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黄龙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9:40:59

秋游黄龙溪

 

  黄龙溪,很早就听闻过。

  第一次去那里,是在九十年代初期。当时一位下海很早的老同学,公司开在我住家旁边,那是一个周末,他开了一辆极少见的进口商务车,拉上我一家和另一个老同学。他说:“我们去黄龙溪玩玩。”

  向南出城入双流县地界,经中和过华阳,两条车道的柏油公路更显窄了,又是丘陵地区,起伏蜿蜒。跑了约一个半小时,估计有60来公里。

  这是一个很小的古镇,位于江边,万幸残存下来了几座小庙和一些旧式民居。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临街木板墙壁的一二层瓦房、水井、大榕树,不禁回想起童年时候生活的成都市。竟然就在省城近处,还有这样一个躲过了破四旧、没被多快好省地建设的地方,简直令人惊讶!

  几年后,又去过这里三次,尤其是这个年代初,因母亲送在了那里的福利院,基本上在那两年多里,每个月我都会去一两次,偶尔每周一次。新公路修好了,里程缩短到50公里内,路况很好,最窄也是双向四车道,开车通常三刻钟。06年年初,母亲在那去世后,算来四年多了,一直没有再进入过古镇看看。

  上下班经常坐306路,市内到航空港这边,唯有这一路公交车可以刷卡。常见到一些老人兴致勃勃的,因为刷卡乘车本来就低廉,而且,老年卡还是免费的。下车后换乘双流县的一元通公交车,808路车一元钱便能到黄龙溪。这跟在市内乘别的车少则八元多则十元,划算很多。

  用旅行壶泡好茶,包里装进书等,九点过出门,九点半上车,三十余公里,下车刚刚过了十点钟。走进镇里,竟然一下子没了方向,变化大了——什么时候钻出来的这条小溪?宛如置身云南丽江。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照(偶尔还自拍)。也许因为不是周末,游人不多,甚至镜头所及还会有无人的小街小巷景色!国家AAAA级景点,实属难得。

  新建的“旧建筑”区人较多,而且,看这架势,它还在扩张、新修。30元买了一盒斗烟丝,附送了一只不错的烟斗。20元的“草”帽,被我拦腰一刀成交。昏头转向中,走进沿江的老街,宛若还是原先的样子,古色古香。我更喜欢这样的地方,一来人少,二来几乎没有铜臭味。前年在丽江,最不喜欢的就是后一点。
  历史上黄龙溪属“金三角”地带,民事、经济纠纷、匪患困扰三县(华阳、彭山、仁寿),遂设三县衙门共管民事、水政及匪患。这次却没能看到三县衙门,估计正被打围修缮吧。

  油炸小鱼儿小虾小蟹,以前每来必吃,这回自然也要买点的了。走过几家,停了下来,并非这一家的味道最好价格最廉,只是因为觉得那老板受看——不经意间,自己好色的本性现形了。疑似少妇的老板嘴巧,未待我问,将面前的各种价格介绍。选了12元一斤的中等大小的小鱼儿,称了五元钱的,现炸现调味,期间还与我闲谈。

  小饭馆里,一碗石磨青豆花一碗饭,四元钱,抠门得自己都有些难为情。老板倒是没嘲讽,会意一笑,至少,我也算是增加了一个顾客。

  江边茶园,感觉不错,人也不多,可看那价格表,最便宜的一杯茶也要20元。虽然自己带有茶水,但要找个茶座坐下,总不能不给钱吧,别人商家每天起床就有一笔不小的成本呢。

  老码头大榕树旁镇江寺有一间临江茶铺,十多张木桌及竹椅,总共只有三位茶客坐于其中一桌在摆龙门阵。都是六十开外的老年人了,看他们那穿着和形态,估计是当地人,抑或还是从前的农户,所摆话题,却令我惊讶——都是国际大事和人类发展、生态环保!

  挨着栏杆坐下,茶博士过来,为我沏上一碗花毛峰,那茶碗还是仿青花瓷的呢。价钱也很公道,五元钱。
  拿出书来,看一阵,远眺一阵。封皮和书名引起了一个老者的主意,他凑近来弯腰审视。终于,他忍不住开口请求能否翻翻,却遭我婉拒。老者悻悻离开,兴许他以为是“此乃禁书,故不予阅”。实在是因为,这本极难得到的新书非自己所有,所有者在借予我时,专门叮嘱过:“不得遗失!不得损坏!不得弄出折痕!不然小心粉拳。”上下两册,380新台币的正版书,想不爱惜都难。

  有时候,被书中所吸引,几至入迷状。如此地方,有这般书呆子,恐怕也成了一景。总觉得外面走过的游人之中,有这样的眼光看过我。

                                  凭栏听风,一碗清茶半日闲
                                  看书赏女,双目饱览润心田

  怪!平时几天也难得有一个电话,可是从中午起,就接到了三个来电,听说我一个人玩黄龙溪,都表示不相信。巧!五月份去崇州元通镇玩,偶遇单位上一个同事,本来还想这回不会了吧,结果遇上了俩。

  下午五点钟已过,起身离开茶铺。附近见一画摊,作画人是一个戴眼镜小伙子,招牌上写:素描或漫画,单人30双人50。看其作品,画的公众人物颇具神似。便坐下,让其画一幅漫画像,要求“夸张些、滑稽些”。来往游人,大多驻足围观,不少人说“画得像”。大约半个小时,画家将画好的递给我。我一句“我有这样帅啊?”引来周围人大笑。早知道,我就该做鬼脸让他画。也不是没这样想到过,只是长时间地僵持住表情,累,也难。

  返回的车上,想当然地递给售票员一元钱,却被说“不够”。“来的时候不就是一元钱吗?”“中途上车是一元,车站里上车一元五。”哈哈!还会有这样的规定?那一元通也不完全属实了。

                                                      
                                                                    2010年9月15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