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之綜合:漸卦之詮釋 - - 香港風水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04:37

(下艮上巽):女歸吉,利貞。

[釋詮]漸卦:形下之器物,歸類於形上之範疇、概念,有利於人整體地把握事物。

[把握]科學乃分類之學,“文字學”實為綜合之學。沒有語言之“文字”,以定名具體事物,也就沒有了“科學”的前提。反之,不以科學的清晰界定來促進“文字”的細緻準確,“文字”的生象或理念圖騰就會將人導入幻覺。而聯繫“科學”、“文字學”之真精神正是太極陰陽理論,即大道哲學的根本任務。

《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

[釋詮]《彖傳》說:漸卦的意思是滲透,就是範疇與概念對事物本質、性質、規律的滲透相合。就是通過形上的範疇與概念,清晰地把握事物的本質、性質及其規律。範疇與概念有系統地得以確立,人就可以發掘事物的功效了;科學的作用,正在於此。範疇與概念確實符合了事物的本質、性質及其變化規律,政治家就可以以其治國,樹立道德典章了。本質的確立,是人為的,靜態的,以範疇與概念實現對事物狀況的解釋;自然的規律則是動態、有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規定性。

[把握]釋《易經》之難,猶如看“三維畫”,不進入立體的境界,將平麵線條的模糊混沌轉譯成主體的清晰,就根本摸不到《易經》的邊兒。而其精髓,就在於“生象”。是將清純的“抽象”線條回歸於“綜合”的自然本體本身。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善俗。

[釋詮]《大象傳》說:山,不僅是土、石的堆積,還有花草樹木的勃勃生機,這就是漸卦清楚認識事物的綜合性質的本質。所謂的聖人、大師正是因為掌握了自然、社會事物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才被世人頂禮膜拜、爭相效仿的。

[把握]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不信鬼神而有祖宗崇拜,從此釋義中我們是否得出皆因崇尚道學(科學哲學)的緣故?需要再次重申的是,說《易經》經不是科學,或者“耽誤了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的人,根本就不知科學本質為何物!這與其是否獲得那個諾貝爾的什麼炸葯獎無關。

 

初六,鴻漸於乾;小子厲,有言,無咎。

[釋詮]初爻:思想之於邏輯,就像鴻雁在澗水上飛,名不同,物亦不同,但其影蹤與流痕卻可以重疊在一起。器、物、人都是綜合體,是人通過語言、文字、符號的表達,才使它們、他們在人們的頭腦中逐漸地、分別地清晰起來。

《象》曰:“小子之厲”,義無咎也。

[釋詮]《小象傳》說:雖然“器、物、人是個全體”,但是用語言、文字、符號分層次表達其存在和性質、意義是適宜的。

[把握]所謂文化,就是器、物、心靈的語言、文字、符號化;所謂文明,就是思想的邏輯形式。有了語言、文字的句章表達、交流溝通,人才超然於動物之上,成為萬物之靈。有了符號邏輯的思想認同,人類才有了文明發展的歷史根基、信息科學。

 

六二,鴻漸於磐,飲食樂樂,吉。

[釋詮]二爻:心靈之於意識,就像鴻雁落在磐石上,享受獵得的美食。意識越豐富,心靈越歡樂;意識越敏感,心靈越剔透。

《象》曰:“飲食樂樂”,不素飽也。

[釋詮]《小象傳》說:“心靈享受意識的獵獲”,是多多益善,來而不拒的。

[把握]搞清了心靈與意識的關係,也就知道人為什麼總是“心不當家了”。不管人,還是物,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干擾所左右”,只是經歷多的人,抗“藥性”強,顯得更堅定一些而已。同時,不要忘記,心靈是個無底洞,沒有思的邏輯控制和束縛,就會貪得無厭,想入非非。

 

九三,鴻漸於陸,夫徵不得,婦孕不育,凶;利禦寇。

[釋詮]三爻:身軀之於精氣,就像鴻雁暫停在一個較平的山頂上,再往前飛,就不會再回來;以此為目的,卻又不足以養命全生;所以不宜久住。精氣是身軀的護衛,沒了精氣,人也就成了一具僵屍,所以人必須要經常活動動才能抵禦死的侵襲,“長生久視”。

《象》曰:“夫徵不復”,離群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禦寇”,順相保也。

[釋詮]《小象傳》說:“只要再飛,就不會回來”,因為呆在這裡就失去了同類的伙伴;“以此為家,生活就難以為繼”,因為只以身軀精氣為本,就不足以構成生命的生長。“精氣護衛著身軀”,只有和順相處,才能精神康健。

[把握]以此,如果說氣功、丹道“出陽神”,尚可理解的話,“陰神”離體之說,當慎可做疑。而氣功之特異功能,則以“場波”論其探測、催動之功,方更可靠些。

 

六四,鴻漸於木,或得其桷,無咎。

[釋詮]四爻:自然之於社會,就像鴻雁安棲在高大的樹上,只有平、正的社會,才不會違逆自然,遭其懲罰。

《象》曰:“或得其桷”,順以巽也。

[釋詮]《小象傳》說:“只有平正的社會,人們才能自然地安穩處世”,符合自在、自發的大道機制。

[把握]社會之於人,也像一棵大樹(如鐵杉),是有其自然向上的生命動力的。

 

九五,鴻漸於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釋詮]五爻:政府之於國家,就像鴻雁翱翔在大山之巔,執政方略運用多年而無可替代,即使領導人換屆,其方略也照樣施行,國家大吉。

《象》:“終莫之勝吉”,得所願也。

[釋詮]《小象傳》說:“領導人換屆,依然蕭規曹隨”,說明這樣的政策深得民心。

[把握]政府雖為國家管理機構,但其根本在於管“理”、執“法”,而不是管人、治人。“名不正,則言不順”,理不明,法不彰,只是在換屆、換人上“動腦筋、想辦法”,實是無能混亂之舉,而非什麼“民主政治”。

 

上九,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釋詮]上爻:團體之於組織,就像鴻雁在高山上做窩,羽翼豐滿時,可成為山中獨特的風景。認識到這一點,才會吉祥如意。

《象》曰:“其羽可用為儀,吉”,不可亂也。

[釋詮]《小象傳》說:“團體組織認識到自己的存在只是國家社會的一道風景線,而非霸道之主,才是聰明”。而如果其不自量力,“唯此為大”,則必將禍亂邦國。

[把握]再鮮艷的花朵,也離不開綠葉的扶持;再蓬勃的枝幹,也離不開深植於大地的樹根的滋養;團體組織的業績再輝煌,也離不開國家社會總需求的墊基。

同樣,一個組織無論多麼偉大,都離不開她的國家、民族優良文化傳統對其的長久培育。

一個背棄了國家、民族的團體、組織,無論其事業多麼偉大,建立過什麼樣的功勛,這個國家的人民也會拋棄他。

 

[總論]人們只以為老祖宗設喻觀象,少了科學的邏輯思維。因而,才造成了民族優良文化傳統的夭折和扭曲,誤矣!

今觀此卦,方知以一象(鴻)之喻,通整體之全式,才更能清楚地把握大自然的全部信息,深服為嘆,感動淚盈,心熱難靜。

至於其之所以久不得露其真面目,概為:一是文人的曲解;二是蠻族入侵而使之異化焉。

如若今能證得清明,此生何可為憾?!

(作者:風行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