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之一 傅 和 平 的 悔 过 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6:08:15
经过回忆和深思,感觉到自己在经济问题上已经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但懊悔已经来不及了。看看现在,想想过去,真是变化太大,一瞬间就掉进污泥坑里,难以起来,人在发抖心在痛,悔和恨涌上心头。造成犯罪的这样一个结果,其根源在哪里,教训有哪些,有很多值得反思,值得汲取。触动灵魂,悔过自新,有益于自己为下半生走好路,做好人,重新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今天我走上犯罪的路,不是偶然的,是有其思想根源的,这个根源不是固有的,是平时一点一滴渗透进来的,以后逐步发酵变质的。应该说原来的苗是好的,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亲以耕种为生,为培养我今后有出息,省下来的钱供我读书。当我中专毕业,当了国家干部,他们有说不完的高兴。以后我暗暗下定决心要继续自学,十几年来,我没有间断过自学,连续拿到了3张大学毕业证书和一张研究生结业证书。1984年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我担任了岱山县副县长,走上了领导岗位。父母亲高兴得不用说,乡亲们纷纷来电来信为我祝贺。两位老人的期望、乡亲们的重托,是我以后当好干部,做好工作的一份力量,我也有这个决心和信心当好一名干部,不辜负党的培养、人民的寄望。以后在我从事的三届副县长工作上,市旅游局长、市农林局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岗位上,为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特别在市旅游局和市农林局工作期间,为舟山旅游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益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当然这些工作作为党员干部来说都是应该做的。但是随着担任领导干部年数的增加,工作岗位的变换,工作业绩的取得,思想上开始骄傲自满了,摆资格、谈功劳的多了,自我感觉好起来了,听好话的多了,听不进批评话了,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只看到自己的成绩,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讲享受、讲排场、比阔气的多了。思想上的变质,必定会带来行动上的越轨。这几年来,我把社会上的不良倾向、资产阶级腐朽的东西有时候误认为这是市场经济中必然的产物,对出现的问题,在思想上抱有无所谓的状态,不去重视他,而是轻视他。因此,防止金钱诱惑的这根弦也没有过去绷得那么紧了,小恩小惠的思想也上来了。特别是在金钱面前思想动摇了,对钞票看得重了。比如,在工程建设中,这些包工头送来的钱和物从开始不敢收,到后来逐步地也收了;从起初收一点、退给一点,至后来送来的都收下了。有时候对送来的钞票想去退还,但过了一段时间,把钞票用了,再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去还,觉得有些不舍得了。这种行为和结果,从思想根源来分析主要是贪的思想在作怪。现在想想,我们夫妻俩都是在国家机关工作,一年收入也有5—6万元,不用愁吃、不用愁穿,生活过得比较宽余,何必要看别人的钞票呢?归根结底,还是金钱的诱惑,私欲的膨胀,心态不平衡所造成的。看到钞票眼睛发红,把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抛到九霄云外,忘记了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又比如我家二次调房及二次装饰给我造成的影响和走到今天犯罪路上是有一定关联的。因为房子装饰投资比较大,而自己家里积蓄又不多,一次装饰搞下来,出现了欠债,从而产生了占点小便宜的思想,有了这种思想,正好给这些基建包工头钻了空子。他们为了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给你送物,送钞票,帮助你安排装饰事项,看上去好象是为了给你解急,“下了及时雨”;但实际上是在给你吃毒素,害你。但这些现象不能全怪他们,主要还是我本人主观思想有毛病,立场不坚定,免疫力不强,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有时候还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态,认为这些工程是我给他们做的,他们肯定能赚钱,为我帮一点,占点小便宜也无所不可。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发财这么快,投入也不大,靠的是什么?而自己辛辛苦苦干下来,装饰房子还要负债。在这种矛盾心理中,造成了心态的不平衡个性,所以,对别人送来的钱和物失去了控制性,私欲逐步膨胀起来。想想现在的状况,回忆过去走过的路程,我的犯罪不是突发性的,是平时从小节中不注意而逐步积累起来的,到问题成堆,小事变成大事,小钞票成了大数额,从犯错误走向了犯罪,到现在懊悔也来不及了。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要从思想上去找原因,这就是认为平时自己对下级或下属单位工作支持和管理很多,过年过节送点东西来这是对我的尊重和感谢,有些心安理得的想法。平时我也向上在进贡,把这些事看作是经常的事,但实际上已经偏离了方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党员干部,把党的宗旨抛在脑后,把党员的本色给掉了。结果往往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自己把自己推进了污泥坑里,变成了腐败分子,变成了罪犯。所以说,问题在下面、根子还是在上面的头脑里。现在的心痛都是自己过去不注意所造成和带来的,想当今何必当初呢。悔和恨都来不及了,也没有用了。加强世界观的改造,讲讲是很容易的,但做起来确实是不容易的,是要下苦功夫的,从现在来看,平时加强自我抑缩,多提醒一下自己,多汲取一下已往犯罪的这些教训作为反面教材,对自己不犯错误,小犯错误是有帮助的。而我在这方面既没有认真地去做到,又没有很好地去汲取,以至酿成了现在的苦果。

