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黑窑事件背后的地方政府不作为(新京报 2007-6-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38:24
黑窑事件背后的地方政府不作为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6-19 2:59:29 · 来源: 新京报

黑砖窑存在如此之久,当地政府从上到下,一直悄然无声,而媒体披露,中央最高领导批示之后,则上下动员,全力以赴,很快就扫荡了黑砖窑。说明此事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山西等地的黑砖窑事件,已经沸沸扬扬了。很多人抨击黑砖窑的背后,有来自公权力的保护伞,正是有了保护伞,黑窑主才会胆大妄为。当然,不排除黑窑主买通个别执法人员,对自己构成保护,但是说已经形成了一张保护伞,我觉得倒未必。毕竟,跟黑煤窑比较起来,后者地方官员介入的程度比较深,保护的动力也比较足,有了黑煤窑在前,为了区区一些小砖窑而冒如此大的风险,估计没有多少人有这样傻。黑砖窑的存在,如果要在政府方面找原因的话,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制度性的冷漠。
虽然黑砖窑大都设在偏僻的山区,但是由于开设时间很长,不可能地方政府一点都不知道,尤其是那些子女被拐卖的父母来山西寻亲者络绎不绝,更是足以引起当地的注意。但是,尽管你不能说当地政府完全没有作为,但毕竟作为不积极。甚至发生过警察限制寻亲的父母透露别人孩子的消息,劳动监督部门工作人员把已经解救出来的童工再次倒卖的现象。这种现象虽然也是个别的,却反映出当地政府的漠不关心。
个中道理非常清楚,一来寻亲的父母不是本地人,人数再多,也对本地执法机关造成不了什么压力,二来摧毁黑窑需要成本,但在这个成本谁来支付还是个问题的情况下,执法机关本能的不积极。其三,也是最关键的,打击黑砖窑,不是当地当前的任务,没有来自上面的压力,地方政府自然趋向于不作为。正因为如此,黑窑的奴工现象,才愈演愈烈。
很多学者都指出过,现在有些地方政府是压力性政府,一边是运动式的政务推行,一边是直线的行政命令,一把手负责制,一票否决的行政指标,一级压一级,层层推动。凡涉及地方利益的政务,有利者则地方政府无不大力推动,甚至变本加厉,无利者则有气无力,视上级的压力决定自己的作为;至于有害者,则软性抵抗,化中央政令于无形,如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批评一些地方安全监管时用的词汇:从上到下,力度“层层衰减”。
也有学者指出,有些地方政府有“公司化”倾向。政府的行为绝对符合理性,而且是经济人理性,对自己行为的收益成本,无不计算得清清楚楚。然而不幸的是,这种理性,背后是绝然的冷漠,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事情,需要付出成本而又无从弥补的事情,可以招致麻烦的事情,都自动地不作为。这种理性,把理应存在的道义、公正居然都驱赶得一干二净,变成了冷漠麻木的经济动物。像黑砖窑奴工这种灭绝人性的现象,存在如此之久,当地政府从上到下,一直悄然无声,而媒体披露,中央最高领导批示之后,则上下动员,全力以赴,很快就扫荡了黑砖窑。说明此事非不能也,乃不为也。不作为的根本原因,是制度性的冷漠。
为人民服务,这个口号似乎已经很多年了,但是,政府,无论哪一级政府,都应该是人民政府,如果要想得到人民的认可,必须为人民办事,绝不能在自己的领地,无视黑砖窑这种罔顾基本人道的事件发生。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3/2007/06-19/011@025929.htm
张鸣:黑窑事件背后的地方政府不作为(新京报 2007-6-19) 舒圣祥:魏文林能否延伸对黑窑事件的追问(新京报 2007-8-14) 魏文林能否延伸对黑窑事件的追问(新京报 2007-8-14) 张鸣:黑砖窑事件的背后———天益:学习型社会领航者 倒枣事件背后的城市小贩“堵疏”难题(新京报 2006-9-7) 孔璞:襄樊抛尸事件背后的殡葬利益纠葛(新京报 2009-7-8)= 郑飞:公民组织与“黑工厂”的博弈(新京报 2007-6-24) 秋风:有效约束地方政府对土地的权力(新京报 2006-6-14) 萧锐:6万烟款背后的“委屈”(新京报 2007-7-3) 人民大学张鸣事件背后的高校行政化痼疾 人民大学张鸣事件背后的高校行政化痼疾 西丰事件:舆论监督的“立此存照”/新京报 新华社发文称地方政府被指助房价非正常上涨http://news.QQ.com   2006年05月17日02:24   新京报     新华社发文称房价逆市上涨背后有部分地方政府的错误政绩观、利益观推 新京报:业主告昌平公安分局不作为(2005-11-18) 阮占江:黑砖窑主涉嫌七宗罪(新京报 2007-6-16) 社论:拿什么保证“黑砖窑”不卷土重来(新京报 2007-6-20) 无序竞争衍生山西砖窑黑工头(新京报 2007-6-20) “黑天鹅”事件的背后(经济透视) “黑砖窑无八岁童工”(新京报 2007-8-14) 杨涛:610万美元“搜身赔偿”的背后(新京报 2007-10-8) 五岳散人:堵住万人“吃空饷”背后的漏洞(新京报 2007-11-26) 卢建新:肖桂秋尿泼城管的背后(新京报 2006-7-23) 《新京报》诉TOM.COM案背后的传媒格局 新京报:“我爸是李刚”背后的权力骄横--观点--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