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湘西佛教略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49:08

明末清初湘西佛教略考

明    夷     

      明末清初时,湘西、湘南佛教之振,多依临济宗密云系破山海明下的传人弘化。据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卷六、《清初僧诤记》卷三述,后来被雍正皇帝毁灭了著作的三峰汉月法藏禅师,因与乃师天童密云圆悟意见相歧,遭密云排斥。汉月法藏之徒潭吉弘忍著《五宗救》,以维护乃师汉月法藏的《五宗原》,兼驳密云圆悟的《辟妄七书》。汉月法藏死后,密云圆悟著《辟妄七书》以批之。潭吉弘忍死后,密云圆悟复著《辟妄救略说》十卷,对汉月法藏、潭吉弘忍师徒一起清算。由此引起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僧诤。如天隐圆修亦著书批评汉月法藏。  
    与此同时,费隐通容、木陈道忞、浮石通贤等皆极力反对汉月法藏一系学说。住在四川的破山海明一系,自然也不可避免加入这场论争。同在四川四川的吹万广真禅师因同情汉月法藏,遂遭破山海明及其徒丈雪通醉、敏树如相的大肆攻歼。龙门山晖行涣亦参加此一热闹斗争。破山海明法嗣象牙性挺、燕居德申不参加此一闹剧,亦遭同门诟骂、攻击。故象牙性挺住闽南、燕居德申住湘南,各自开化,足未返蜀地一步。而山晖行涣犹不放过,邀集雷水石谷、敏树如相对燕居德申大肆征讨。在山晖行涣《圣开禅师语录·与雷水石谷禅师书》中对《云山燕居禅师语录》八卷大肆批驳,斥之为“杜撰数篇,纠弹诸方无文学”。燕居德申讽刺山晖行涣说:“此必教人学上堂语,然后为禅者”。由此僧诤不断,直至雍正下令止。  在此僧诤过程中,汉月法藏一系法孙有卓锡湘西常德者,破山海明法嗣法孙有开化湘西辰州、沅州、靖州者,且卓有成效。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张表单中看出来。          

      湘西辰、沅、靖天童密云圆悟下源流 |--澹竹行密-----自彻发琛-----宇朋|(住洪江嵩云山)||--师林真育-----道南光勋|(住沅州马脑山)|--灵隐印文--|--密印真传-----如玮(住黔阳安江胜觉禅寺)|(住洪江回龙寺)(住黔阳胜觉寺)|--大谷雪超(住沅州景星寺)|--莲月印正--|--悦可道严-----圣义光宣(住沅陵龙泉寺)|(住沅陵龙泉寺)|--天隐道崇-----古源海鉴(住黔阳龙标山)|--端圆(住沅州报恩寺)| 破山海明-|--敏树如相--|--天壁道拙--|--端云性昌----报恩湛如----见自明惟|(住沅州)(住沅州报恩寺)(住沅州报恩寺)|--六润光杲(住沅陵)|--颖秀真悟--|--大都光定(住沅陵)|--长明光炅(住沅陵)|--智鼎(住沅陵)|--余山道瑞--|--渠山妙随-----大用(住黔阳天柱峰)                    |--明月法鉻(住沅州景星寺)弘觉道忞-----芥庵琛大-----行之显笃-----|--卓庵明闲(住沅州十方庵)           (沅州十方庵)|--德全明英(住沅州普济寺)   

