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 【火炬传递】谁还记得“亚运之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03:50:32
【火炬传递】谁还记得“亚运之光”?
作者: 特约撰稿 胡贲 发自海南 2008-05-06 07:41:14 来源:南方周末网络专稿
相关新闻
追踪圣火国内传递:到现场去,到现场去!
【火炬传递】圣火路过的城市 澳门的脚步
【火炬传递】香港就是主场:红色Mandarin淹没HongKong
【火炬传递】香港弥敦道“圣火团”
【火炬传递】圣火到来之前的三亚
图片
祖国山河一片红,三亚奥运之光
标签
圣火
奥运
三亚

已有评论1条发表评论收藏推荐给打印 字体:大中小
2008年5月4日,在历经一个月的波折之后,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终于开始了中国境内的传递。
当天早上7点,火炬传递的起点——凤凰岛附近已经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市民。这时,地面温度已经超过33摄氏度。三亚正在进入她最炎热的季节。 按照组委会公布的传递方案,8点30分,火炬就要跑出凤凰岛的奥林匹克广场,穿越三亚市区,抵达“美丽之冠”。
在三亚市政府的力争之下,从2004年开始,这里是世界小姐总决赛的常年举办地。 火炬传递的终点是天涯海角,在上个世纪80年代,“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歌曲已经让这个景点远 在三亚之前全国闻名。“天涯海角”也一度成为三亚,甚至海南的标志。现在,天涯海角早已经让位给亚龙湾超豪华的酒店,南山寺108米高的大佛。每年冬天候 鸟一般来来往往的北京人、东北人、乃至台湾人、韩国人、俄罗斯人,鲜有光顾这里的。在天涯海角的背面的山头上,有一座早被废弃的建筑物守望者这片曾经的地标。
这片建筑是“十一届亚运会圣火南端点火台”,约15米高的三层小楼,顶层有着长城垛强的结构,中间树立着一个巨大的钢铁火盆,这里的铝合金门窗早就被撬走卖钱,室内也充满各种涂鸦,还有一些野炊的痕迹。
1990年亚运会是新中国举办的第一届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中国人第一次亲身体验“火炬传 递”这一现代体育仪式——很多人都记得在喜马拉雅山上采集生活的藏族美女达娃央宗,也记得高举金牌的“熊猫盼盼”,有谁还记得,当年的火炬传递被称为“亚 运之光”?这束亚运之光在喜马拉雅山被采集之后,由江泽民总书记分为四把主火炬,分别从中国的最西,最南,最东和最北点开始传递,最终汇聚于北京。其中经 历各省的时候,又被分成无数把分火炬,在一个月之内几乎遍历了中国所有县市——南端点火台,就是其中一把主火炬的起点。
十八年过去了,三亚又一次成为火炬的起点。这次的起点选在了凤凰岛——三亚正在着力倡导“中 华凤凰文化”。凤凰岛将修建成国际十大邮轮码头之一,并建设超5星级酒店,目标是赶超迪拜,这里代表着三亚的未来。起点所在之地,仅用2个半月的时间就修 建起了一个奥林匹克广场,竖起了一尊高达20米的青铜火凤凰雕塑,总投资5000万——人们希望这里将成为三亚新的地标。
而在十八年前,海南刚刚建立特区2年,三亚的南端点火台是整个海南省的群众捐资194万元兴 建的——这并不奇怪,当时包括北京亚运村的建筑,都有许多来自海外华人的捐款,国家也不富裕,“集中力量办大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当时的《海口日报》报 道说,海南屯昌县署名“雷锋战友”的驻地解放军战士,把自己给弟弟准备的生活费52元钱捐给了南端点火台工程。乐东县共产党员秦润聖,不过自己身患癌症, 也捐出了自己20元的医疗费。
上午九点,比预定的时间晚了半个多小时,火炬还没出现,现场已经几无插足之地,人们爬上屋 檐,站上配电箱,坐在墙头,任何你想得到的观景点都已经被占领。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我在人群中艰难的穿行,采访人们的感受,每个人脸上都是兴奋与喜悦, 许多姑娘们主动向我的镜头招手,然后摆出“胜利”的剪刀手,他们身上,穿着“祖国山河一片红”的红色T恤,这是某网站组织的奥运助威团。
