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6:29:08
地质填图规范
[size=+0][size=+0]1 准备工作  )^{}ov 
[size=+0]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准备和实物准备,前者就是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规范、堆积和经过批准的工作设计,了解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收集工作区已有的各类资料,后者准备工作主要有:有野外用地形手图及清图准备;实测地质剖面及进行野外踏勘;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准备工具用品及各种记录表格。 z80P5^9 
[size=+0]收集或专业人员实测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供填图使用;当没有合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在勘查早期,可用小比例尺图放大使用,如1∶1万精测图放大为1∶5千简测图或1∶2000草测图使用。 >bf.T7wy 
[size=+0]填图精度及地质点密度主要考虑勘查阶段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1l#46?]~ 
[size=+0]预查阶段:一般草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40至10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100米左右。 ?QT6q]|d0+ 
[size=+0]普查阶段:一般简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35至7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70米左右。 mYgfGPF` 
[size=+0]如某铁矿区1∶2000地质简测图中,沿铁矿层及正长岩界线上的点距一般在40米左右,而辉长岩体内部点距一般在70米左右。 Z5 IWoY 
[size=+0]对于宽度小于1米的矿体,有意义的地质体或标志层均需放大表示。 'l.tV7 
[size=+0]1.1 [size=+0]填图工具用品有 G9Uc }z 
[size=+0]主要有挎包、讲义夹、相机、手持GPS、罗盘、放大镜、地质锤、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文具盒、钢卷尺、符号笔、棉纸、样品袋、基点木(竹)桩。 K/ On|C 
[size=+0]1.2 [size=+0]填图用表格主要有 AuXUD9 - 
[size=+0]地质观察点记录表、地表及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矿区标本登记表、音相记录表、标本签、样品签 JKM(fX+ 
[size=+0]2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CQE6ch 
[size=+0]观察路线的布置是从实测地质剖面展开的。首先将实测地质剖面及确定的填图单元界线,断层线,侵入体界线,矿层顶、底板界线,产状等的位置,绘到野外用手图上。再从实测剖面两侧逐渐布置观察路线。 i86:@/4~F 
[size=+0]填图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全面负责填图工作,具体观察、记录、布样,组员主要负责定位、作图、取样等工作。 Qt+D ,X 
[size=+0]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对那些重要地质体,如标志层、矿体、矿化体、蚀变带、主要断裂等,应沿其走向进行追索控制。 ,_kw}_n= 
[size=+0]2.1 [size=+0]穿越法填图 L K #A 
  / (BS 
Ww-x+U\l  z[c8W@OJ 
[size=+0]穿越法填图在中小比例尺填图中是主要方法。   h.vy SwF"j  [size=+0]穿越法填图
[size=+0]具体作法是: v8f3B[size=+0]自实测剖面线为起点,按设计填图精度要求的路线距离,大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地质观察路线,线距既要考虑填图精度要求,也要考虑岩层出露情况。 }+KM"+@$< 
[size=+0]本方法主要适用于矿床地质条件较简单,岩(矿)层层位比较稳定的矿床或相变不大的矿床。 ]vQa~} 
[size=+0]2.2 [size=+0]追索法填图 XS&Pc 
[size=+0]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也常配合追索填图使用。 &s`)_P[ 
[size=+0]具体作法是: v"1&xe^4 
[size=+0]选择标志层、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主要断层(或断裂带)等,采用沿走向追索填图。观察路线一般采用“之”字形迂回布置,以控 (sKg*G2 
  #-B;&j'`tP  i 7]o[ 
[size=+0]制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情况。   VjWJx^ZL#  [size=+0]追索法填图
[size=+0]2.3 [size=+0]地质填图工作要点 IMD^(k 2 
[size=+0]2.3.1 点位用GPS测量或根据特殊的地形、地物点确定并记录于地质点记录表上,地质点号不允许重复,可以有遗漏。 Lmjd,t 
[size=+0]2.3.2 重要地质界线、点位及标本、各种样品采样要在实地标注。 ?/&X _O 
[size=+0]2.3.3 标本及样品要在现场编号并填写标本签、样品签、标本登记表、采样登记表(填写的标本、样品编号可以同于地质点号)。 -4QZ/* 
[size=+0]2.3.4 点位、界线、产状应在现场展绘在手图上 。 #6@hVR. 
