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之纯:发放“特权车牌”的几个悖论(中国青年报 2007-7-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2:02:58
法眼
发放“特权车牌”的几个悖论
2007-07-14
郭之纯
据《燕赵都市报》报道:最近,邯郸市委、市政府向全市50强企业发放了特殊车牌和特别通行证,并下发专门《通知》,规定凡挂有这些车牌的车,可免查进入市委、市政府及市内党政机关;除高速公路外,其他各类收费站免收通行费;各停车场(点)免收停车费;非严重违章行驶,不罚款,不扣车,不扣执照;不经批准,不得封车、吊销专用车牌照;免费审验车,随到随审。
政府想帮助企业加快发展,为当地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的心情,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但发放特权车牌不是一种好办法。无论从法治原则、市场公平还是行政伦理和社会道德导向方面看,这一做法都有明显的悖谬之处,值得商榷。
这首先有违背《道路交通安全法》之嫌。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即便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这类真正的“特权车”,在并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也不享有相应的道路优先通行权。而看邯郸市的有关规定,显然已经给那些车辆赋予了部分“违章豁免权”。然而,这么一纸《通知》,怎能凌驾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之上?
其次,这种做法也有悖于行政理性和市场公平。50强企业固然缴纳了更多的税款,但这并不是可以享有特权的理由。现在已经不是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最初阶段,那时,为了鼓励人们“下海”,要给个体户带大红花,要让某些企业享有殊荣。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政府要做的,是创造一个统一、开放、宽松的经济环境,而不是将企业分出亲疏远近。这是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三,这种做法还会形成一种不良的道德导向。给予纳税多的企业特殊待遇,硬币的另一面,便是对纳税少企业的歧视。个人也罢,企业也好,能力有大小之分,机会有多少之别,但权利不能分出等次。企业与企业之间虽然收益不同,但只要照章纳税,便同样光荣,便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政府不能以纳税额度区分和规定企业或个人的权利大小,更不能用制度将某些不合理、不合法的特权固定下来。
此外,就“免查进入市委、市政府及市内党政机关”而言,这种“特权”本身就是一种荒诞的产物。事实上,无论企业还是普通百姓,纳税人“免查”进入市委、市政府及各级机关,都应该是一种不言自明的权利。
郭之纯:发放“特权车牌”的几个悖论(中国青年报 2007-7-14) 特权车牌 惶恐中看一场场互捧臭脚的闹剧/ 郭之纯/中国青年报 郭之纯:李海明事件的本质不是什么“管理者的雅量”(中国青年报 2007-2-15) 郭之纯:诤言奖为“松散的土豆”注入参政热情(中国青年报 2007-6-28) 交警反对取消特权车牌的“苦衷” 郭之纯:可以不说真话,但不要装出说真话的样子(中国青年报 2005-12-21) 郭之纯:“行政×作为”马甲后的腐败猫儿腻(中国青年报 2006-9-19) 郭之纯:从一则“谣言”的波折看灾区信息沟通(中国青年报 2008-5-29) 郭之纯:从村官的豪墓看乡村权力格局(中国青年报 2009-4-8) 公务车之殇:特权车牌没有了 特权犹在 关于朝鲜战争的几个悖论和反思 郭之纯:“王兆山现象”或可推动灾难文学的人本反省(中国青年报 2008-6-17) 全球化的“悖论之球” 山东各地市车牌及特权车牌对照 NB车……NB车牌---------特权???? 不除特权思想咋除“特权车牌” 富豪的法外特权幻觉(中国青年报 2009-12-11) 邓聿文:“车轮下的腐败”源于内部人主导的权力赎买//多省份取消特权车牌 专家称需革除公车特权及腐败 郭之纯:如何遏制暴戾心态的蔓延(南方都市报 2008-7-5) 取消特权车牌照恐让“私奔”官车成功遁形 乐毅:冰天雪地中特权之灯为谁闪亮(中国青年报 2008-1-29) 尊重企业家不等于发放特权(新京报 2006-8-4) 杨纯:同事能否成为朋友(中国青年报 2006-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