这个仅有100万人口的小城尽管已经精心准备了三个月,但依然没有预料到当天有如此多的人走 上街头。警察和‘安保志愿者’们喊破了嗓子,也无法让热情的群众们维持在警戒线以内。超密度的人群里,你能听到东北,四川,上海,广东等各地口音。上午9 点,火炬还没要往外冒的迹象——只有组委会邀请的嘉宾、媒体和火炬手才能参观起跑仪式。数万热心的爱国群众们只能在海岸眺望着栈桥苦苦等待。
9点45分,我的手表上显示温度已经超过39度,有人晕倒了,远远还听见救护车的声音。红蓝白三辆先导车终于进入人们的视线——车上是婀娜的女模特,挥舞着手势指挥人群欢呼,警察们似乎已经放弃了,所有人都冲破了人行道上的隔离带,走过自行车道,直接来到马路边上欢呼……
最先是联想的先导车“为奥运设计火炬,为用户设计天逸”,这是他们的广告词,车上比基尼装束 的女模特们指挥人群高呼“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一起奥运,一起联想”。应者寥寥,人们继续高呼着“中国,加油”的口号。这枚“祥云”火炬集无数高科技与一 身,每只造价3000元人民币,在生活传递结束后将赠送给每位火炬手——中国境内共有19400名火炬手。
1990年八月,火炬在海南传递过程中。当时的火炬传递队伍规模是,火炬手1人,护跑手1000人 十八年前,亚运会主火炬由北京市锅炉厂的成秉士工程师设计——他以前是设计火化炉的。“亚运 之光”火炬则有顺德神州燃气具厂设计生产。每只造价400元人民币,新华社播发的长篇通讯“亚运之光”赞扬他们说,由于外资企业投标的火炬每只造价 1000美元,这家集体企业设计的火炬最终被采用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替我们民族企业争了口气——中国人的火炬怎么能让外国人生产呢? 然后是三星和可口可乐的先导车,这两家跨国企业还组织了无数的啦啦队,身着带有企业logo 的T恤衫,夹道欢迎。
而十八年前,健力宝公司和柯达,可口可乐还就火炬的主赞助商资格展开过激烈的角逐,他们的策略是:“不在赞助金额上周旋,而是大幅降 低所要求的条件,直到外国商人无法承受的地步。”健力宝最终成为“亚运之光”唯一的赞助商,当时担任健力宝公司总经理助理的李宁表示:“在我们看来,亚运 会火炬接力不是一般的广告机会,而是向世界展示自己形象,走向更大新市场的良机,10年改革开放对中国企业有如‘养兵千日’,良机当前,此刻不搏,更待何 时。”
火炬手接近了,137名护跑手保护着火炬手缓缓前进,然后是后续的安保车辆,放下火炬手,交接,收纳火炬手,一切动作都迅速而专业。排场并不顶大,十八年前,海南的火炬传递,前面有100辆摩托警车开道,由火炬手领头,然后是1000名护跑手。 追逐火炬的人们,火炬经过的路段变成了爱国大游行 火炬走后,维持秩序的警察迅速撤销管制,前往下一站,而街上的人们则意犹未尽,他们走上大 陆,或乘摩托,或驾车,或步行,跟在火炬队伍后,挥舞着旗帜前行……
终其一天,我没能找到一名见证过亚运火炬传递的观众。这也难怪,1990年,三亚人口 不足10万,当天上街的“干部群众”只有约两万人。现在,三亚市人口已经突破了100万。 但或许人们不应该忘记那个稚嫩的亚运火炬传递,那毕竟是12年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第一次张开 怀抱,让外界了解自己。
这个民族的骄傲与自尊从不令人怀疑,新华社在18年前发表评论说,“如果能有更多的人在亚运火炬的激励之下做出不平凡的事情,那亚 运之光火炬不啻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希望之光。” 从“亚运之光”到“和谐之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民族的成熟。无论外人怎么说,中国人正在为自己的骄傲和自豪赋予更多的宽容,更多的内涵,更多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