[size=+0]2.3.5 凡是经过对比,可以初步确定的界线位置,应及时在野外勾绘,勾绘时注意地形与地质体的关系(V字型法则),注意断层的先后关系和不同岩类的地质特征。 zKP[]S- 
[size=+0]2.3.6 文字记录要注意重点突出,繁简得当,内容齐全。 .K~V DUu 
[size=+0]2.3.7 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应素描或照相(摄像)。 |h $Gs2 
[size=+0]2.4 [size=+0]地质点 )b nGZ8h99 
[size=+0]地质点应标注明显的标志,有坚实、完好的基岩露头时,用红油漆或防水红色符号笔划加点圆圈,并标注点号,如无合适的露头点,则打上标有点号的木桩,如需仪器定测的重要地质点,还应在附近挂上红布条,以便测量人员寻找。 8i "CU:( 
[size=+0]    当在实际点位无新鲜完整露头标注点号时,也可在附近合适基岩处标注并画出方向及平距的指示标记。 T+XcEI6w 
[size=+0]    作图员用手持GPS测量地质点坐标,并标注在手图上,同时记录于地质点记录表中。 Lb$Uba-_ 
[size=+0]    在整个填图工作中,应对地质点、标本、样品、产状、工程等的位置用手持GPS定位,并记录于基点基线记录表中。 MkVv5C 
[size=+0]    重要地质点,由地质人员将点号及GPS坐标书面通知专业测量人员用经纬仪等进行精确定位。 '*Y mYU 
[size=+0]组长认真观察分析地质点及附近的地质现象并予记录,包括岩石组合特征,岩石名称及颜色、风化、矿物成份、结构、构造特征,蚀变及风化现象,矿体的岩矿石特征、产状、厚度、穿插关系,地质体及构造产状、性质、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变化等,然后决定是否采取标本及样品。 TCzz]?G]la 
[size=+0]    组长用2H铅笔在地质点记录表内逐项记录;其中矿区名称:可用中文名或代号,如金口河或JKH;点号:D1、D2……;位置:手持GPS测量坐标及明显的地物地貌的特定位置,如水沟、独立大树、便道等;点性:指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岩性岩等;路线:指相邻两个地质点间的观察路线上观察到的地质现象。 v0WB.`rO 
[size=+0]地质点间的路线观察和记录,注意地质现象要有较准确的位置(与地质点的方向及估计平距),并说明前一地质点观察到地质现象在路线上的变化情况,还应注意地质体的形态特征、岩层产状变化情况等。 ,?U(PEO\f 
[size=+0]    在地质点附近采取的标本、样品的性质、编号、位置要记录在地质点记录表中相应位置。 |qpm 
[size=+0]    标本、样品的取样位置和编号要在实地标注。 ? }^ y6 
[size=+0]    标本及样品位置还应准确地标注在手图上。 d[size=+0]    标本及样品采取情况还应填入标本、样品取样记录表。 *C)m#[#:u 
[size=+0]    填写标本签:其中,矿区名称写全称,如乐山金口河铅锌矿区,产地填地质点编号,地质位置填写样品所处地质体层位或时代,如××群××组×段或γ53等。 :zC=JvKT 
[size=+0]除风化样外,其余标本、样品应尽量采取新鲜岩矿石,编上号连同标签或样签一同用标本纸包装,并在外包装上编写同样编号。 !K_<7iExI\ 
[size=+0]    地质界线应野外实地勾绘,不允许在室内回忆勾绘。地质界线勾绘是将同一地质界线上相邻两个观察点相连,连接时,要充分考虑界线产状变化,有无构造影响及地形变化等因素,实测界线用实线,推测界线用虚线。 r_ 9"^Er 
[size=+0]    地质点原始编录的全部内容包括:观察确定点位、实地标注点位,用GPS测量坐标,并在手图上定位,观测测量产状,地质描述、布样并记录,采样、编号、包装并装袋,勾绘地质界线。路线观察的内容应随时记录在下一个地质点记录表的相应栏目中。 Lo'G fHE 
[size=+0]3 野外资料整理 iw(`7(* 
[size=+0]3.1 [size=+0]文、图、表、实物等资料整理 ?~^p:T 
[size=+0]地质填图取得的文、图、表、实物等资料一般要求在当天内完成整理。主要整理工作有: |<]wM(GxE 
[size=+0]  ●文、图、实物校对 muK)Y w[#N 
[size=+0]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整理 y}QqS/ 
[size=+0]  ●手图整理 _ Axw$oYS 
[size=+0]  ●编制实际材料图 ' wLW`GX. 
