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酤罗菩萨(咕噜咕咧佛母)略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9:30:22
汉传-酤罗菩萨(咕噜咕咧佛母)略述

宝光整理
(欲修学此法,应受灌顶,请在『观察』上师后,向『具德』上师求法)

『咕噜咕咧佛母』在藏传佛教里,是普遍为人所知晓的,更是萨迦派重要的十三金法之一,其法门十分珍贵,不易求得。而『汉传』佛教经典,也有其记载,名为『酤罗菩萨』,这实在是令人感到惊奇,也证明了,只要是源自于印度的佛法,必然有其相通之处。

关于本文,末学主要是针对『汉传』经典里,所记载的『梵名』、『真言』及『身形』来与『藏传-咕噜咕咧佛母』做比较,以确定两者实为同一本尊,而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至于『藏传』咕噜咕咧佛母的介绍,由于网络信息很丰富,应该很容易找到,故末学不再赘述。


一、 汉传『酤罗菩萨』-经典出处:
.大藏经.密教部一。
.《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第三》。
.宋西天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大师法护,奉诏译。


二、 汉传『酤罗菩萨』-梵名篇:(见图一)
汉传『酤罗菩萨』,梵名为Kurukulla,可见于『大藏经.密教部一,P.594下方注(10)』,而Kurukulla正是『咕噜咕咧佛母』之『正式梵名』,而一般所称之Kurukulle(咕噜咕咧),其实是『藏式』的念法。 故此为『汉传-酤罗菩萨』与『藏传-咕噜咕咧佛母』梵名相同的事证。
而汉传『酤罗』,应该是撷取梵名『Kulla』的发音,故『酤罗』不能念北京话的发音,在古代应该是念接近『酤拉』的发音,因为古代译经的语言,并不是使用『国语音』(北京话)去念,这点是需要有心修学汉传陀罗尼法门的佛子,所要注意的。


三、 汉传『酤罗菩萨』的修法及真言:
汉传『酤罗菩萨』的修法,经典记载为『信爱之法』,而其真言,称为『信爱真言』。其中『信爱真言』,完整实为『唵 酤噜酤梨 纥哩(二合)莎贺』,而汉传经典,似乎少译了一个『酤』的发音,还好经典P.589下方批注(3),提供了完整的『梵本』罗马拼音,才让我们更确定『信爱真言』与『藏传-咕噜咕咧佛母』心咒完全相同,即『汉传-酤罗菩萨』就是『藏传-咕噜咕咧佛母』。

汉传经典记载如下:
(一)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第三,金刚藏菩萨现证仪轨王品第十一:
『我今于十二广大仪轨中。略说酤罗菩萨于诸众生。速疾成就信爱之法。

(二)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第一, (大幻化普通仪轨三十一分中略出二无我法),
拿吉尼炽盛威仪真言品第二:
『信爱真言曰。唵(引)(一)酤噜梨(引)(二)纥哩(二合引)(三)莎贺(四)』


四、 汉传『酤罗菩萨』-身形篇:(见图一及法相)
根据《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第三》『金刚藏菩萨现证仪轨王品第十一』记载:『我今于十二广大仪轨中。略说酤罗菩萨于诸众生。速疾成就信爱之法。从纥哩字观想本尊。红色四臂手执弓箭。持优[金+本]罗华及莲华钩。如是观想于三界中而为信爱。』
由于『藏传-咕噜咕咧佛母』有多种身形,而汉传经典所描述的身形,与藏传的其中一种身形,大致相同,差别在于『汉传』经典,没注明是『三目』,而『藏传』法相,清楚的画出是『三目』。

至于手持物,『藏传法相』均与『汉传』经典所描述的『相同』,故就身形来说,『汉传-酤罗菩萨』即是『藏传-咕噜咕咧佛母』。


五、 结论:
经上述『梵名』、『真言』及『身形』三种的探讨,我们可以确定『汉传-酤罗菩萨』与『藏传-咕噜咕咧佛母』,实为同一本尊。


◎补充-藏传中译的疑义:

关于『藏传-咕噜咕咧佛母』的另一个中文译名『作明佛母』,常有争议,因为有一说认为『作明佛母』,系指『摩利支天母』,而『摩利支天母』亦称为『积光佛母』、『光明佛母』、『光明天母』,而『作明』二字亦有『光明』之意,故有认为『咕噜咕咧佛母』并不是『作明佛母』,应译为『智行佛母』才是正确的说法。
而末学认为,其实藏人根本没有这样的困扰,只有汉人才有困扰,因为翻译成中文,才有翻译对错的问题,故不如就统一称为『咕噜咕咧佛母』即可,不仅藏人听得懂,而汉人也不会有争议,也不必为了到底是『作明佛母』?还是『智行佛母』而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