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散人:堵住万人“吃空饷”背后的漏洞(新京报 2007-11-2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2:13:57
堵住万人“吃空饷”背后的漏洞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11-26 8:38:32 · 来源: 新京报

■ 马上评论
不论如何,能够被曝光的都是少数,距离庆功还远着呢,什么时候把那些背后的蛀虫也抓出来,建立制度有效防范这些蛀虫,似乎才能指望天下太平。
据新华社报道,公务员法实施以来,山东对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吃“空饷”问题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清理出涉及虚报冒领工资补贴单位2360个,涉及违规人数11858人,虚报冒领工资补贴4889万余元。
吃空饷这件事也算古已有之,去古太远的事情我们就不说了,中国最后的王朝清朝就存在这种行为,结果,真到了打仗的时候,平时吃空饷的官员发现,抵挡太平天国军队或者八国联军的,不是领军饷的名录上的数字。可惜,明白得晚了一点。
我们算个账就能明白,这些空饷如果能用来做些别的事情,可能对社会很有用处。我自己资助着贫困山区的几个孩子上学,知道他们上学一年是多少钱。山东这些吃空饷的人士如果高抬贵嘴的话,至少可以让16万山沟里的孩子上一年的学。
问题是在这个时代,为什么还能有这么多人吃空饷。黄仁宇教授在其名作《万历十五年》中提出一个观点,中国人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管理,所以不能控制自己的收入与支出。但别说阿拉伯数字早就传入中国,就是计算机也早就是各级政府部门配备的东西,所有软件系统整齐完整,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人躲在暗中把空饷吃了又吃呢?
就我所知,现在公务员需要过很多的关口才能吃上这份皇粮,每年报考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程序越来越透明,作弊是越来越困难的事情。可这么多的人,如何就通过这种层层的审核,拿到了这种资格?
如果我们的常识还没有出错的话,我们就会知道,无论什么样的自动系统,其最终控制者都是人,只要人有私心,系统本身即使毫无漏洞,最大的漏洞也就早在其中了。另外一个常识是,能够掌握这种漏洞的人,都是身居高位或者管理范围正好在这里的人,否则绝对没有可能骗过层层系统,把这种人事资料加在那些正常的资料中间。在新闻里,我看到了最终检查出来的这些数字,而没有看到用什么方式处理了那些蛀虫。
这倒是我比较担心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技术上的漏洞其实不难补充完整,而这些人为的漏洞如果想补上,光是检查出来到底有多少人吃空饷自然是不够的,只要这些漏洞在,即使我们抓出了所有吃空饷的人,由于利益所使,还会有更多的这种白蚁冒出来。古人说过,“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种所谓抓蛀虫的成绩一般来说我是不会感到欣慰的,因为不论如何,能够被曝光的都是少数,距离庆功还远着呢,什么时候把那些背后的蛀虫也抓出来,建立制度有效防范这些蛀虫,似乎才能指望天下太平。否则,揪出吃空饷的人越多,越说明我们这里的漏洞越严重。
□五岳散人(北京 媒体从业者)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zonghe/1044/2007/11-26/011@083832.htm
五岳散人:堵住万人“吃空饷”背后的漏洞(新京报 2007-11-26) 五岳散人:禁酒令的政绩账应该怎么算?(新京报 2007-8-15) 五岳散人:风光大葬跟孝道无关(新京报 2007-11-19) 五岳散人:大师的陨落(新京报 2009-6-13) 五岳散人:那个灰色的干部(新京报 2010-3-6) 五岳散人:当收费成为一种习惯(新京报 2007-7-16) 五岳散人:深圳涉嫌猥亵女童事件不能成“谜案”(新京报 2008-11-3) 五岳散人:能等来毒奶粉“自投罗网”?(新京报 2010-2-11) 五岳散人:把收礼的灰色地带放在阳光之下(新京报 2009-1-5) 五岳散人:用危房锻炼孩子“逃生技能”?(新京报 2008-6-4) 五岳散人:“武林秘籍”不能用在民众身上(新京报 2009-4-23) 五岳散人:十二岁的小姑娘,美丽背后的残酷 杨涛:610万美元“搜身赔偿”的背后(新京报 2007-10-8) 五岳散人:“我是领导”背后的维稳逻辑 五岳散人:“我是领导”背后的维稳逻辑 五岳散人:“魔兽”背后的行政管辖权之争(南方都市报 2009-11-5) 五岳散人:“依法抢尸”的背后(东方早报 2010-1-12) 五岳散人:香艳日记背后的“正常”与“不正常”(东方早报 2010-3-3) 五岳散人:感恩顺序背后的社会逻辑(东方早报 2010-3-9) 如何检查并堵住网站的eWebEditor漏洞 洪巧俊:卖了两千万的“公安分局副局长”(新京报 2008-11-26) 新京报:一年10万人死于车祸危及公众安全感(2005-11-18) 张鸣:黑窑事件背后的地方政府不作为(新京报 2007-6-19) 萧锐:6万烟款背后的“委屈”(新京报 200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