思文》一诗中就有"贻我来牟"的说法,来是小麦,牟是大麦,许慎的释解这个来字是象形字,像麦穗之倒置,上为麦粒,下为麦芒。至于麦字,乃是来字下面添一只脚,脚趾向下,为什么要脚趾向下呢?意为天所授之,因为迨周之时就有武王伐纣,赤鸟衔来瑞麦的传说,总之,几千年来,麦子成了我们这个农耕民族的生命背景,成了华夏文明的一个直直向上的支撑.

        (麦子观其由来,便有了浓而厚重的神秘色彩,紧紧的与生命本质的意像血脉相连,近些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现了很多所谓的"麦田怪圈",虽众说纷纭,也不外乎是人类想通过麦子探索生命的未知,尽管不乏作秀的成分,但勿庸置疑,人类围绕麦子的思考远没有结束.)

        面对麦海,你根本无从平静,它们激烈,饱满,丰富而诚实,让你神飞物外,感到一种磅礴而来的冲动!

        手边恰好有一本<诗歌报>月刊八九年第一百二十八期的小册子,终于为这份关于麦子的冲动找到一份划破时空的藉口.其中有一篇<孪生的麦地之子>(作者燎原)的诗歌评论文章,谈到关于青年诗人海子,骆一禾麦地诗歌的启示.

        "在诗歌创作中,诗与个体生命的相互选择是一种缘份",作者这样饱含深情又不乏疼痛的写道,正如十七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对于向日葵的思考那样,以海子和骆一禾为代表的诗人们确立了以麦子为表意的意象系列,村庄,人民,镰刀,马匹,瓷碗,树木,河流,汗水......,成为了贫穷崇高的生存者生命之歌.

         然而,如文章所言,海子,骆一禾,他们的灵魂已触及到死亡光明的核心,所以他们选择了生命本体的回归,这就是生命本质的真实吗?

全世界的兄弟们
要在麦地里拥抱
东方 南方 北方和西方
麦地里的四兄弟 好兄弟
回顾往昔
背诵各自的诗歌
要在麦地里拥抱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
在五月的麦地 梦想众兄弟
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
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
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里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

        这是海子的诗歌<五月的麦地>,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对于麦子,对于生命的深刻思考,并最终回到孤独的境地.探索生命是为了更加坚强的生,而不是选择质问光明的死,正是海子,骆一禾们身上强烈的女性气质,让他们后来不约而同,且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关于麦子的思考也化为一场凄风苦雨的诗殇.

        麦子是坚强的,无论是冰雪倾轧,无论是雨暴风狂,它们破空而立,站在历史的旷野上笑语盈盈,带给这个世界无尽的爱和力量.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生命的载重放到夭折的脊梁之上,他们的脆弱担负不起,他们的眼泪虽然真挚,但他们的明天早就黯淡无光.

         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亡,麦子用丰收的底蕴一扫所有的迷茫,活着,就有希望!

         孤独如韧丝的语言,颤动了灵魂的琴弦,让我在端午的麦田之外,捕捉雨的精灵.

         与海子,骆一禾们如出一辙,几千年的汩罗江畔,鬼啸猿啼,西风吹的长衣猎猎作响,峨冠博带的大夫屈原用那痛煞历史的一纵为一个王国奏响了覆没的招魂之曲.作为诗人,屈原光芒四射,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极致,美人兰草,杜若芳椒,千重隐喻,又怎能惊醒一个梦中的君王?从诗人的作品<九歌------湘夫人>中不难看出诗人内心的无助,悲愤,彷徨与痛苦: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薜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聊逍遥兮容与,聊逍遥兮容与,借问大夫既然选择了逍遥,又何必为一个昏君走向生命的终极,"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说到底,这种不舍已不是为了简单的一个忠君那样牵强,"虽不周於今之人兮,原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帝王只是个飘忽不定的旗帜,他的身后是国家,民族.感斯民也!"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先生,您做不到,故国神游,君在哪里,只留下一个端午让后世谨记.

        无独有偶,"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难言赎。最无幸堪恨更堪柃,风波狱",中国的历史上从来就不乏心系国家与民族的英雄,后人评价岳飞之死时说的最多的就是愚忠二字,时过境迁,我们能读到多少历史的真实? "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证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玉阶之下的宵小们无论怎样跋扈,也不过是个王姓家奴,好一个"逢其欲",文征明道尽岳武穆之胸臆.岳飞必死,不然"此身何属",真如史家所言,岳飞拥兵,赵构掣肘,到头来只怕会让国家加速灭亡,人民陷入更大的水深火热之中,岳飞做不到,所以岳飞必死!风波亭下,那一抹汹涌玫丽的刀光哟!

        "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为国家,民族死,虽死犹生!

        细雨已是依稀,楼高而冷,屈原,岳飞,海子,骆一禾,在这片辽远无际的麦田中悄然逝去,关于生死的探索还会继续.因为生活的原因,平时的文字中多有抑郁,曾经一个朋友这样给我写到"写伤感,写抑郁,最终将走向......,这样的事实我见的太多了",真的感谢朋友的忠告,只是你不知道, 我是一穗麦子,虽然沉重,但不会走到灵魂的虚脱,海子们去了,屈原们去了,早就成这些麦田的养料,好让他们举着一息锋芒,直面生活!

         端午节到了,麦区的粽子就变得稀而名贵,并非数量的不足,只是需求的骤增,我们感谢粽子,让我们铭记历史;我们感谢麦子,让我们的灵魂跃然于寂寂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