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和家庭垃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01:30
              厕所和家庭垃圾    吃、喝、拉、撒、睡,所以,凡是有人的地方,谁也离不开厕所。在国内,很为厕所闹心。农村更不必说,家家院子里的厕所,就是一个小茅坑,有的茅坑后面还有一个大猪圈,人屎就是猪的好饲料!(哎呀,可别吃猪肉了!)城市里,就拿天津这样的大都会来说,马路边的自不必说,就是火车站的,公园的,大商场的,影剧院的,超市的厕所,装备了抽水马桶的也不是很多,更谈不上什么人性化的设施。当然,近些年,天津和全国各大城市一样,修建了一大批所谓豪华型厕所、收费厕所,从外观看,各种造型,各种装饰的厕所不少,但厕所的内部,也很少有人性化的考虑,而且还都得有专人管理,否则就会不堪设想,很难尽如人意!更可恨的是,我们的同胞中,竟有相当多的人随地大小便!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国家还比较穷,但更说明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我们的同胞,现代文明的素质太低下了!
    我不是一个崇洋媚外者,我是一个崇拜事实的人。教过的学生出国的很多,他们在来信中,在电话里,有的回国探亲,每每说到我们国家的环境卫生时,总是抱怨,不是说空气污染的厉害,就是说大地污染的厉害,不是说沙尘暴,就是说到处是垃圾,到处尘土飞扬!总之,出国看看,回来一比较,摇头叹息无可奈何。那时我还总批评他们:“你们才出国几年,就嫌自己的祖国这也乱那也脏。”我这次出国一看,唉!真是冤枉了学生!俏皮话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但就厕所来说,竟觉得国外的厕所有些不可思议!
    在澳大利亚一年,每到一座城市,每到一个地方,每到一个娱乐场所,每到一个商场,有事没事我总爱到厕所看看。澳洲的厕所,没有收费一说;一般的厕所也比较简单:不锈钢的便池,抽水马桶,卫生纸,烘干机,绝对没有奇异的味道——这大多是小社区小商业中心的厕所。大的社区、商场、娱乐场所、市区的厕所,可就大不一样。好士围是个香港人和台湾人聚集的小城市,购物中心的厕所,比我们的所谓豪华厕所不知要豪华多少倍:厕所——不锈钢的便池,抽水马桶,洗漱盆,冷热水,烘干机,香皂,洗手液,卫生纸;另有一大间屋子,是父母间,是专为给孩子喂奶或换尿布准备的。备有小孩换洗尿布的可折叠的台子;母亲抱着孩子喂奶坐的沙发,老人休息坐的沙发;墙上有电视机,母亲可以边给孩子喂奶边看电视;有微波炉,可以给孩子热牛奶、热饭;有电冰箱,买的食物天热怕坏可以放到冰箱里;有电话机,有急事可以及时打电话,有各种洗手液、消毒液。可贵的是,这些设施从来不会遭到破坏,更不会丢失。这要是在我们国内,用不了几天就会被偷光了。澳洲有一种非常好的社会风气,那就是凡是违背公共道德的事,人人都有监督权和批评教育权,这不能不归功于澳洲人的较高的现代文明素质。有一次我们在悉尼达令港玩,我到洗手间方便,一位印度人用卫生巾抹鼻涕,随手放在台子上,洗完脸后转身要走。一位白人老人叫住了他,指了指台子上的用过的卫生纸,笑着说了几句什么。那位印度人很抱歉的把它扔到垃圾桶里。还有一次我在墨尔本一个商场的厕所里,我洗完手,拿了一块厚卫生巾擦手,用完扔到垃圾桶里。当时也没太注意是否仍进去了,就拿起桌子上的防晒油准备往胳膊上涂点儿油。一扭头,看见一位白人小孩——也就十一二岁——把我扔的废纸拾起放到垃圾桶里。小家伙冲我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弄得我当时好羞愧好尴尬,忙对他表示歉意,说了句蹩脚的英“sorry,sorry”。事虽都不大,但足见西方人的普遍较高的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总之,厕所的一切设施,都是为人着想的,为老人,为母亲,为残疾人,为孩子,充满了人性化的观念!好士围仅仅是一个小城市,这个购物中心也仅仅是一个规模较小的购物场所,尚且如此。悉尼、墨尔本、堪培拉、布里斯班等大中型城市,各大商场,机场,娱乐场所,公园的厕所就可想而知了。一进厕所,就给人一种温馨的感受,就给人一种到了家的感觉,你的心情立刻就会变得愉悦起来!
