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中国今天降半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5 20:27:40

辽阔中国今天降半旗

今天是全中国哀悼的时刻。庄严的五星红旗低垂在半空,全世界最大的公民群体——13亿中国人为青海玉树地震逝去的2000多同胞志哀。愿他们走好,来生我们还做同胞。
   这是中国在不到两年内第二次举行全国性哀悼。我们为中华民族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经历意外灾难而悲伤。处在太平洋西岸与欧亚腹地之间的中国,曾经历过多少不寻常的变故?中国现代文明下埋着多少旧时灾难的亡者,藏着多少中国人抗击天灾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扼腕,我们唏嘘。
   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人群——中华民族。在过去3000多年里,据称有过5258次旱、蝗、洪、雹、疫、震、霜、雪等大灾,单有记载的特大地震就有79次!
  然而,中华文明延续着,统一的中国延续着。令世界惊叹的是,稍有些文化的现代中国人,就能读懂我们祖先在秦汉时代留下的书简,两三千年前的方言仍在很多地方的人群中一代代口口相传。
   中国是个巨大的存在。这里容纳了一切,包括灾难以及对灾难的抗拒。这块土地上古往今来的种种变故,垫高了中华民族的心胸。  
    直到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以前,玉树在中国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名。突如其来的灾难,把13亿中国人的注意力——焦虑、关切、悲痛——瞬间带到这个地方。大批中国人从低海拔的平原奔向4000米高的结古镇以及每一个受灾点。他们其中的许多人是第一次走上高原。这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人类在海拔4000米处最大规模的一次救援。
  受灾者被有这么多关怀从天而降感动,救援者对在这么高的海拔上目击文明与灾难的搏斗而感慨。藏族人和汉族人、不同民族的人在瓦砾边上紧紧地拥抱。全世界通过电视镜头看到了地处中国西北内陆的玉树,看到了携手面对灾难的多民族的中国。
  世界在同情中国,已经有150多个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机构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但也有不少西方媒体刻意展示灾区民众不同于内地的服饰,不断提醒这次灾难发生在藏区。而在中国民间,“藏区”绝非是这次灾难最突出的符号。无论在北京、上海还是中国任何地方,人们最突出的感受是灾难本身以及举国驰援灾区义不容辞的道德感。在一些外国人眼中,灾难是撕裂人群和社会的时候;而在中国,情况正相反。惊人的爆发力和惊人的团结总是面对灾难时中国人的双重表现,它们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生活在广阔土地上的13亿人援助一个受灾点,关怀有时会在一个狭小的地带拥得满满的。这或许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大国有那么多麻烦,有那么多遥远的事可能牵连我们。但也因为是大国,当灾难到来时,我们不孤独,我们不会被遗弃。
  每次灾难中,港澳同胞以及台湾同胞甚至散居海外的有中国血统的人,也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他们希望汇入中华民族抗害赈灾的温暖海洋。成为这个大国、大民族一部分的感觉让人踏实、让人感觉心有所属。
  玉树处在空气稀薄的高原,然而幸亏这个只有28万人口的自治州2009年建成了玉树机场,连接西宁和玉树的214国道也在2008年升级改造,这一切为救援的迅速展开创造了条件。是中国的现代化帮了那几千名被从废墟中救出来的受灾者,以及失去家园的人们,给了那些躺在医院里的重伤者新的生命机会。
  我们不知道,辽阔的中国这些年修建了多少机场、通了多少公路。让我们在这里感谢它们。平日里它们给我们带来繁荣,同时,它们还给我们的生命上了一份特殊的保险。让中国的建设为我们多添一些安全吧,让整个中国连成随时可以发动救援的网络,让每一个村庄、每一个游牧点都不再离开祖国关怀的视野,让脆弱的生命在灾难面前变得坚强。
  我们向玉树地震中的遇难者致以深深的哀悼。中国会记住你们,缅怀你们。我们向这次地震的幸存者致以慰问和祝福,你们受惊了,受苦了。时间无法倒流,地震已轰然发生,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祖国拥抱我们所有的灵魂。在过去的岁月里,在从今天开始的前面,我们同为中华儿女,共同承受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分享同一个未来。这份同胞情将长存天地。

      (《环球时报》20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