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齐齐哈尔大学教职工2006年“三育人”师德获奖论文——齐齐哈尔大学工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9:40:03
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指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把立足于在现有教师队伍这个实际基础上进行建设做为重点来突出。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构成“师德”内涵的两大要素,也是师德建设的根本内容,还是师德建设的标准和目标。构成师德的两大要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是教师的生命和灵魂,缺少哪一个都将失去教师的生命和灵魂。由此,也可以说:师德建设,就是让教师长学识、铸人格;师德建设,就是让教师学问高,人格高,简称“学高”和“德高”。显然,“学高”是保证教学质量的要求;“德高”是育人能有说服力的需要。

师德建设的“学高”、“德高”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呢?应该是用“需要”和“要求”来衡量。就是能满足创新型人材的培养需要;能适应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和科技发展速度的要求。还有一点应引起注意,就是“创新型人才”和“三个面向的人才”在标准上是有别的。

如何做,才是突出重点呢?

1.投入要加重

在一个学校的所有投资中,用于师德建设的投资应能确保,应是最多。

任过哈佛大学校长的科特南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校舍建设很重要,而“教师质量”建设更重要;校舍建设要投资,“教师质量”建设同样更需要投入。只有投入有保障,建设才能有保证。对此,也可能存在对该投入的认不认可的问题。不认可,就是对要突出的“重点”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不够充分的表现和结果。立足于现有教师队伍,前提是能“承认”和“接受”这个队伍。实际上这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能更换和可代替的。承认和接受了,再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来正确的对待,进而达到相信和依靠,最后才能实现,充分发挥这个队伍的育人作用。

在师德建设中有以下认识应该是必要的。

(1)每所学校都需师德建设,每位教师都有提升师德的必要,教师的不完善是正常的;

(2)师德问题的存在,不能单纯的只与教师对号入座。即使对上号、入上座,但定性要适当,何况学校的发展也有他(她)的贡献和奉献;

(3)没有教师就不会有学校的今天,更不会有学校明天的发展;

(4)师德建设不能靠对教师的简单说教和要求。要靠新思维、新思路和新方式;是靠创新和好环境。

(5)需要教师做的,不再只是奉献、付出、吃苦……是否也应有收获,得到……。

(6)师德建设的最好环境,是教师能够得以全面充分发展的环境;是全面提升教师生活质量的环境;是能使教师愉快、充实和幸福的环境。

2.主题要突出

师德建设的主题就是它的内容“学高”和“德高”。突出这个主题。就是将这两个要素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建设的过程之中。一切出发点都要有利于这个贯彻,一切工作都要服从于它,服务于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高”和“德高”的要求。

美国教育家博耶尔说:“我坚定的认为,要维系一所学校或学院的价值体系,最终不是靠课程,而是靠伟大教师的人格。”还说:“每位伟大教师都有四个特点:一是精通自己的学科;二是了解自己的学生;三是主动参与;四是他们是诚实而真正的人,他们的言行体现出正直诚实,使他们的言论自有一种权威的力量。”这里的“人格”和“精通”就是对“德高”和“学高”的具体写照。我敢说,任何一位教师都不想有损自己人格和降低自己的身份,都想得到被别人的尊重并以此为荣;任何一位教师都有做先圣先师的欲望并为此而引以自豪。“精通”和“伟大的人格”靠什么来实现呢?回答是,靠环境,靠能实现“精通”和“伟大人格”的友好环境。设想能精通自己学科的环境应该是:学风正,学术浓;能聚精会神、专心致至做学问;是没有负担,无忧无虑的;遇到困难能得到及时有力的帮助;信息资源丰富和畅通;能见世面、开眼界拓展视野。能塑造“伟大人格”的环境应该是:校风正;教师有责任感、神圣感和自豪感;让人羡慕、想往、追求;公平、公正、平等的发展竞争;必要的规章制度和约束要求;爱岗敬业是自觉行为,老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很普遍;有激励机制,有典型树立,有重奖政策;高薪养德,待遇丰厚,收入可观。

师德建设,不能不涉及先进、模范的师德典型的形象问题。现时的这个形象应该是:能够实现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先进模范代表。这是当前师德建设的最高境界,是能充分反映教师精神风彩的典型形象。表现出:有智慧、有力量、有信心、有责任;学识渊博,人格伟大,追求高、品味高;能给学生一种特有魅力的;是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是充实、富有快乐和幸福的;在教书育人和师德建设工作中成绩显著、影响深、贡献大、奉献多。

师德建设,最根本的是靠自我建设。自我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就是:实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中央提出来的,是与“以人为本”的主张相通的,是人的生活中一切活动的真正目的、意义、追求和标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此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是最实际、最现实、最科学、最先进、最高级的主张。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就要自我发展。能够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即是自我建设的终身任务和追求目标,也是实现自我全面发展、自我价值的必然途径。