      湘西的辰州、沅州、靖州;湘南的武冈、宝庆之佛法衍传,破山海明下之灵隐印文师徒及燕居德申师徒功不可没。如灵隐印文先于辰州二酉洞追随象牙性梃习禅,后弘法靖州会同洪江回龙禅院;其徒密印真传弘法沅州黔阳安江胜觉禅寺、灵隐印文徒师林发育弘法沅州马脑山马驹苑法光寺。古源海鉴多次参学于灵隐印文,亦弘法沅州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破山海明下之澹竹行密法嗣自彻发琛弘法靖州会同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破山海明下之颖秀真悟的法嗣则多在沅陵弘法;至于燕居德申在武冈云山胜力寺大施棒喝,门下龙象辈出,分支衍派遍及湘南各地,大有“马踏天下人”之势。  
    灵隐印文禅师,四川梁平人,俗姓王。幼年随象牙性梃在沅陵二酉洞习禅,做侍者。后来往四川参访破山海明得法,先后开法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各地。著有《灵隐文禅师语录》三卷。第一卷是“上堂”法语;第二卷有“小参”、“法语”、“机缘”、“颂古”、“牧牛颂”;第三卷有“杂偈”、“杂著”。他对于旧体诗,有相当的造诣,风格清新,词句畅达。他在靖州会同洪江回龙禅院弘法时,僧俗亦多请他说法,并广事布施,当地人对他极为尊崇,受他影响极大。他以“解脱门广启,选佛场宏开。祖祖相传,佛佛授手,传此妙也”,启迪信众,随缘说法。  密印真传(1625--1678),叙州人,俗姓李。儿时不茹荤腥,不饮酒。二亲见背,观身世幻化,有出尘之志。诣观音洞出家。闻老僧参灵言教外别传之宗旨而归禅。二十三岁往鼎州德山乾明寺,依德山语嵩传裔座下圆具。1648年住楚之沅州黔阳安江广福山胜觉禅寺,灵隐印文禅师来访,师迎入,礼拜毕,举问灵隐:“赵州指柏树,南泉指牡丹,未审和尚将什么为人”?灵隐便喝,师便倒地而卧。灵隐唤小沙弥扶起。沙弥至,师便起。绕灵隐一匝而出。灵隐为之应证,付其源流。后有人拈此因缘曰:“无根树子得活也”。一僧曰:“既是家里人,便话家里事”。后随灵隐印文往会同洪江回龙禅院,结制上堂:“烟横渡口,自有来由;雪覆芦花,那堪朕兆。轰动地之晴雷,击翻滞岸;转迅风之机要,卷尽氛埃。锦云共散一轮雨,出於性天;绣气同消万法全,彰於慧海。钵里饭,桶里水,头头放光;有漏篱,无漏杓,物物现前。到这般田地,方知不动道场,遍十方界。夤缘不挂,体含太虚。千佛开口便错,万圣垂手即差。山僧然尔如是,大似虎口横身。葛藤且止,炉鞲新开。一句作么生道?”良久云:“情尽见除逃至化,珠回玉转乐升平。”著有《密印禅师语录》十二卷。  
《密印禅师语录》凡十二卷。明末清初密印真传(1625~1678)撰。如暐等编。收于明藏中。十二卷之内容即:卷一至卷三为上堂语,卷四小参,卷五、卷六开示,卷七法语、牧牛颂、十无语颂,卷八机缘、勘辨、拈问代颂,卷九颂古,卷十山居、集诗、水居,卷十一杂偈、诸赞、真赞,卷十二杂偈、疏引、塔录。  
   在《新续高僧传·第五十七卷》记载,清潭州大沩山易庵明应(1628--1685),龙标蒋氏人。将诞之夕,母梦白象到门,惊寤而娩,紫胞裹体。父异之,因名象带。时在明毅宗崇祯元年戊辰。虽在髻齿,颇甘素茹。既终亲养,决志出家。  明永明王永历三年(时为清顺治六年)己丑,投武攸(武冈)莲花庵祝发。后诘大沩山同庆寺慧山超海圆具,执持左右,参“三不是”话有省,乃行脚吴越,遍诘尊宿。久之,觉真淳之气,终以沩阜为优,遂还本山不出。间检《传灯》,至云门章次,顿举平昔疑滞,涣释无余。从此精修孳孳,昕夕苒苒,寒暑十有五载。服勤既久,因受记莂,首众代讲。初开法朗州(常德)西禅寺,风行沅水、澧水流域。  清康熙庚戌(1670年),上湘乡白云山,古貌岩冷,略进枯株,提倡死心叟之为人,昭示来学,矩范一肃。甲寅(1674)年,更主龙山,别立堂奥,诸方颂之。丁巳(1677)岁,大沩虚席,寺众敦请,五让乃就。既至,百废俱举,宗风大振,声施愈远。已而白云性宗上人再请莅席。晚节卓然,策励门子,不少弛假道,誉益崇感。其邑宰及诸檀护,敬礼有加。殿宇楼廊,一革其故,号为“中兴”。方及落成,遽示微疾。封龛举火,俱自留偈。时康熙乙丑孟夏十六日也。年五十有八,腊三十有七。著有《语录》十二卷行世。初至白云,山鸣七日,卒符其兆。塔于白云山下。西宁陶太史之典为之铭焉。嗣法弟子曰要旨实辉、敬元实足、浮雪实正、天枢实铉、远目实敬,皆能瓒绍,不愧师承。
