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林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0:57:16
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时间:2010年08月01日 09时00分   来源:《求是》   作者:杜青林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搞好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时代命题。
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任务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从决定力量对比、影响事业成败的战略高度,把团结与培养党外代表人士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实践证明,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越需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工作。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力量支持。重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实现最广泛的团结,为完成党的历史任务凝聚强大力量,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也是一条重要的实践经验。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更加充分广泛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加主动有效地协调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党外代表人士不仅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党加强同社会各方面成员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团结和引领所联系的群众致力于共同奋斗的事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更好地团结和凝聚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实施。党外代表人士广泛分布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六支队伍”,汇聚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和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工作,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培养和使用,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等。这些都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从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成长环境等方面着手,鼓励党外人士干事业,支持党外人士干好事业,努力形成党外人才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优势作用的发挥。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人士共同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重要特点和独特优势,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党外代表人士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坚定拥护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参与者,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切实重视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可持续发展。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基本问题。党外代表人士作为统一战线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代表性的重要成员,是统一战线优良传统薪火相传的重要承担者。80多年来,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团结培养了一批与党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这是统一战线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总体状况很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但是也要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数量总体不足,后备队伍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的领域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素质有待提高,有的领域高层次人才匮乏;发展不平衡,相对集中于教科文卫等领域,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梯次结构需要完善。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说得上话、能发挥作用的代表性人士,确保统一战线事业日益巩固壮大、持续发展。
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
党外代表人士成长,既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突出特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需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使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深刻认识党外代表人士的根本属性。党外代表人士与一般党外人士的区别,在于他们代表性鲜明,能够起到示范、团结和引领作用。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是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的有机统一,即政治上坚定、专业上突出、群众中有威信。集中表现在:能够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本领域本专业造诣深,成就突出,贡献较大;在所联系的群众中有较高的认同度和影响力,在关键时候能够起作用。其中,政治性是根本,专业性是前提,群众性是基础。明确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把握党外代表人士的标准,制定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切实做到选拔时注重代表性,培养时提升代表性,使用时发挥代表性,确保党外代表人士实至名归、堪当其任。
准确把握党外代表人士的时代特点。党外代表人士成长与社会环境密切相连,不同历史时期的党外代表人士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当前,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已经成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主体,他们大多出生在新中国、成长在改革开放中、磨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他们既有较高的政治认同,拥护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认同社会主义制度,又有较强的民主参与意识;经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既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进取精神、务实态度,又注重主观能动作用的实现;经历从相对封闭到全面开放的转变,既思想开放、眼界开阔、观念较新,又具有多样的价值取向;经历社会结构单一到多元的转型,既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又是各自领域的“小众代表”。要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实践基础,充分认识其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深入研究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路径。在个人努力的同时加强组织培养,是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现实需要。要密切关注各领域崭露头角的党外人士,及时把他们纳入视野、跟踪培养、给予安排,为他们施展才能、健康成长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在专业素养基础上展现综合能力,是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必由之路。要把专业能力作为考察和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基础,在安排使用中注意发挥专业特长,同时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岗位要求,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实现角色转变,在更大范围、更广阔领域发挥代表性作用。在扩大个人影响基础上发挥集群效应,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要着眼发挥导向示范作用,既要培养与党亲密合作、具有较大影响、经得起风浪考验的社会活动家,又要在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形成具有引领作用的团队,发挥整体带动效应。
三、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和把握的基本原则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落实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党管人才与发扬民主相统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干部路线,贯彻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严格选拔任用的标准和程序,使党外干部和人才成为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要坚持总体规划和重要政策由党委研究制定,同时听取吸纳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要坚持重大人事安排由党委研究决定,同时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所属党派团体、所在工作单位、所联系群众的沟通,通过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和民主协商,增强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坚持重要决策部署由党委统一安排,同时充分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共同推进、规范有序的工作局面。
坚持培养为重与以用为本相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点是培养,根本在使用,必须坚持育用结合,使他们学其所需、展其所能。要把教育培养作为基础环节,贯穿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全过程,积极铺台阶、搭舞台、压担子,为安排使用做好充足的政治素质和能力准备。要把作用发挥作为教育培养的导向,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岗位职能需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政治培训和岗位锻炼。要坚持在使用中培养,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岗位的社会实践历练,帮助党外代表人士不断增强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坚持严格要求与热情关心相兼顾。这是长期以来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宝贵经验。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政治立场和政治表现作为第一标准,综合考察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和群众公认度,严格把关、确保质量。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加强思想沟通,确保他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敏锐性。要热情关心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成就人,对发展潜力较大、实践历练有待增强的,要提供台阶,锻炼能力;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帮助排忧解难,为他们发挥作用、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统筹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分布领域广、具体差异大、涉及方面多、时间跨度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统筹思维谋划各个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考虑党外代表人士的数量和比例,形成总量适应、分类选备的合理梯次结构,同时着力打造一批懂专业、善管理、会领导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统筹推进“六支队伍”建设,特别是支持协助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统战团体加强对各级组织负责人的培养,加强后备人才发现和储备,实现人尽其才、人才辈出。
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点在于做好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开阔选拔视野,创新培养模式,拓宽安排渠道,健全管理机制,在把握工作规律上悟道,在领会具体要求上用心,在突破制约因素上着力,确保各环节都扎实有效、各个层面相互促进。
把握发现这个前提。发现是选人用人的第一道关口。要开阔选人视野,加强与相关部门、党派组织、有关团体的人才信息交流,探索突破区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等选人方式,增强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推荐工作的组织性、程序性,实现人才选拔的宽领域、广覆盖。要突出选人重点,立足领域分布、专业结构、年龄梯次等实际,把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作为发现党外代表人士的重点范围,特别是加大中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比重,保证后备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要坚持科学评价,完善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单位推荐、民主评议、群众测评等方式,以评价的科学性保证人选的高质量。
打牢培养这个基础。培养是增强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的主要手段,必须突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要提升理论素养,支持党外代表人士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和思想共识。要强化实践锻炼,坚持和完善考察调研、岗位交流等有效方式,特别是积极探索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等新形式,为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和后备队伍的成长提供平台。要突出抓好骨干,坚持重点人选优先培训,特别是注重从早抓起,对一些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及时建立联系,尽早进行培养。
抓住使用这个关键。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目的在于使用,成效检验也在于使用。要树立以用为本的人才观,切实为各领域、各层次党外代表人士干事创业、实现价值创造条件。要有用人所长的胆识,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不拘一格、惟才是举,最大程度地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聪明才智,做到扬其所长、优势互补。要有放手使用的魄力,确保党外干部有职有权、有责有为,鼓励支持他们大胆工作,各显其能、各尽其才。要坚持以用量才的尺度,把实践效果作为第一评价标准,激励和推动党外代表人士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关注国事建言献策,使人才优势充分体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强化管理这个保障。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是确保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要突出管理重点,全面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德、能、勤、绩、廉状况,着重考察政治表现、思想状况、履职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加强教育引导。要丰富管理形式,坚持正面教育、事前监督为主,健全考察、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探索运用个人述职、民主评议、定期考核等多种方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体系。要明确管理责任,推动各有关部门和党外代表人士所属党派团体、所在工作单位等建立考察、考核制度,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共同担负起管理职责。
(作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