    我们春秋时代的二圣人孟子,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一再强调过“以人为本”;我们党在建党初期就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今天,我们落实的怎样呢?
    天津,收废品的、拾废品的比比皆是。我曾询问过他们:“你们天天这么辛苦收废品,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因为都熟了,见面也常打招呼,所以他们也实话实说:“千巴块钱吧。”“刨去吃呢?”“说的就是刨去吃净剩千巴块钱。”我真是吃了一惊!收废品,一个月竟能赚这么多钱?我又问他们:“拾废品一个月能拾多少钱?”“他们也不少,一个月下来,除去吃,也有七八百。”好家伙,每天扒垃圾桶也能扒出这么多钱!于是我想,他们若是能去澳洲拾废品,可真的发大财了!只可惜,拾了废品没处去卖,因为没有收购废品的地方!
    澳洲的家庭桶装垃圾分三大类:一类是生活垃圾,一类是植物垃圾,一类是可再生垃圾。家家都有国家发给的三个大垃圾桶,一个是黄盖儿的,主要装放诸如报纸、纸箱、瓶子罐子之类的垃圾,这类垃圾两周清除一次,在设定的日子把垃圾桶推到院门口;一个是红盖儿的,主要是盛放废弃的诸如饭菜、小孩用的尿不湿、废弃的卫生巾之类,这类垃圾每周清除一次,在设定的日子推到院门口;一个是绿盖的,主要是花园里树叶、草屑、小树枝之类,这类垃圾也是两周清除一次。澳洲80%以上的人住的是花园别墅式的房子,这种住宅叫做‘豪斯’,所以花园里都是树和草坪。锯下来的树枝树干,按照政府规定,截断捆好,堆放在院门口,一个月清除一次。(如果不按照协议捆好、装好,清除不走,住宅主人会被罚款;捆好、装好了,没给拉走,清洁工人会被罚款)。还有就是家具、电器垃圾,这类垃圾,三个月清理一次。每到清理这类垃圾前两天,我都在遛弯儿时顺便看看家家户户搬出来的东西:各种沙发、铁床木床儿童床、椅子凳子、写字台、电脑桌子、各种箱子、书架;电脑、微波炉、冰箱、热水器、体育器材、健身自行车、电视机等等。有的并不坏,只是换代,或是为了腾地方、清理房屋空间;有的有一点毛病,懒得修理,干脆换新的;有的是坏了,但因为澳洲劳动力价格昂贵,让人修理不如换新的更划算,于是就统统扔掉。我也看到不少新移民,开着汽车来挑选能用的或自己喜欢的东西拉回去用。有时正巧赶上清理垃圾的汽车来清理垃圾,清洁工人看到有人在挑选物品,还主动帮你挑选,帮你装车。我们不少的新移民,到一个新的国家,都有这样的经历。等自己混好了,再把这些拣来的东西扔掉。在澳洲,清洁工人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工作的时间短,工作轻松,可工资待遇却相当高,一般人根本进步去,因为清洁工是复员军人的岗位,是对复员军人特殊的照顾。
    家具、电器垃圾,在西方发达国家是普遍存在的。在我们中国,这种垃圾还称不上是垃圾,还可以卖钱。若是稍有点毛病就扔掉,显然是极大的浪费。我们向来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传统。这优良的传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不是因为我们天生就有这种美德,是因为我们太穷。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国家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部分人不仅先富了起来,而且富得冒油了。于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了变化,‘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钱才住上新房,美国老太太早早就住上了新房,到死也没还完购房贷款’这种寅吃卯粮的超前的消费观念,在一部分年轻人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据报道,北京、上海和天津出现了相当数量的“负翁”,住着高级豪华住宅,开着进口高档轿车,穿的更是货真价实的名牌,消费指数竟然超过美国十几个百分点!可每天吃的呢?据说只剩下了开水和面包!每月工薪五六千,扣除各项还贷,所剩无几。我们国家还远远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我们不再是地大物博的国家,因为我们的同胞太多,有限的资源人均起来十分可怜。我国的DGP虽然要靠消费来拉动,但单靠毕竟是少数的“负翁”们来拉动,显然是远远不行的,还得靠钱袋子真正鼓起来的绝大多数老百姓!这种国情再过几十年恐怕或许能够改变,这种造成极大浪费的超前消费,我们消费的起吗?前些年我们的“内需”拉动不起来时,媒体拼命宣扬西方的消费观念;现在我们的消费出现了畸形,于是又大力宣传要勤俭节约。舆论导向这么忽左忽右的做法,能建立起稳定和谐的社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