[size=+0]    整理文字记录、手图、实物、登记表等资料时,应核实点号、岩性层位代号、标本及样品编号、位置及各种数据,确认无误后,再分别进行整理。如发现问题,必须到野外核实,方能补充、修正。 &@&^k$du8q 
[size=+0]检查地质观察点记录表中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文字是否通顺,有无错漏字,专业用语是否准确,完善素描图并对各类数据和素描图上墨。 U$ZbBVa`~ 
[size=+0]    检查手图中地质点,观察路线、产状、填图单元、标本、样品、照相等位置、数据以及界线勾绘有无错漏,然后逐一上墨。 H/#WpRg 
[size=+0]3.2 [size=+0]编制实际材料图 ' #r^W2 
[size=+0]实际材料图应在野外填图过程中逐步完成,其底图又称清图,它是与填图用手图同版的,未折叠、无皱纹、无破损的地形图。随填图进展,及时将手图上的地质点、路线、标本、样品、产状、施工工程、地质界线、断层线等的位置、编号、代号转绘到清图上,再逐渐完善,最终成为矿区实际材料图。 K8iQ? 
  RoD9 
|R Qa.^.  3t] 0 
[size=+0]3.3 [size=+0]清图的转绘 [size=+0]清图的转绘方法一般有3种: 0c#|LF_ 
[size=+0]    一是:按各地质要素的纵横坐标展绘;二是:用透图台将清图覆盖于手图之上进行展绘;三是:根据各地质要素的GPS坐标数据上图。 ?7*J4. 
[size=+0]    作图员用三角板两直角边丈量最小网格内的地质要素的纵横坐标数,用笔记下,然后以此数据展绘到清图上。在展绘时要注意,务必按最小的方格网为准,以免手图收缩,影响精度。 u7u1lx>S 
[size=+0]    有条件时,在透图台上用透视法将手图上各地质要素展绘到清图上,这种方法较前述丈量坐标法要准确,但要注意,仍要按最小方格网对应透视展绘。 %t-}dC& 
[size=+0]    作图员可根据填图GPS坐标数据逐一将各地质要素点展绘到清图中。 w >#.id[k 
[size=+0]展绘清图时注意: 'P >h2^z 
[size=+0]一是按坐标网依一定顺序逐个进行(以免遗漏);二是先用铅笔展绘,待自检及内检无误后,再上墨;三是如遇手图收缩较大时,应按每个方格网进行平差处理后,再展绘各点。 EG!):P 
[size=+0]3.4 [size=+0]编写填图工作总结 w3oe.hWP3N 
[size=+0]  填图工作总结主要内容有: U[l{cRT  
[size=+0]  ●概况:目的任务、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及存在问题评述,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QcDtZg\ 
[size=+0]  ●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包括每平方公里地质点的最多、最少、平均数、实测点多少,推测点多少,基本界线点多少,加密点多少,岩性点多少等); ZGWZ2>k 
[size=+0]  ●矿区地质:地层、构造、变质岩、岩浆岩、矿床; ,`l8KRd 
[size=+0]  ●结语:主要成果,存在问题,下步工作意见。 [kg*BaG: 
[size=+0]4 地质填图应提交的资料 k;y5nXIlN 
[size=+0]  ●基点基线记录表 `BZX\LPHm 
[size=+0]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 R a?0jcSQ$ 
[size=+0]  ●地表及坑探工程标本样品采样记录表 G-Ju`. 
[size=+0]  ●音像记录表 W_N!f=HW 
[size=+0]  ●标本登记表 IGtqY8 
[size=+0]  ●地表及坑探工程样品登记表 \?.Tq24 
[size=+0]  ●实际材料图 UKxeN[fv 
[size=+0]  ●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KFMEY\6\h 
[size=+0]  ●岩矿石标本 |CFTOe\ q 
[size=+0]  ●鉴定及测试成果 GiN\@F! 
[size=+0]  ●地质图(反映填图阶段) d4zqLD$A 
您正在看的文章来自地信网论坛,原文地址:http://bbs.3s001.com/read.php?tid=1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