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巨头引燃个人门户战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56:48
国内各大网站在向WEB2.0集体转身后,最近又在酝酿新一轮的“变身”。除了百度正在紧锣密鼓打造“个人门户”等产品外,腾讯、新浪等众多网站也均把“个人门户”视为今后的战略重点。
Blog一直被视为各大网站转型WEB2.0的落脚点。而百度等新兴势力的动作,却让这类观点显得有些过时。
“个人门户”争夺战
《财经时报》近日从可靠途径获悉,从今年2月开始,百度内部就在酝酿名为“百度空间”的个人门户产品,该产品将在今年6、7月上线测试。
据悉,百度个人门户将延续其一贯的简洁风格,其虚拟社区的信用体系和等级体系颇为强大。一旦正式上线,百度用户不仅可以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中使用日记、相册以及朋友圈等功能,还能同时使用百度搜索、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百度新闻等各个栏目。
据百度内部人士透露,目前百度搜索、贴吧的日流量已经超过5000万,“百度知道”的日流量也不低于1000万。只要有百分之一的用户使用个人门户,其个人门户的用户数量也绝对在数百万级别。“这个级别基本可以在国内排在前几名”。
同样对“个人门户”蓄谋已久的还有腾讯。3月13日,腾讯公司宣布其旗下C2C电子商务网站拍拍网(www.paipai.com)正式运营。据腾讯内部人士透露,腾讯正在考虑将拍拍网业务逐渐融入QQ的个人主页中,以扩充其个人门户的功能。
据腾讯人士透露,腾讯2005年就已开始将战略重转向个人门户网站。原因有两个,一是QQ的用户数量几乎接近极限,二是WEB2.0代表了未来用户的需求方向。
目前,腾讯已拥有4.3亿注册用户,活跃用户超过1.7亿。其中,在QQ里建立了名为“Q-Zone”的个人主页的用户已经达到数百万。
据易观国际公布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腾讯的“Q-Zone”已经跃升为国内最大的blog服务供应商,传统的Blog网站反而退居二线。由于Blog只是个人门户的基本元素之一,腾讯也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国内最大的个人门户网站。
网站竞相转型格局难料
所谓个人门户网站,就是指以个人为中心的上网入口,即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中心。这一概念也被视为早年风靡一时的个人主页的延伸。目前百度、腾讯等众多网站的竞逐,又使“个人门户”这一概念变得炙手可热。
百度的竞争对手Google和雅虎等公司在2005年已推出了各自的个人门户产品;国内的中搜也在不久前打出了“个人门户”的旗号;而以和讯为首的博客网站,以及以猫扑为代表的社区网站,也不约而同把目标对准了个人门户。
业内一种普遍的担心是,随着今年百度、腾讯等巨头的全面加入,围绕“个人门户”市场展开的竞争将趋向白热化。不仅是传统的门户网站将面临巨大挑战,即使是新兴的WEB2.0网站也面临优胜劣汰。
但前和讯CEO谢文向《财经时报》表达了不同看法。他认为,百度向个人门户看齐,表明其以搜索为主的商业模式有拓宽的趋势。由于个性化趋势是未来的方向所在,各类网站加入个人门户的竞争的现象可以理解。即使是新浪等门户网站加入其中也不奇怪。
谢文同时表示,互联网经过十年的沉淀,才形成了以邮箱、新闻、广告为特征的Web1.0商业模式。WEB2.0的商业模式同样也需要长时期的沉淀。“个人门户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形态很不稳定,至少在2至3年内,我们很难看到个人门户竞争的最终定局”。
但他也承认,与新浪、和讯等传统网站向WEB2.0的痛苦转型相比,百度、腾讯无疑更适合向WEB2.0转型。目前,这两大网站已经在WEB2.0领域有所建树。假如能够更深一步把握用户需求,它们将对其他网站形成更大压力。
无一例外,个人门户已经成为国内外网络巨头一致看好的项目。目前,不管是国外的雅虎、Google、AOL、微软,还是国内的中搜、百度、新浪、搜狐、和讯、腾讯等都已经推出相关或类似项目。
现在爆炒的个人门户会不会又是IT界抛出的一个概念炸弹?我们尚无法洞悉。但是它整合了BLOG、RSS、图片分享、社会性网络等多种多样的WEB2.0服务,将之前令业界兴奋的WEB2.0的核心理念进行了人性化的再现,给互联网的应用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如果用“草根”来形容WEB2.0的话,那么平民是对个人门户的最佳诠释了。相较于晦涩难懂的WEB2.0,形象生动的个人门户更容易让广大用户理解、应用,而这正是网站的价值所在。
暂且不论业界对个人门户存有追捧的嫌疑,有一个事实却不得不承认,那就是:互联网的洗牌运动已然开启。
门户“染指”WEB2.0
当新浪徐静蕾的博客访问量破千万时,新浪总编辑陈彤总算松了一口气。
推出博客以来,新浪在WEB2.0方面进展神速,陈彤十分自信地对《财经时报》表示:“新浪博客已经做到了国内第一,超过了此前的一些专业博客网站”。
对百度推出“个性化门户”的消息,陈彤表示,新浪在提供内容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加精确的新闻当然也是新浪的方向。
比如即将到来的世界杯,新浪为报道世界杯花费巨资组织了报道阵容,而世界杯的新闻也会集成在新浪的个性化阅读器中。
百度的一位发言人则表示,个性化新闻目前已经日益成为网民的新宠,而凭借在搜索方面的实力,百度将保持在信息提供方面的领先地位。
此前,中国搜索已于半年前推出了自己的个人门户“网络猪”,和讯网也于2005年底推出了自己的个人门户。
