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6:35:24

岩石 2010-8-1

一年来,中央非常重视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国家发改委正在紧锣密鼓地拟定方案。对此,舆论沸沸扬扬。其中,“工薪阶层”的代言人最多,声音最响亮。如记者蒋悦飞先生在《工薪阶层工资涨得最慢 出台工资条例呼声渐高》文中写道:

 

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在2003年~2010年之间,实际上是处在社会中间阶层的工薪阶层的薪水涨得最慢。这个不愁吃不愁穿、基本生活尚且过得去的阶层,占据了城市人口的大多数。然而,没有了政府的干预,又没有跟老板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机制,他们的薪水能否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水平?

 

心声:工资原地踏步,房价节节攀升,压力越来越大

……

就以社会平均工资和商品房均价比来计算,2003年,广州的社会平均工资(2353元)可以买到0.605平米;到了2009年,只可以买到0.440平米。

 

原因:就业供过于求,缺乏有效干预,工薪阶层涨薪难

 

为什么工薪阶层近几年的工资水平会停滞不前?广州市工资专家表示,工薪阶层的工资主要是由市场决定,每年数百万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人力资源市场总体供过于求,使得工薪阶层的薪水缺乏上涨动力。

……

缺乏政府干涉的工薪阶层的工资,政府每年所能做的就是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以及制定企业工资指导线,比如2007年,全省的工资指导线是10.3%,也就是说一般企业的工资增长可参考10.3%进行增长。但是,这两项措施,只是供企业参考,并不具有强制性。

 

因为缺乏有效手段,多年来我国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一直低于经济增长速度。

 

应对:国家提收入倍增计划,将进行收入分配改革

 

在这种背景下,2008年广东和广州相继公布了“工资倍增计划”,后来改名为“收入倍增计划”。这份计划提出,力争全省职工工资每年递增14%以上,2012年的工资水平要比2000年翻两番。而广州则计划从2008年起力争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每年递增12%以上。

 

而今年,国家再提 “收入倍增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表示,中国已基本具备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的条件,如果年均增长15%以上,五年左右便可以翻一番,争取大多数人的收入有大幅度的增长。

 

* * *

 

笼统地看,蒋先生所论的确言之有理。可是,倘若稍加分析,又如何呢?

 

一  卢伟先生的《 私企不应是分配改革遗忘的角落》(2010年07月24日 大众网-大众日报)写道:“占就业人口大多数的私营企业工作人员、农民工、个体户等,月平均收入只有1500多元,只相当于国企职工的一半,也只占去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不到六成。

 

无疑,这些群体亟需提高收入水平。

 

二  让我们看看最低收入者——主要是纯粹出卖体力的农民工们的生活。

 

以海南省为例。海南省目前执行的最低工资标准是2007年12月1日制定的。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为630元,二类地区是530元,三类地区是480元。在省会海口市,每人每天的最低吃饭费用需15元左右,加上租房费用,这笔630元的工资仅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且,一般都没有社会保险。

 

显然,对于最低收入者们来说,提高工资是迫在眉睫望眼欲穿的事情。

 

三  我们再看看国家垄断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

 

清华大学教授魏杰、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等学者指出,长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收入高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如果能“抢”到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或是“抢”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身份,就等于“抢”到了高收入、高福利、高阶层。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的2倍到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差距可能更大。

 

截至2008年底,机关公务员退休金水平是企业的2.1倍,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的1.8倍。

 

四  再看看“公务员”们的收入。

 

中国中部地区县处级干部总的月工资收入(包括津贴)在5000元以上,相当于最低收入者的近10倍或更多。

 

目前国企老总收入水平普遍是本单位职工平均收入的10倍左右——比起社会最低收入者,则不下几十倍。

 

众所周知,许多官老爷还享受大量的招待宴请,工资基本不花。

此外,还有难以估量的灰色收入——非法收入是另外的问题。 

如此一些收入悬殊的人们——“工薪阶层”怎么能一概而论呢?(注:上述的个体户不在工薪阶层之中)

 

硬要把利益差别极大的不同社会群体拼凑在一起,目的何在呢?——恕我直言,大概只能认为是“别有用心”吧——是否以工薪阶层作掩护,行利己之实?——倘若真要把“工薪阶层”当作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的话,恐怕中国的贫富差别还要进一步扩大。

 

                                                                                * * *

 

那么,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

 

钟禾先生在《收入分配走到亟须调整的“十字路口”》文中指出:

近些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经在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附近,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己经走到亟须调整的“十字路口”,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

分配差距呈现“穷降富升”

从基尼系数看,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的“红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介绍,对我国的基尼系数目前各机构认识不一,被学界普遍认可的是世界银行测算的0.47。“我国基尼系数在逐年攀升,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参与了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他指出,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几年以前,著名学者胡鞍钢便忧心忡忡地发出“盛世”危言,惊呼:中国出现了六个世界之最——严重的社会危机。

 

这就是说,由于贫富悬殊等因素,中国社会已经动荡不安。

躁动的群体在哪里?毫无疑问,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穷人们。

因此,为了国家稳定,必须安抚穷人,收入分配改革应该以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准为重点。

 

  从先进国家的收入分配经验看——

 

一篇博文《各国公务员工资大比拼》写道:

“法国公务员的工资标准和管理经验值得借鉴。首先确定全国最低工资,公务员的平均工资绝对不应该高出最低工资一倍!把公务员分成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再分成若干档次,使最高级别的公务员工资高出最低级别公务员工资的58%左右。公务员中拿最高工资的人(国家总统)不应该高出拿最低工资的公务员(如文员)的2.7倍。”

 

还有一个帖子《晒晒西方国家企业的工资》写道:

“……法国。2007年,法国人均GDP为322259元,法定最低工资为153612元,全国平均工资为310930元,企业为331110元,政府公务员为328840元,企业高管年薪为614380元,熟练工人为243590元。企业高管工资是人均GDP的1.9倍,是最低工资的4倍,是人均工资的2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没有理由不向先进国家学习。因此,收入分配改革应该以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准为重点。

 

  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应该以追求社会公正为出发点

 

什么叫社会公正?从经济方面讲,就是在维护激励机制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地缩小物质占有的差别。

 

那么,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劫富济贫”——在不挫伤“能者”积极性的前提下,通过税收、发展慈善事业等方式,减少富人的财富;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权力,建立完善福利制度,并且依靠最低工资制度和补贴农民等方式不断提高穷人的实际收入——“劫富济贫”是整个国家、全社会优待穷人。

 

因此,收入分配改革应该以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准为重点

 

一言以蔽之,以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准为重点,是收入分配改革的理性选择,唯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