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靠啥赢得村民信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16:25

  金秋10月,记者在灌云县采访时了解到,在今年的村党组织集中换届中,120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公推直选顺利进入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其中还有9人直接当选村书记。

  公推直选是我省推进基层民主的首次尝试,不管是公开推荐还是党员直选环节,都是党员一人一票,实打实、硬碰硬选出来的。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是凭着什么赢取了村民的信任?

  23岁小姑娘PK资深老书记

  10月21日,沿着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记者走进同兴镇山北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条路是新书记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村里多少年没钱修路,这次花了7万块,是陈书记从在外打工的大户那儿‘化缘’来的。”

  新任村书记叫陈晓云,2009年从同济大学来到村里做副书记。在9月份的公推直选中,这个才当了一年村干部的女孩,PK掉了其他3个实力强劲的对手,“转正”为山北村的当家人。问到当时场景,她想了想说:“惊心动魄!”

  “推荐环节,53人投票,我只得了6票,4个候选人里垫底。”陈晓云告诉记者,排在第一位的前任村支书遥遥领先,拿了34票。“估计第一轮谁也没把我放在眼里。”可到了直选环节,形势急转直下——陈晓云以24比9的明显优势反败为胜。

  扭转形势的,是陈晓云在直选环节中的竞职演说。不同于其他竞争者的简单随意,陈晓云详细分析了山北村的现状并介绍了未来的施政打算。最后一句话“你们的选票决定了山北村未来5年内的发展,请珍惜你们的选票”,赢得了整个直选中的唯一一次掌声。

  “公推时我没投她的票,觉得她太年轻,担当不了一把手。”58岁的党员傅长华说。可在竞职演说中,原村支书只是三言两语说了一些服从上级安排之类的空话,而陈晓云的分析和承诺实实在在,自己一下就被打动了。

  办村民最在意最想办的事

  “来采访是不是要调她走啊?”在杨集镇广丰村,每个接受采访的村民都会表现出这样的担心。在记者详细说明来意之后,村民们纷纷打开话匣子,夸赞起新书记陈宽艳来。

  “电灌站建了36年都没人修,她跑了多少趟水利局,修好了。”“路不通,自来水不通,她挨家挨户做工作,没钱的还给垫钱。”“80多岁的老两口十几年没户口,6个儿女都不管,她到县城跑了十几趟帮着办户口,现在能拿上养老金了。”……

  2009年,陈宽艳在组织安排下到广丰村任村书记。这些都是她一年来所做的“小事”。而正是这些小事,让她在今年的公推直选中毫无悬念地高票当选。

  “她关心农民,从不用村里一分钱,星期天还从县城赶来上班,以前的书记从没有这样负责任过。我们不希望她走。”村会计庄开月说。

  在陡沟乡东徐村,大学生村官陈兵也是高票当选。为什么投他的票?村民李玉坠以唱代说:“东徐来了好领导,建好桥、铺好路,盖好医院盖村部……”

  能吃苦、没私心、为民办事、心里想着老百姓——在对几位高票当选村书记的大学生村官的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这些字眼。“其实这些事是村民们最在意、最想解决的事,你办了,他们就感激你,甚至会记着你一辈子。”陈宽艳感慨道。

  思路新让村民刮目相看

  今年9月,2008年下村的任浩东在镇党委安排下,来到小伊乡张葛村参加公推直选并当选村书记。村主任茆熙慧告诉记者,任浩东是她向镇党委“要”来的。

  茆熙慧说,张葛村地处偏僻、道路不通,村民们守着土地致富无门,一直盼着有人能带着大家富起来,而村里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愿意做村干部的“全都50多了,头脑老化,没有挣钱路子”。“其他村都有大学生村官,十几个小青年有经济头脑,眼光望得远、有闯劲,他们建的蔬菜大棚我们老一班人没有胆量去干。”公推直选启动后,她代表村委会向镇党委提出派一名大学生村官参选的要求。“我们村的致富希望就寄托在他身上了!”

  “眼界广、路子多,让我们佩服!”山北村老党员孙立财说,陈晓云以前在村里当的是副书记,做事胆子大有想法。

  去年9月,陈晓云带着10多个村民到临港产业新区找活干,当天她就按照新区的用工标准自掏腰包给每人垫发了45元。第二天一早,村部涌来了100多个村民,都要求跟着她出去。现在陈晓云成了新区企业用工的联络员,村民们一得闲就来找活儿干。

  孙立财还记得,村里有户人家想搞蔬菜大棚,但缺钱,陈晓云主动帮他贷了5000元款,还帮着找农技人员、跑市场,建起全村第一个蔬菜大棚。“她是我们村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有胆识,文凭高,肯定能带着我们致富。”

  做好“当家人”任重而道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承诺中,把修建基础设施放在了第一位。在灌云,大学生村官所在的大多是经济薄弱村,不少村子排灌站年久失修、道路不通,还有不少危桥。解决这些问题是村民们当前最迫切的希望。然而,要办好这些实事,村官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没钱。

  “村集体到现在还欠着30多万外账。想创业,路不通,车进不来,菜运不出去,难!”谈起未来发展,陈宽艳眉头紧锁。她目前能做的就是整治好废弃的鱼塘,希望发包出去能增加一点集体收入。“村里的基础设施很落后,希望上面能有好政策帮一把。”

  陈兵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在东徐村,三座危桥一直是东徐村村民心中的疙瘩,陈兵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得到的回复是“未纳入现有规划范围”。一筹莫展中,陈兵用照相机给危桥拍了照,每张照片附上500多字的文字说明,寄往省委书记和省长信箱。在省领导过问下,事情终于得以解决。“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总不能老用此招吧?”

  记者发现,当地农村党员年龄老化严重,年轻的党员外出打工,留下的全是老人和妇女儿童,没有几个愿意留下当村干部。走访的几个村庄中,除了大学生村官外,其他参选者基本都是年过五旬的党员。年轻的“一把手”们如何跨过年龄障碍,调动起年老党员和村民的积极性,带动大家致富,这是摆在他们眼前的又一道难题。

  “大学生村官的加入给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活力。但是不同于以往的组织选派,他们是村民们一票一票选出来的,他们肩上的责任更重。”连云港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说,新的岗位也是一场新的考验,组织部门将加强培训,为新村官们干成事提供支持。 (本报记者 郁芬 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