在2005年“西湖论坛”上,网易教父丁磊表示:三大门户可随时复制WEB2.0公司们摸索出的那点东西。
这种观点正在成为现实。
通过引入个人门户,门户、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的巨头们轻松的将WEB2.0公司们新模式整合到自己的网站中,“在技术上,巨头们的优势更加明显”,一位WEB2.0创业公司的年轻CEO表示。
WEB2.0网站发展拷问
在门户和搜索引擎巨头们快速复制WEB2.0的核心应用之后,大大小小的WEB2.0网站的生存空间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
在日前推出的中国WEB2.0统计报告中,新浪和搜狐的博客已经占到了博客用户的1/3强。
记者从各方了解的信息看,微软的个人门户live.com目前已经测试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虽然没有确定最终推出日期,但国内各家巨头应该都会在今年上半年密集推出自己的个人门户产品。
这将对WEB2.0网站形成巨大冲击。如果说博客只是两三个WEB2.0软件应用,那么个人门户则几乎将所有WEB2.0应用一网打尽,而且随时可以在个人门户里添加新的应用。
此外,WEB2.0网站最受人置疑的就是其赢利水平和赢利模式:在赢利水平方面,博客类网站普遍还处于摸索阶段;盈利模式更与传统网站没有区别,归纳起来无外乎会员费、广告、移动增值和互联网增值这几类。博客网创始人方兴东自己都承认其收入结构与门户一样。
WEB2.0所提倡的社会性网络、维基百科全书、博客等也并不是什么新东西。
WEB2.0给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冲击勿庸置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WEB2.0将给互联网带来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但WEB2.0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伟大。IT世界网CEO秦刚认为:“WEB2.0和WEB1.0是相互依存的关系,WEB1.0是其发展的基础,而WEB2.0是利器,原有门户或者专业门户都将通过WEB2.0展开新一轮资源争夺。”
WEB2.0网站何去何从,弹老调,抑或渐奏新章?答案交由时间填写。
专业化践行理想
WEB2.0公司如何握住一只“蓝筹股”?
秦刚认为:以往WEB2.0一直强调个性化,强调与现有网站的区别,并对外宣称将颠覆原有资讯网站,现在则需要走专业化之路。
以刚刚获得IDG和Bluerun等基金千万美元投资的掌中无限公司为例:掌中无线是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生代公司,董事长兼CTO蒋晓海对《财经时报》表示,WEB2.0应用不管是门户还是小网站都能做,但就像GOOGLE进入搜索领域时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做搜索一样,重要的是能做得和别人不一样,能用更好的方式做。
蒋晓海表示,虽然国内的门户和大网站基本都开始推广自己的WEB2.0应用,比如BLOG、个性化门户,但术有专攻,“掌中无限在移动应用方面的研发已经进行了相当长时间,对手要想追赶需要大量资金、人力、时间”。
国内专业的RSS技术提供商FEEDSKY的CEO吕欣欣认为,WEB2.0公司往往都是轻量级公司,轻量级的公司更需要专注于一个领域进行研发,从长远看,专业的服务价值会逐渐凸现。
专注,已经成为WEB2.0公司发展的基础。
个人门户发展史
Yahoo在上个世纪末推出my yahoo就开始让用户定制个性化主页。
新浪早在2000年就推出“新浪点点通”,通过不断的升级,提供RSS新闻定制、阅读、管理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使自己成为被网民广泛使用的RSS阅读器。
2005年5月google推出个性化主页定制,同年11月推出中文版的个性化主页定制。
同月,微软也推出LIVE计划,同样是个性化主页,目前还没有中文版。
阿里巴巴旗下的雅虎中国改版,放弃门户形象而择搜索引擎,也同样出现“定制多栏目”的服务。
和讯率先在国内推出个人门户,它的每个功能模块都有独立的首页,可通过标签统一进行内容管理,并运用圈子和兴趣爱好有机的串连在一起,是真正以服务个人为中心,满足网民多样化需求,实现互动化,个性化,分众化的平台。
个人门户关键词
RSS:站点摘要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的技术。
最初源自浏览器“新闻频道”的技术,现在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例如Blog. Blog(博客/网志):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后来缩写为Blog.B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您可以在其中迅速发布想法、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网摘:又名“网页书签”,起源于一家叫做Del.icio.us的美国网站自2003年开始提供的一项叫做“社会化书签”(Social Bookmarks)的网络服务,网友们称之为“美味书签”(Delicious在英文中的意思就是“美味的;有趣的”)。
SNS: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 Software,社会性网络软件,依据六度分隔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