 分析和解剖自己受贿中的过程,对照中央及地方党委有关反腐倡廉的要求,在思想上差距实在太大,关键是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地牢固地树立起反腐倡廉,把中央有关反腐败的禁令当作耳边风。虽然,平时在学习和教育中自己也表达过决心,并制订了一系列的教育、管理及防范的措施,但这些东西现在看来,对别人是起了一定作用的,而对自己是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这原因又在哪里呢?主要是把自己没有摆进去,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松。在自己的受贿过程中,遇到金钱诱惑的时候,思想上就会产生左右摇摆,是拿还是不拿思想上斗争是很激烈的,但最终还是被金钱所迷惑。特别是在与基建包工头和商人打交道时,他们为了达到目的,采取千方百计的手段来迷惑你,腐蚀你,象蚊子一样叮着不放,先用花言巧语,再用糖衣炮弹,与你打心理战;起初送些礼物来,到你收下后,接着就送钞票来。说老实话,对送来的大数目钞票我是怕拿而不敢拿的,对小数目的钞票思想上确实有点没关系、不会出问题的想法。从现在看来,出问题就是从这方面开始的,这种心理状况一旦被人家所掌握,你就会一步一步地陷下去,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有些包工头送给你钞票时候,说什么这是一点小意思,买几包烟抽抽,你不要太认真,现在的社会哪位领导不在拿,你给我那么多的帮助和支持心里过不去,你收下好了,没关系的,我们送给别人的钞票多了,我们不说,谁也不知道等等。在侥幸心理的影响下,把人家送来的钞票收下了,这道防线被攻破后,就象洪水决堤一样,难以收场。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人,一旦其手法成功,你就会听从他的摆布,就会达到其所要达到的目的。到后来自己虽感觉到当初不应该越过这一步,但已经来不及了,懊悔也没有用了,因为你已经跳进了这个罪恶的污泥坑里。这种教训的思想在当时是深刻的,但过了一段时间,遇到另一个情况时,即又忘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侥幸心理在作怪,认为拿了钞票他不说出去,天不知、地不知,拿点小钞票作零用没关系这种思想的影响,酿成了今天的苦果,真是不应该。从我受贿问题中说明,作为领导干部,在反腐倡廉中学习和教育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别人的要求和对自己的要求要结合起来,搞一致性;防范的措施不要只对别人,要把自己摆进去。而我往往在这方面就有差距,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没有做到,说到底还是平时对反腐倡廉在思想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党中央有关反腐败的重要性、必要性没有入耳、入脑,没有真正放在心里。说的和做的不一样。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就会犯错误,并逐步会走向犯罪。联想我今天的犯罪,就是这种思想积累的结果,所以说,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是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这样腰板才能硬,说话也能讲得响,一支队伍也能带好。

 这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对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应该就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但由于自己平时没有很好地去学习,深刻地去理解、领会这些文件的精神,特别是腐败对社会的危害性和政治上的影响认识不足。思想认识不到位与我今天走上犯罪的道路是有很大关系的。虽然犯罪的是我一个人,但对社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对党员干部的形象带来了一定的损坏,我对不起党,对不起组织,对不起亲朋好友。今天我毁了自己,毁了事业,象我这样的年纪,应该说已经有一定的事业基础,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正是干事业的时候,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但事业、理想都将成为泡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自己所造成的,是自己害了自己。我要悔过自新重新做人,有朝一日再为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多作贡献。

 今天我已是一个阶下囚了,走到这一步什么人都不要怪,只怪我自己,做人太糊涂。从思想上来分析,结论只有一条,这就是在思想上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侵蚀了自己的头脑,对抵制金钱诱惑的免疫力不强。经过这样的沉痛教训,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痛心痛肺之后,对自己下半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的教益是匪浅的。自己有决心和信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加强思想改造,以这次沉痛的教训为反面教材,时时刻刻记在心里,为自己今后的路程中,走好路,做好人,过好生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这里我想对现在从事领导岗位的干部也说几句心里话。这就是平时在忙于工作中,对反腐倡廉工作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对自己一定要警钟长鸣,思想上千万不可有坏念坏想,一旦经济上出问题,这个代价是付不起的,要懊悔一辈子的。不但害了自己,而且要害家庭、害同志,这个损失是换不过来的。平时在忙于工作的时候,往往要忽视小节,这个小节不能轻视他,问题往往是从小节中积累起来的,小事成堆要酿大事的。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在抓干部、职工思想工作时,特别在抓反腐倡廉工作中,要经常地检查、对照,清理一下自己的思想和问题,是有益处的。我痛心痛肺地教训,希望不是别人头上过的事,而是一次深刻的教诲。

 

 

                                     傅和平

                                  2002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