     清末民初邑绅谢祖乾所撰《荷叶庵记》载云:“荷叶庵,镡城东北七里,诸山环绕,圞团僻幽。中有塘,广约二亩许。屡蓄荷。钱叶溢水面,清香扑鼻,碧圞可爱”。此文记载,此庵由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株山高逸谢上贤开创。錾“荷沼”、筑“琴阁”、植梅树、崇祯年间(1628—1644),谢上贤坚志诚意鸠工修塑佛像,以家产供香火。1612年后易家手闢为庵,修真事佛,以终余年。因爱荷叶生香,遂命池为“荷叶塘”、名庵为“荷叶庵”。后人私謚谢上贤为“桑正公”。 桑正公,明代僧人,俗姓谢,讳上贤,黔阳株山人。公性喜浪游,素有异志。崇尚佛学。隐姓埋名,与方外交,受异人修真术。与堂弟上拔公宦迹江南宁国府知府,曾依雪浪洪恩习学贤首教。后依麻城东山香岩碧空性湛学《华严》,并从之披剃。后返黔阳。尝从蜀江长龙山昙华寺沙门东沧性福律师受具。师常芒鞋破衲,终年不易。行脚、居庵,皆如此。南明桂王永历六年(1652),李定国攻沅州、克靖州,声势浩大,战乱频仍。当地匪贼亦乘机掠抢。当群贼逼至荷叶庵,欲掠寺产时,师端坐庵前长椅,挥足尖芒鞋,飞上树梢,言有人能取鞋下,庵物全送。群贼茫然。师挥足尖招之,鞋复穿如故。群贼愕然。复欲进庵掠抢,师移椅于庵门,仰卧其上,令群贼挪移长椅,若动,则庵物全弃。群贼齐上,额汗如注,而长椅位动分毫。群贼大骇,遂俯首礼拜而退。永历十六年(1662),正月十五日元宵,师沐浴更衣,跏趺坐化。世寿一百有二岁,僧腊三十四夏。 清初,前南明四川巡抚钱开少削发为僧,法名大错禅师者,遍游湘山楚水。尝至黔阳株山,来荷叶庵礼桑正公真容道影。道光五年,山东诸城庶吉士、黔阳太史王金策常屏驻从,过访假馆此庵育人之邑绅谢光篪,吟诗、品茗、围棋、酬对之余,亦瞻礼桑正公遗容,并赋诗以记。
   桑正公收徒极严,仅剃度一人,系族侄谢国雄,亦黔阳株山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乙丑三月。幼不食荤腥。年十六,礼荷叶庵桑正公披剃。圆具后,外出参学,行脚至沩山,参慧山超海禅师,领其旨。出住潭州浮山崇福寺,迁荆州果愿寺。又历住朗州西禅寺、邵州龙山寺、大梅明熙寺等。有《语录》十卷。《五灯全书》卷百三、《谢氏族谱》皆有传。 其他禅师多有著作,今不例举了。湘西佛教,自宋朝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的方山文宝禅师后,代不乏人。而尤以明末清初为最盛。寺庵林立,僧尼云集。除了禅宗以外,还有华严、唯识、南山诸宗,都有僧尼在弘扬其法门。                      2003年1月27日
 《明末清初湘西佛教略考》
  明末清初时,湘西、湘南佛教之振,多依临济宗密云系破山海明下的传人弘化。
  据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卷六、《清初僧诤记》卷三述,后来被雍正皇帝毁灭了著作的三峰汉月法藏禅师,因与乃师天童密云圆悟意见相歧,遭密云排斥。汉月法藏之徒潭吉弘忍著《五宗救》,以维护乃师汉月法藏的《五宗原》,兼驳密云圆悟的《辟妄七书》。汉月法藏死后,密云圆悟著《辟妄七书》以批之。潭吉弘忍死后,密云圆悟复著《辟妄救略说》十卷,对汉月法藏、潭吉弘忍师徒一起清算。由此引起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僧诤。如天隐圆修亦著书批评汉月法藏。
  与此同时,费隐通容、木陈道忞、浮石通贤等皆极力反对汉月法藏一系学说。住在四川的破山海明一系,自然也不可避免加入这场论争。同在四川四川的吹万广真禅师因同情汉月法藏,遂遭破山海明及其徒丈雪通醉、敏树如相的大肆攻歼。龙门山晖行涣亦参加此一热闹斗争。破山海明法嗣象牙性挺、燕居德申不参加此一闹剧,亦遭同门诟骂、攻击。故象牙性挺住闽南、燕居德申住湘南,各自开化,足未返蜀地一步。而山晖行涣犹不放过,邀集雷水石谷、敏树如相对燕居德申大肆征讨。在山晖行涣《圣开禅师语录·与雷水石谷禅师书》中对《云山燕居禅师语录》八卷大肆批驳,斥之为“杜撰数篇,纠弹诸方无文学”。燕居德申讽刺山晖行涣说:“此必教人学上堂语,然后为禅者”。由此僧诤不断,直至雍正下令止。
  在此僧诤过程中,汉月法藏一系法孙有卓锡湘西常德者,破山海明法嗣法孙有开化湘西辰州、沅州、靖州者,且卓有成效。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张表单中看出来。

