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揣测外资操纵 不如完善市场制度-搜狐财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25:09

与其揣测外资操纵 不如完善市场制度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12月03日01:30  近日有学者在权威媒体撰文称,某国际知名投行向投资者群发卖出中国股票的邮件是11月12日A股大跌的导火索。这位学者认为,华尔街的精英们在引发了金融危机后,正在伺机操纵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本市场,借此牟取暴利。他呼吁对此必须有高度的警惕,内地与香港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合作,联手打击操纵市场的国际资本大鳄,以维护股市稳定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操纵市场是任何一个证券市场的监管者都会严厉打击的行为。中国证券市场在发展早期曾出现过市场操纵较为严重的时期。2000年之后,“中科系”、“农凯系”、“德隆系”等超级庄家相继被查处,市场秩序得到正本清源,证券市场法治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操纵证券价格、虚假陈述、内幕交易等行为被明确定义为证券违法犯罪行为,并形成了一系列可以参照的判例。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的技术手段也日新月异,对市场异动可以作出迅速反应。

  在市场规则和法律面前,内外资机构是平等的。如果外资机构有操纵市场的行为,监管部门应当予以查处。学者的警惕之心对监管而言大有裨益。但是,将某一天的市场涨跌归结为一家外资投行所为,并进而对外资投行贴上资本大鳄的标签,以类似民族主义的情绪一律加以排斥,似有不妥。

  紧缩预期是A股市场一段时间来出现调整的主要背景。在这一背景之下,又有众多的事件甚至传闻,或多或少都对市场造成影响。但是造成市场涨跌的因素是如此复杂,以至于我们难以简单地将其与某一个因素直接挂钩。定量的分析能够有所帮助,主观臆断则不可取。

  从宏观层面上说,中国股票市场目前体量之大,不是一两家外资投行能够操纵得了的。去年4月股指期货推出时恰逢市场大跌,当时也曾有人认为机构通过打压股票市场在股指期货中建空仓获利。但期货界人士在分析沪深300合约规则和沪深300指数的特点之后发现,打压个别成份股或者一篮子股票的技术难度相当大,即使动用上百亿资金,也只能勉强做到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盈亏平衡,稍有不慎还有可能造成亏损。另一方面,中金所对期指有严格的持仓限制,多账户的操纵行为难逃监管。

  那么通过发布报告刻意打压股市是否可行呢?一些知名的外资投行,在A股市场的确具备一定的关注度,他们的研究报告,尤其是那些有明确卖出或者买入指向性的报告,通常会被媒体广泛转载,从而提升影响力。但是,在中国市场,并没有任何一家中资或者外资投行对整个市场的走势拥有一言九鼎的号召力。

  接下来,认为外资行的一份买入或者卖出中国股票的报告能够直接影响客户的交易行为,这种想法可能是对证券行业缺乏细致的了解。投资银行(卖方)直接服务的对象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买方,也就是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管理人和保险公司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这些机构通常会有几家甚至十几家投行为其服务,一位基金经理,每天会收到上百份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对个股和市场的看法,通常各不相同;即使对于同一份报告,不同的基金经理和投资机构,其解读也不尽相同。

  举例来说,嘉实和华夏基金的两位基金经理都收到了同一篇看空报告,嘉实选择抛售兑现盈利,华夏却可能吃进低价筹码。分歧是证券市场永恒的规律,正是有分歧,才会有交易。

  另一个基本常识是,一家大型的投资银行,会拥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客户群体。在某一个具体的时点,这些客户的仓位和策略同样千差万别。如果这家投行想长期把生意做下去,它的理性的选择是客观发表看法,但是不刻意影响客户的交易。如果它选择操纵市场,那更是愚蠢——无论是拉升还是砸盘,它都会得罪一批客户。

  中国证券市场从建设B股市场,到建立QFII制度,再到允许外资机构参股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开放程度日渐提高,这也顺应了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总体趋势。在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应有自信和胸怀。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面对热钱集体撤退,香港特区政府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成功稳定了香港的金融市场。当前我国资本项目仍是处于管制之下,外资在金融领域介入有限,市场资金面吃紧但是基本面良好,我们应有自信管理好证券市场。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中国的企业和投资机构也不断赴海外投资。它们在遵守当地的金融监管法规的同时也理应得到非歧视的待遇。如果我们对外资持有意识形态的偏见,那么我们的企业和机构,也可能在海外遭遇同样的尴尬。从这种意义上说,重要的是建立好市场制度,而不是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