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石油:中国的哈里伯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0:24:21
安东石油因灵活的体制与低廉的服务而成为中国民营油服企业中的黑马,它是如何在三大石油公司的市场缝隙中发展壮大的?
文 | 本刊记者 李毅
在几乎被国有公司的巨大根系所禁锢的中国石油(12.98,-0.03,-0.23%)行业,也有在根系旁破土而出的小草。也许正是这块“养育”了大树的土壤,让小草获得了生存之地;也许正是大树霸道的根系,为小草开辟了生存的空间。于是,伴随着大树的生长,黑马诞生了。
安东油田服务(03337.HK,以下称“安东石油”)就是这样的一匹黑马,作为一家民营油田服务公司,它在垄断的石油行业中另辟蹊径,通过为国有公司提供服务而迅速崛起。
从“瞪羚”到黑马
2009年,一个被认为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奖项——“安永全球企业家奖”的获得者中有一位湖南籍的大个子,他就是安东油田服务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罗林。这位毛泽东的同乡似乎秉承了湖南人一贯“不信邪”的精神,在由于垄断而竞争残酷的油田服务行业闹了场“革命”,硬是打出自己一片天地。
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民营油田服务公司,用了10年时间使自身业务涵盖钻井技术、完井技术、井下作业技术、钻具服务及管材制造四大业务集群。形成以方案设计及技术集成为主导的,包含设计、井下工具、作业化学材料、服务设备的配套服务能力,成功在香港上市。
据安东石油在2006年委托北京大学调查并制作的报告显示,中国当时有1200多家非国有油田服务提供商,约占中国油田服务市场的10%;而安东石油当时的收益情况,约占分散的非国有油田服务市场的1.2%成为一只奔跑迅捷的瞪羚。
瞪羚是一种奔跑速度快、善跳跃的羚羊,业界通常将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形象地称为“瞪羚企业”。安东石油自2002年成立以来,平均每年以70%的速度快速发展,是典型的“瞪羚企业”。此后,安东石油一发不可收拾,于2007年12月14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石油技术服务商。
使安东石油实现从“瞪羚企业”向“黑马公司”飞跃的,则是大名鼎鼎的崇德基金。作为该基金灵魂人物邱子磊亲自运作的投资项目,安东石油不只卖出了18%的股份,更因此获得了市场关注。这样一家出身草根并从事油田服务这种“艰苦行业”的民营公司,是如何获得知名PE青睐的?
一位接近崇德基金的人士向《能源》杂志记者透露,邱子磊当初看准安东石油,主要由于同样出身石油行业的邱(邱子磊曾任中海油CFO)对行业非常熟悉,并且对民营石油企业“特有感情”。
也有分析人士据此推断,具有“海归”背景的邱子磊,也许正是因为对国有石油公司的体制文化深恶痛绝,才转而同情和支持草根出身却颇具潜力的安东石油。那么,这匹备受青睐的黑马,又是如何在国有石油巨头的市场夹缝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中国式成长”
当2000年来临的时候,中国石油人似乎真的体会到了新千年的美好——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全球油气资源中有85%都掌握在IOC手中;而到了21世纪,形势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OPEC国家及重要的非OPEC国家的石油公司 (NOC)拥有了全球70%左右的已探明石油储量。
于是,似乎在一夜之间,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开始在本国及海外拥有越来越多的油气资源,而同时也更加需要一支效率更高、更能吃苦的油田服务队伍。要知道,即使在各资源国的国有石油公司大幅提高效率的今天,全球NOC的生产效率仍然无法与IOC相比——“一个埃克森美孚的效率比中国三大公司加起来还高”已成为许多中国石油界人士的口头禅。
于是,在中国各大热火朝天的油田周围“潜伏”的黑马们亮相了。他们自告奋勇地为飞速运转的各大油田提供设备租赁服务,在接到最脏最累的活时却喜上眉梢。安东石油的创始人、执行董事马健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据一位谙熟安东石油发展史的人士透露,安东石油虽是创建于北京的企业,但其事业实际肇始于新疆。由于当时中石油在新疆的钻井工作量很大,钻杆和钻具无法获得及时补充,因此有了较大的市场空白。于是,当时刚刚在北京成立,经费拮据得连正常运转都困难的安东石油迅速抓住机遇,在新疆建立了出租各种钻杆、钻具的租用站,这样就满足了当地油田上的需求,同时也为公司赚取了第一桶金。