          湘西辰、沅、靖天童密云圆悟下源流

    |--澹竹行密-----自彻发琛-----宇朋
    |     (住洪江嵩云山)
    |      |--师林真育-----道南光勋
    |      |(住沅州马脑山)
    |--灵隐印文--|--密印真传-----如玮(住黔阳安江胜觉禅寺)
    |(住洪江回龙寺)(住黔阳胜觉寺)
    |      |--大谷雪超(住沅州景星寺)
    |      |
    |--莲月印正--|--悦可道严-----圣义光宣(住沅陵龙泉寺)
    |      (住沅陵龙泉寺)
    |      |--天隐道崇-----古源海鉴(住黔阳龙标山)
    |      |      
    |      |      |--端圆(住沅州报恩寺)
    |      |      |
破山海明-|--敏树如相--|--天壁道拙--|--端云性昌----报恩湛如----见自明惟
    |       (住沅州) (住沅州报恩寺)(住沅州报恩寺)
    |      |--六润光杲(住沅陵)
    |--颖秀真悟--|--大都光定(住沅陵)
    |      |--长明光炅(住沅陵)
    |      |--智鼎(住沅陵)
    |
    |--余山道瑞--|--渠山妙随-----大用(住黔阳天柱峰)

                   |--明月法鉻(住沅州景星寺)
弘觉道忞-----芥庵琛大-----行之显笃-----|--卓庵明闲(住沅州十方庵)
           (沅州十方庵) |--德全明英(住沅州普济寺)

