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 【火炬传递】海口:兄弟当年闯过海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08:06:57
【火炬传递】海口:兄弟当年闯过海南
作者: 特约撰稿 陈萌沧 发自海南 2008-05-09 13:40:42 来源:南方周末网络专稿
标签
奥运
圣火
已有评论1条发表评论收藏推荐给打印 字体:大中小
那是1988年的海南。
无论是以装逼或者吹牛逼的方式,混过海南的人,大概都会以此开头,讲述企业家自己的故事。
那段经历确实值得骄傲。当人们在机关里看报纸、抠脚丫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去海南。当人们等着单位分房的时候,他们早已经是海南房地产泡沫的参与者。这种先锋的感觉一定会让人久久无法忘怀。事实上,他们后来成了中国房地产业在各地兴起的重要推动者。
他们的故事大概会包含几个要素:原先条件不错,但毅然决然来到海南,接受磨炼,最后经过艰苦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最为关键的是,他们有能力从1993年的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噩梦中重新爬起来。“这些人都是精英。”袁玲说。
袁玲是湖南衡阳人,她是跟着10万人一起过来的。1988年时,她已经是一名经常出国演出的杂技演员,获得过各种各样社会主义荣誉称号。她出身于杂技世家,时任衡阳市杂技团副团长,副科级、当地的政协委员。他的父亲则是该团的团长,整个家庭绝对算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先进家庭。父亲重男轻女,即使女人在这个家庭里做出再大的贡献,依然还是看不到未来当家作主的希望。于是,她离开了家,来到海南。
广东的干部们不愿意来,因为这里穷,湖南人来了。而湖南干部的到来,又带来了大量寻求关系寄托的湖南人,袁玲自豪地说,这里是“海南人的地,湖南人的天。”
那时候的海口,文化事业一片空白,袁玲拉起了一个杂技团,她找到了她的湖南老乡、时任海口市市长的李金云,将杂技团上升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填补海口文化空白的角度,获得了在当时的海口戏院演出的机会。
但党的文化事业全局远比她个人创业更重要,迫于湖南省向海口施加的压力,袁玲回到了故乡,很快出国演出,在柏林墙倒塌前的民主德国,她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几天后,在柏林墙倒塌后的西柏林,她又成了第一时间沟通中西方友谊的使者。即使如此,她仍然领着一个月100多元的工资。一直到1992年重回海南——事实上,她错过了海南之所以成为海南的最重要时期。
5年的时间过去,海南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红色圣地。1993年,房地产泡沫破灭,人们纷纷逃离这个岛屿,1993年,海南走入了失败的经济特区路,被人称为“经济特别贫困地区”,简称“经济特区”。人们习惯性地说,“我对海南是有感情的”,但他们却很少再眷顾这座城市。
当我们奔波于此的时候,在海口这个房地产的红色圣地,超过80%的写字楼没有中央空调,物业管理费低到一平米1.2元。但当全国人民在讨论房地产泡沫的时候,海口人会很不屑地对他们撇撇嘴。1993年,海口房价已经冲到7500元/平米。
1989年时,海口市雇佣8人以上的私人公司已经从1家猛增到1295家。虽然一再有人在中央疾呼,海南搞洋浦港、将地整片承包给外商,是丧权辱国。但海南的改革已经不可阻挡。10万大陆同胞来此,挤在这个城市里,四处找钱。“这里是自由市场”,口号响亮,动人心弦。当年的《纽约时报》形容海南是中国的“WildWest”,以此类比美国的西部淘金热。
这么多热血青年,歌舞厅显得非常必要。它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社交作用。人们无所事事,在白天赚钱后,晚上就去歌舞厅玩乐,同时继续谈论钱。
两个安徽人看中了这个市场。他们原先是同乡,一个在这里卖报纸,一个在这里卖茶叶蛋,后来攒了一些钱,开始服务大众娱乐业,自然是捧场者众,生意慢慢好了起来。