随后,安东石油董事长马健和同事们就在新疆创建了一家生产钢管的工厂,直接利用当地市场的空白,做起了制造和销售,也使得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资产从最初的300万元发展到了2000万元,并一举突破了2个亿。于是,安东石油凭借着对国内油田服务市场的了如指掌,从一个小租用站开始,逐渐拓展到其他油田服务领域。
除了大都出身于国有石油公司或石油院校外,安东石油的创业团队还有一个领先于其他民营公司的特点,即公司的五六个领导层成员都曾服务于哈里伯顿和斯伦贝谢等国际顶级油田服务公司。因此公司的发展理念较为国际化,管理体制也很灵活,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
以马健为例,这位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钻井专业的科班生,曾先后在江汉石油管理局、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石油服务公司——美国哈里伯顿公司供职,拥有国内海陆一线履历及海外工作经验,即使在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中也算一流人才。
然而,这样的精英团队,也不得不面对当前市场的现实,将全部精力放在生存上而无暇他顾,即使是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技术研发。
据接近安东石油的人士透露,尽管安东石油已经与中国石油大学以及中石油集团钻井研究院建立了多方面的合作,但始终未进行自主研发。双方合作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如果公司认为国际上某种技术获利空间较大,就可自出资金委托上述两个研究机构对这种技术进行研发,这种模式可以保证公司在技术上不受三大公司的制约而独立;另一种合作方式则是安东石油直接从国际上买来先进的技术使用,因为只要不是核心技术,三大巨头一般不会干涉,这样投入市场后的效率往往更高。
这种只重利润不重研发,近乎于“拿来主义”的“中国式成长”,显然是民营企业为适应市场生存环境的无奈之举。市场人士表示,尽管这种方式可以使公司在第一时间获得国际上最新的技术,省却了研发成本,并在短期内迅速壮大自身资产规模,但这一看似可以轻松获利的发展模式却潜藏着政策上的风险和自身发展模式的陷阱。正如某位资深石油界人士的评论:“安东如果想有朝一日成为能与哈里伯顿、斯伦贝谢(美国另一家油服巨头)相抗衡的企业,现在的发展模式肯定是不行的,他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夹缝中求生
同为某油田服务公司总裁的牛阳,曾任国内一家民营石油公司高管,但最终选择了离开上游开采领域而进入油服行业。她对这一选择的解释也印证了民企普遍面临的“中国式成长”的窘境:“谁不知道在上游采油赚钱呢?但是石油是国家的,探矿权是受控制的,这条路是注定充满荆棘的。那只好退而求其次,来做油田服务,至少国内的市场还是很大的,利润也比较可观。”
能够为这番话做注脚的是,安东石油在发展初期,也曾在为吉林油田做服务的同时,从事过开采当地“高凝油”的业务,但最终还是与牛阳一样选择了退出。
牛阳认为,民营油服企业在获得了融资后,需要回过头来增强自主研发的力度,因为无论如何,自主研发实力永远是民营油服公司未来能够长远发展的保障。但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大多数此类公司现阶段也只有先着眼利润,未来才有实力去搞研发。而即使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仍将面临难以预料的政策风险。
同在油服行业的中海油服(15.45,0.05,0.32%)副总裁陈卫东,用“大鸡不吃小米”来解释安东石油当前取得发展的原因:“你提供的东西体制有用,而且明显廉价,体制就给你打开一条缝,但这扇门也随时可能关闭,民营钻井队的生存状况是很恶劣很残酷的,你必须被迫接受非常低的价格,去做那些国有钻井队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否则国有公司会说我自己有钻井队为什么要用你的?”安东石油在IPO时的招股说明书中,也明确表示公司所有业务严重依赖三大国有石油公司,这将可能成为投资者的风险。
而一旦三大公司察觉安东石油开始走自主研发的道路,着手开发自己的系列产品和品牌,则可能引起更强烈的反应。对他们来说,能够扼杀这位“小兄弟”的方法太多了,掐断其与研发机构的联系以及挤掉其市场都是“立竿见影”的方法。
那么,以安东石油为代表的民营油服企业,难道将永远在三大公司的缝隙中求生?民营油服的黑马梦,是否真的只是一个梦?
这是一个让人不想回答却又不甘心的问题,至少牛阳描绘了自己的“理想国”:如果说安东石油有一天能够真正崛起,不是靠一个公司的努力,而要靠整个政策环境的变化。在中国石油行业,不管什么样的民企,在垄断巨头面前都很脆弱。只有中国的石油工业进行改组,把油公司与服务公司分离,多成立几家受国有资本控制较少的油服企业,安东石油这样的公司才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