  湘西的辰州、沅州、靖州;湘南的武冈、宝庆之佛法衍传,破山海明下之灵隐印文师徒及燕居德申师徒功不可没。如灵隐印文先于辰州二酉洞追随象牙性梃习禅,后弘法靖州会同洪江回龙禅院;其徒密印真传弘法沅州黔阳安江胜觉禅寺、灵隐印文徒师林发育弘法沅州马脑山马驹苑法光寺。古源海鉴多次参学于灵隐印文,亦弘法沅州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破山海明下之澹竹行密法嗣自彻发琛弘法靖州会同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破山海明下之颖秀真悟的法嗣则多在沅陵弘法;至于燕居德申在武冈云山胜力寺大施棒喝,门下龙象辈出,分支衍派遍及湘南各地,大有“马踏天下人”之势。
  灵隐印文禅师,四川梁平人,俗姓王。幼年随象牙性梃在沅陵二酉洞习禅,做侍者。后来往四川参访破山海明得法,先后开法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各地。著有《灵隐文禅师语录》三卷。第一卷是“上堂”法语;第二卷有“小参”、“法语”、“机缘”、“颂古”、“牧牛颂”;第三卷有“杂偈”、“杂著”。他对于旧体诗,有相当的造诣,风格清新,词句畅达。他在靖州会同洪江回龙禅院弘法时,僧俗亦多请他说法,并广事布施,当地人对他极为尊崇,受他影响极大。他以“解脱门广启,选佛场宏开。祖祖相传,佛佛授手,传此妙也”,启迪信众,随缘说法。
  密印真传(1625--1678),叙州人,俗姓李。儿时不茹荤腥,不饮酒。二亲见背,观身世幻化,有出尘之志。诣观音洞出家。闻老僧参灵言教外别传之宗旨而归禅。二十三岁往鼎州德山乾明寺,依德山语嵩传裔座下圆具。
1648年住楚之沅州黔阳安江广福山胜觉禅寺,灵隐印文禅师来访,师迎入,礼拜毕,举问灵隐:“赵州指柏树,南泉指牡丹,未审和尚将什么为人”?灵隐便喝,师便倒地而卧。灵隐唤小沙弥扶起。沙弥至,师便起。绕灵隐一匝而出。灵隐为之应证,付其源流。后有人拈此因缘曰:“无根树子得活也”。一僧曰:“既是家里人,便话家里事”。
住会同洪江回龙禅院,结制上堂:“烟横渡口,自有来由;雪覆芦花,那堪朕兆。轰动地之晴雷,击翻滞岸;转迅风之机要,卷尽氛埃。锦云共散一轮雨,出於性天;绣气同消万法全,彰於慧海。钵里饭,桶里水,头头放光;有漏篱,无漏杓,物物现前。到这般田地,方知不动道场,遍十方界。夤缘不挂,体含太虚。千佛开口便错,万圣垂手即差。山僧然尔如是,大似虎口横身。葛藤且止,炉鞲新开。一句作么生道?”良久云:“情尽见除逃至化,珠回玉转乐升平。”著有《密印禅师语录》十二卷。
  《密印禅师语录》凡十二卷。明末清初密印真传(1625~1678)撰。如暐等编。收于明藏中。十二卷之内容即:卷一至卷三为上堂语,卷四小参,卷五、卷六开示,卷七法语、牧牛颂、十无语颂,卷八机缘、勘辨、拈问代颂,卷九颂古,卷十山居、集诗、水居,卷十一杂偈、诸赞、真赞,卷十二杂偈、疏引、塔录。
  在《新续高僧传·第五十七卷》记载,清潭州大沩山易庵明应(1628--1685),龙标蒋氏人。将诞之夕,母梦白象到门,惊寤而娩,紫胞裹体。父异之,因名象带。时在明毅宗崇祯元年戊辰。虽在髻齿,颇甘素茹。既终亲养,决志出家。
  明永明王永历三年(时为清顺治六年)己丑,投武攸(武冈)莲花庵祝发。后诘大沩山同庆寺慧山超海圆具,执持左右,参“三不是”话有省,乃行脚吴越,遍诘尊宿。久之,觉真淳之气,终以沩阜为优,遂还本山不出。间检《传灯》,至云门章次,顿举平昔疑滞,涣释无余。从此精修孳孳,昕夕苒苒,寒暑十有五载。服勤既久,因受记莂,首众代讲。初开法朗州(常德)西禅寺,风行沅水、澧水流域。
  清康熙庚戌(1670年),上湘乡白云山,古貌岩冷,略进枯株,提倡死心叟之为人,昭示来学,矩范一肃。甲寅(1674)年,更主龙山,别立堂奥,诸方颂之。丁巳(1677)岁,大沩虚席,寺众敦请,五让乃就。既至,百废俱举,宗风大振,声施愈远。已而白云性宗上人再请莅席。晚节卓然,策励门子,不少弛假道,誉益崇感。其邑宰及诸檀护,敬礼有加。殿宇楼廊,一革其故,号为“中兴”。方及落成,遽示微疾。封龛举火,俱自留偈。时康熙乙丑孟夏十六日也。年五十有八,腊三十有七。著有《语录》十二卷行世。初至白云,山鸣七日,卒符其兆。塔于白云山下。西宁陶太史之典为之铭焉。嗣法弟子曰要旨实辉、敬元实足、浮雪实正、天枢实铉、远目实敬,皆能瓒绍,不愧师承。
  其他禅师多有著作,今不例举了。湘西佛教,自宋朝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的方山文宝禅师后,代不乏人。而尤以明末清初为最盛。寺庵林立,僧尼云集。除了禅宗以外,还有华严、唯识、南山诸宗,都有僧尼在弘扬其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