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1:09:47

二月兰

季羡林

 

 

v   山东清平人。

v   语言学家、比较文化学家、佛学家、翻译家、散文家。

v   精通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语言。

v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194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任北大教授,为终身教授。

 

v   学术论著:

v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印度简史》。

 

v   译作:

v   《沙恭达罗》

v   《罗摩衍那》

 

 

 

 

v   散文集《天竺心影》

v   《季羡林文集》

v   属于学者散文派,集史、识、才、情于一体,当代老生派散文的代表之一。

 

 

 

朗读课文,思考:

 

1、找出文中描写二月兰开放的情景的文字,说说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花开的目的是什么?

 

2、作者回首往事,浮现于眼前的并不是那些所谓最辉煌的时刻,而是那些最平凡而又最亲切的瞬间。作者具体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从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v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v   然而,每到春天,和风一吹拂……眼光所到处就无处不有二月兰。

 

v   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把二月兰写得极其绚烂,极其富有生命的野性与活力。借此比喻作者经历的沧桑往事有如二月兰,一旦触发,便从心底奔涌而出。所以,笔锋一转,由二月兰写到了人事。

 

 

 

v   当我感到无边的寂寞和凄凉,我的二月兰却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

 

v   在文化大革命那些一腔义愤,满腹委屈,毫无人生之趣的日子,二月兰依然开放,怡然自得,笑对春风

 

v   十年浩劫结束,人世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二月兰也还是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紫气直冲霄汉!

 

 

 

            ——是的,和永恒无穷的大自然相比,人生是多么短暂,世间那小小的悲欢又是多么地不值一提!二月兰,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它们是纵浪大化中,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

 

 

 

 

 

 

 

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一、托物寄情

     物:二月兰,这种平凡却又不平凡的野花儿,随着春风的召唤,兀自淋漓尽致的怒放,紫气直冲云霄。它纵浪大化中,不管世事变迁如何,一如既往地在春风招摇中笑对人世沉浮。

 

v          情:亲人浓浓的依恋之情;世事沧桑人世变幻的沉痛;独立不屈的人格;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

 

 

 

 

三、情景理交融:

       真情哲理与美景熔铸在一起,创造出令人      难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语言淳朴恬淡中有着繁富绚丽的美。

 

复习题

一、文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了二月兰开放的情景,这样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二、作者在行文时,开始只是说二月兰,到了后面变成我的二月兰,这样的文字变化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三、作者对亲人的怀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人生意义?

 

 

四、作者到后半部分谈到的”“分别指什么?是什么造成了作者对于悲和欢的不可分辩?你能理解作者的心情吗?

 

 

 

提示:

 

        从内容上看,是借兰言事,借景抒情,写出了世事沧桑人世变幻的沉痛,抒发了作者欲语还休的悲凉的人生感慨。

        从结构上看,文章以二月兰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作为想象和联想的触动点。

 

 

 

v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然而,每到春天,和风一吹拂,校园内,眼光所到处就无处不有二月兰”“这时,只要有孔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v          ——把二月兰写得极其绚烂,极其富有生命的野性与活力。借此作者经历的沧桑往事有如二月兰,一旦触发,便从心底奔涌而出。所以,笔锋一转,由二月兰写到了人事。

 

v          “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想到在各种逆境中巍然屹立的人格。

 

 

 

提示:

 

表达了二月兰已经和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攸关。

 

 

提示:(简析第二段第二行)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逝去投入的深挚情感。

在了无生趣的日子里,这些美好记忆给了作者勇气和安慰。

 

 

 

 

 

 

提示:

悲:是非颠倒,蒙受不白之冤,世态炎 凉;亲人离去。

欢:亲情的温暖;重新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对待。

时事的沧桑变幻。

 

 

v   五、选出对第一、二段意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v       A.作者在燕园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没有注意到二月兰,是因为一直以来,它开得零零星星的,很难引起注意。
    B.直到前年。生长在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的二月兰,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了,引起了作者的注意。
    C.作者注意到二月兰后,一些同二月兰有关的回忆涌上心头。原来很少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
    D.作者意识到二月兰在自己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作者对亲人的回忆都跟二月兰有联系。

 

v    A

 

 

 

v   六、从文中,我们看到作者的性格和人格,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v  
    A.在文革最倒霉的日子里,作者依仗着亲情的扶持,巍然屹立,同错误思想进行坚决的斗争。
   B.一切顺其自然,在逆境中不颓唐消极,在顺境中也不骄矜。
   C.热爱家人,也被亲人关爱,对家庭的每一件琐事,都流露出浓厚的发自内心的悲欢和真情。
   D.明明知道花是不语,但是仍然把悲欢同二月兰联系在一起,可见先生既豁达开通,同时又情深意重。

 

 

v   A

 

v   七、选出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v  
    A形散而神不散是本文的突出特点,神不散是指文章以二月兰为线索,一线贯穿。
    B,形散指作者漫淡身边琐事,泛论人情世事,想到哪写到哪,无须构思和剪裁。
    C.身边琐事指老祖采荠菜;婉如匆匆而去的身影;虎子咪咪在二月兰丛里嬉戏;文革中成了不可接触者;文革后成为极可接触者。以小见大,体现真情。
    D.在作者的心目中,老祖、婉如、德华等亲人就像二月兰一样普通,一样蕴藏着巨大的力量,陪伴着作者走过最倒霉的时期。

 

 

v   B

 

 

 

 

 

v   八、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v  
    A.本文展现真情、真思于情景相触之中,创造出令人难忘,发人深思的艺术境界。
    B.作者借对常见的野花二月兰的描写,歌颂了千千万万像二月兰一样的普通老百姓,揭示了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一深刻的哲理。
    C.作者在描写二月兰时主要运用了拟人、夸张和反复等修辞方法。
    D
.从这篇散文看,作者的语言特色是十分重视在淳朴恬澹,天然本色中追求繁富绚丽的美。

 

 

 

 

v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