但刚出道的人,并没有看清海南丛林竞技场的本质,自由市场和法律空白混合在一起,发生任何事情都不奇怪。虽然每当有人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你还是会习惯性的惊呼。
这两位安徽人中,钱多的自然是法人代表。但有次法人代表想起来要衣锦还乡。几周后,当他再回海南时,歌舞厅已经被变更了股权,他的兄弟正当家作主。无论如何想象他的愤怒都不过分。老法人代表不干了,他找来了自己的保护伞,一群人欲动手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但大规模的群架还是没有发生,经各方人士调解,他领到了一些补偿金,卷铺盖走人。
老法人代表狠狠上了一课后,又投身房地产业,成为海南泡沫的亲身参与者。这次的合作者同样是老乡,他的一个小学同学。这次,老法人代表得到了机会,小学同学的妈妈病了,也回了安徽,回来以后同样发现,自己也已经出局,只能黯然离去。直到现在,老法人代表还经营着海口这家赫赫有名的酒店,同时还在全国各地经营娱乐场所。
与他相比,小学同学的命运更为坎坷。1993年房地产泡沫破灭,他只身带着公司的一点钱,抛下绝望的员工,去了上海。日子很苦,那几年,直到他搞到了一笔钱,支持他盖房子,他终于可以给他的朋友打去电话:“兄弟,我这次真的发了,赚了两个亿。”
他真是一个慷慨的人。每次去夜总会,都会一次性给小姐1万块钱的红包,从无例外。好景不长,这位小学同学的资金支持,因为财主内部的贪腐案件,宣告断裂,一夜回到解放前。
但小学同学的气势并没有受到影响,每次就是借钱,给小姐的小费也是1万块钱,从不因物价的调整而有任何的改变。
大概真是这种气势感动了人。在经历了海口、上海两拨房地产的兴起后,他荣幸得又赶上了北京房产价格的飙升,飞黄腾达了起来。至少现在,他很有钱。经朋友介绍,他给一个开发商代理房子, 那是一个位于北京地界的别墅群,每平米7000的房子他可以卖到8000,从中赚取差价。他懒洋洋地继续过自己的生活,一路看着这些别墅的价格从8000一路升到2万多。
命运就是这样眷顾混海南的人,虽然也有很多失败者,但人们不习惯提及他们。
袁玲差点就成了失败者。1992年当她回到海南后,重操杂技团就业,并通过关系拿到了15亩地。海口市的地价已经从1991年最高98万元/亩涨到了1993年的680万元/亩,而袁玲的地则只需要一亩39万元。那一年,海南的GDP增长了40.2%。
人们在争相制造泡沫,谁也不知道房子最终会卖给谁,只是知道自己不是泡沫的终结及最后之人。1993年年中的宏观调控、紧缩银根让海口这个城市崩溃了。袁玲的杂技团办不下去了,她有几十号人需要养活,而那些在这里淘金的观众瞬间消失了。1995年,这个可怜的省份,经济增长率只剩下4.3%。
袁玲说她就趴在海南戏院的窗口,常常望着外面发呆,看着下面聚集越来越多的妓女,虽然此时她们的生意也清淡了下来,但她们仍然坚守工作岗位,等着摩托车来把她们运走,大概一个小时后回来,继续等待下一单生意。
海南留下了高达600多栋的烂尾楼,因为缺乏资金,一直到两年前,在海口还能不费力地找到房产泡沫遗留的见证。
看着房地产价格不断下落,一位青年看中了海口世贸附近的海景房,原来8000元一平米的房子,到他手里时候只需要6000元。后来,他也随着大部队离开了海口。两年前, 这位青年又回到了自己曾经的豪宅,原先的海景只能从前面楼房的缝里隐约可见。当他亮明自己业主身份的时候,前台的服务生兴奋地对他说:“X先生,恭喜您,您的房子已经涨到3000元了。”是的,在他离开这片冷却的热土时,他的房子曾跌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这个城市默默度过了一蹶不振的10年,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教材,从这里,地产专家们可以知过去,讲未来。
是啊,经历过那个时候的海南的人,什么世面没有见过?他们曾在那里写下过奇迹,留下过一堆烂摊子,但那些幸存者,那些在海南捞到第一桶金的人知道了未来的市场在哪里,知道该怎么做自己的市场,当时也许并不是很有钱,但他们及时离开了海南,到了中国的更大舞台,他们有些人现在变得很有名,比如潘石屹、冯仑、曾伟……太多了。海南人总是自豪地提起这些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