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书:有关治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7:25:39

    治学的功力:读书搜集材料积累知识,处在治学的初始环节或基础地位上。没有“学”就没有识。

    功力:在读书上所下功夫的多少、深浅,需要长时间的日积月累。是人们从事学问的最最基本但往往又是极其重要的基础素养问题。

    张之洞:“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以经学史学兼词章者,其词章有用。以经学史学兼经济者,其经济成就远大。”(张之洞:范希曾补正《书目答问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58)

    就学者所关注的领域范围来看,功力还侧重指对专业基本典籍的熟悉程度。要精读本方向的基本典籍。

    黄庭坚:“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杂。”(《六事箴言》)

    王仲荦:治学就像打仗,得有自己的基本队伍,经典著作是部队中的核心队伍。

    治学要有自己的“老营盘”,“根据地”,要有自己擅长的“专属性”的领域和阵地。作为普通人,才质不那么出色,就必须死守住一块地,在这块地上精耕细作,方能有所收获。

    章学诚:“学在自立,人所能者,我不必已不能愧也。”“学必有所专”《文史通义  博约上》

    阎若璩:“有志之士,务在尽己所受于天之分,而力学以尽其才,故自有可传之道,与可以比拟之人,而无取乎过高之学。”

    在属于你的老营盘里,对所在领域的材料必须尽力去看,甚至要竭泽而渔,防止遗漏。所有材料读过了,再对研究的范围进行压缩,损之又损,从而找到自己治学的突破口。突破口打开之后,再逐步扩大战果,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专属领域就形成了,“名有由立,非专门成学不可也,故未有不专而成学者也。”

   学识:是一种洞察力概括力,现在的大学教育是有学而无识。用表面的博学掩饰思想的贫弱。有些文章,看完后,只能感受到前人在那里,而感受不到作者在那里。只重堆砌材料的现象,是创造力、洞察力与思维穿透力衰竭或缺乏的表现。

   当然,学识涉及到人的天分问题,“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答聂文蔚》)

   做学问最重要的是要“量才适性”,“从史中求出史识”

   陈垣:“只有得到了宽广的专业知识,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全面解决问题。”

   “历史的洞察力更重要的是来自对现实生活的参与程度和深度”,“对现实政治关注,现实生活可以磨练你对历史的洞察力”,“没有比对人性的观察、比对现实的观察更能训练洞察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