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5 慈法法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6:39:10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5 [ 作者:慈法法师    来自:普光明网    文章录入:磐石 ]

一时薄伽梵

“薄伽梵”,这个是多意义,他没有译过来。也是多意,也是尊重。过去有五种不翻,象真言不翻。昨天有一个居士对这个事情提出疑意。实际上,真言的确是不能翻,有多意不翻,顺古不翻,此方无不翻,有尊重不翻。这个地方是多意不翻,也是为了尊重不翻,尊古也可以不翻。

薄伽梵,也可以把他翻译一下,在古代把他翻译成吉祥王、大勇猛、极尊贵乃至说无量的含义,那这个地方呢,普遍的译为 “世尊”。

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释迦佛游化诸国,当时在印度游化诸国,广度有情。广严城,梵文就是毗离耶城,翻译过来是广严城,这个城市极其广大,人民极为的富饶,楼台亭阁极为的庄严,所以翻译过来,就称为“广严城”。

这样的城市,来宣化这样的法益,是依景来烘托这个法益的庄严,法益的给予。佛讲法这个地方呢,不是选择的,都是因缘成熟合和,就会宣化、教化。

住乐音树下

乐音树,是因为这些随佛的种种天龙八部、菩萨、贤圣僧之威德感召,乃至说树,发出种种微妙的声音,赞佛说法,吉祥感应,所以说为“乐音树”。乐音树微风吹动,发出无量妙法声音,宣化种种法益,所以称为乐音树。

与大苾刍

这个地方,“苾刍”,他这个字应该是“比丘”,“与大比丘”。我们中国常翻译的是比丘。

梵语比丘,含三义:乞士、破恶、怖魔。比丘是乞士的意思,上乞佛法,以致身命、法身慧命,下以乞食,以致色身生命,所以称为乞士。

怖魔,因为舍欲出家,一切诸魔就会生大恐动、生大怖畏。在我们在受戒的时候,从三皈,一直到受具戒,都会有这样的因缘,我们一入坛,从土地就开始说,“有一人受三皈依,有一人受比丘戒”,从一土地传至种种天乃至一直至究竟天,到摩首罗天王宫,一直传到法界宫,传到究竟天,传到法界每一个角落,所以我们举心动念,就会震动法界,包括凡夫,亦复如是,凡夫不知,所以是妄想纷飞。诸佛明知,种种的动念,都是饶益有情,一举一念一动,莫不是饶益有情,身口意三业,莫不是真实不虚。所以因果果报,不昧因果,实施广大教化,饶益有情,运用身口意三业,善于回施。

众生不知,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举心动念,有些人的作业同样地会震动法界、遍布法界,因为那是未来业的繁衍。你不知,所以被无明所盖覆。我们众生的阿赖耶识,也是遍于法界的,多不知、不能起用。大圆镜智者,就会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普照于法界。

众八千人俱

我们都知道,经典上常说,千二百五十比丘,这个地方是八千比丘,八千比丘是区别与其它,就说五种,我们出家有五种弟子,学佛的有七种弟子。

出家众有五种,现在大家一般的认为是有二众或者是说四众,不知道有五众,在女士,还有一个“式叉摩那”这样的一众,有沙弥尼、比丘尼、比丘、沙弥,这出家五众,现在大家往往不知,大家只知道四众。

这八千人都是大阿罗汉,都是大比丘,这个“大”字,别于凡僧。“俱”者是俱足意,法益成就意,可以做一切人天的福田,所以称为俱,俱德之意,皆俱足三明四智五眼六通,俱是人所之俱,也是法益之俱,因为在佛说法之时,多以声闻为自己的近缘眷属,我们都知道,声闻相,就是佛相,大家剃发换衣,现佛相,虽是凡夫,常亲近与佛,与佛相应,所以是为近眷属,常随侍佛。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5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1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4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6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7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8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9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10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11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12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13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26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27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28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29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30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31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32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33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34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35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36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2 慈法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原功德经>>讲记15 慈法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