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石油需求到底有多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11:49


涨油价的人士对中国巨大的石油胃口抱有极大的信心。但中国的“墨鱼车”问题也应引起市场注意。
“墨鱼车”是一种尾气排放严重的单缸车辆,为中国许多收入较低的家庭所青睐。这种高油耗车辆的逐渐淘汰解释了为什么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市场却并不一定能成为石油消费快速无限增长的源泉。不仅如此,从供应方面来看,中国还可能出人意料地扮演对大宗商品不利的角色。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称,中国今年的石油消费量预计将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11%。在过去10年里,全球石油需求增量中的45%来自于中国。
随着中国大量人口的日益富裕,市场认为其需求将全面增长。然而正如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Paul Sankey所言,虽然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乘用车销量较上年同期飙升77%,但其表观汽油需求量仅增长3%。JBC Energy认为,自去年7月份以来,中国的汽油需求量一直持平。
那么这两项数据变化迥异的原因何在呢?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ASIMCO Technologies Limited)创始人、现任咨询公司杰克控股有限公司(JFP Holdings)总裁的Jack Perkowski指出,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在转变正是原因所在。
Perkowski表示,中国每年生产大约5,000万台发动机。虽然中国去年的轿车、卡车和客车销量共计达到1,360万辆,但另外还有3,600万辆左右的低科技含量车辆在中国市场售出,其中就包括“墨鱼车”。因此,中国汽车销量飙升的一大原因是中国的汽车消费从非传统车辆转向了传统车辆。
这也解释了中国汽车和石油市场的脱节现象,尤其是在新型汽车比“墨鱼车“更加节能的情况下。但考虑到中国目前的人均汽车拥有量只有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因此单就汽车销量增长空间而言,中国也蕴含着巨大的石油需求增长潜力。
然而上述观点是以中国人将效仿美国人大量购买大型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和卡车的猜测为前提。但目前却有很多理由相信中国消费者将不消防美国人的做法,因此这种观点或难立足。即使在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价格仍是中国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最大因素。小型轿车即能完全适应沿海富余城市的驾车环境,而且价格也低于大型车辆。
除此之外,政府在汽车消费中的引导作用也至关重要。中国政府在战略上无意效仿美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并因此通过税收减免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在中国推行小排量汽车较为容易,因为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和美国消费者不同,中国消费者不会觉得驾驶动力较小的车型是一种迁就。
中国政府预计将在下月公布对充电式混合动力车等替代燃料汽车发放购买补贴,补贴额可能占汽车标价的三分之一。除了出于对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担心外,中国政府也明白,与开发传统内燃机相比,国内汽车生产行业在新型电动汽车技术方面的开发上更容易超越西方竞争对手。
这样一来,中国的石油需求可能并不会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快速增长。德意志银行的Sankey预计,到2025年,中国石油日需求量将开始持平于1,300万-1,400万桶。虽然这高于今年的910万桶,但暗示未来15年中国的年石油需求增幅将只有2.6%,仅相当于已过去10年中年增幅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与此同时,工业化国家也正在抑制石油消费,这种努力虽刚刚开始,但确十分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