有学高而无最高,学无止境;有德高而无修止,修德无境。“学高”、“德高”应成为教师永恒的追求。

 

  

与时俱进的师德建设

后勤处  孙柏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师之道,以德为本。尊师重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了充公发扬这一传统美德在22年前设立了教师节,当又一个新的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要对师德建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与思考。

22年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今天的“教育”、今天的“学校”、今天的“教师”,都已有新的诠释。变迁的时代、转型中的社会、改革中的教育,“教师”角色该怎样定位?事实上,这也是广大教师深感困惑并努力求解的命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05年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把教师节的活动主题锁定为“师德”一一一教师角色定位的核心议题。 

一、师德建设要体现时代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职业的道德,师德在我国一直以来被与“高尚”挂钩,“人类灵魂工程师”、“无私奉献”、“蜡烛精神”、“为人师表”成为社会衡量教师的潜标尺。此外,还有诸如“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些政治层面的要求也被纳入师德规范。有人戏称师德规范对从业者的要求堪比模范共产党员。但是,这一师德理念在时代变迁的大潮和社会转型的急流中,被冲得步伐踉跄,一些师德失范行为被媒体曝光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舆论惊呼“师德滑坡”。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滑坡”?客观地说,有关方面对师德建设不可谓不重视,多少会议、多少文件都以此为主题,遗憾的是,师德教育面对师德滑坡正像众所周知的那样,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我们谴责师德失范行为,何况那些行为中有些不独是违背为师者的道德,也违背了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我们赞成并认同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应该高于一般职业,毕竟,教师从事的职业关系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但是,只批评是不够的,批评代替不了建设,必须尽快着手建设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师德标准。

师德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时代的特点、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事实上,目前的“师德困境”本身正是旧有的师德规范与市场经济社会不相适应的必然反映。

建设师德,还需要对许多问题做冷静的反思。比如:现行的师德规范是不是有“高、大、全”的倾向,要求大理想化、高而难攀,反而对教师行为底线缺乏规定的问题;是否对教育的职业特点尊重不够,而且条文流于空洞,欠缺操作性;在师德的定位上,是否欠缺“以人为本”的思考?在师德建设上,是不是忽视了师德作为道德的本质特性,对于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注重不够,而把师德外化、师德教育“政治化”?

    毫无疑问,只有真正合乎时代精神。充分体现职业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尊重道德规律的师德规范,才有可能得到广大教师的自觉遵守,师德规范也才可能真正起到它应起的作用。因此,我们期望师德规范能够强调职业精神,尊重道德属性,更多地从教师职业特点的角度、从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应该既看到教师职业神圣性的一面,也考虑到其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平凡性,承认教师的职业境界是有层次之别的,既要有适度超前的高度上的要求,又要明确行为底线;让教师成为师德建设主动参与的主体,而非工具性的建设对象。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们身处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个信息高度发达,知识获得途径空前广阔的时代,学校已非学习知识的唯一之径,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时代向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空前的挑战:

我们身处市场经济社会——“市场”代替“计划”,其给社会带来的变革远非经济领域。教育正越来越多地带上“市场经济”的特点,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而随着一个多元社会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日趋多元化,民主社会,法治文明,对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以及教师的从教行为势必产生深刻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同样涉及到教育领域教育关系的改变和人们经济利益的调整,需要教师运用道德的力量做出回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师德教育有许多新的要求、新的内容。

    1、坚定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是进行师德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师德教育的思想和道德原则。只有这样,师德教育才有正确的方向。

    2、建立新的师德评价标准

    教育要为社会经济、生产力服务,主要是通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来实现的,为学生服务来实现的。这个道德评价标准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领域,则可表述为:以是否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是否有利于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是否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新的师德评价标准。

3、建立新的师德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建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师德体系,以维系教师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的正常进行,广义的师德不仅限于教师职业道德,而是一个体系,有社会现实道德和理想道德两个层面。

    首先是社会现实道德,它是整个社会生活中普遍起调节作用和规范作用的道德,它是要求社会生活的所有主体都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最起码的社会道德。从教育领域看,它包括教师作为一般社会成员遵循的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以及由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的职业道德。社会现实道德主要着眼于教师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是社会理想道德,它是一种代表社会发展方向评指向未来的先进道德。由于社会理想道德具有先进性,所以现时不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遵守,但为人师表的教师毫无疑问应该率先垂范。

    4、培养教师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为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的新品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师德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培养教师勇于改革的品格,造就一代具有开拓精神的社会主义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

 <<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