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健康工作重心下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28:36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着眼于人的健康,立足于减少职业危害,保护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也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保障。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做了一些)二作,但是职业安全健康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部分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场所防护设施不健全、健康监护措施不到位,广人干部职工受粉尘、高温、毒物和噪声的侵蚀日益严重。职业安全工作不论足综合监管还是行业主管,不论足生产安全还足职业安全,归根结底都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健康。问题多现状堪忧
    我国日前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由安监、卫生、劳动、疾控和工会等多个部门分别负责,但在教育培训、信息采集与监测、科技研究、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职能交叉、分工不明。这不仅造成厂作上的不便,而兄由于不能资源共享、重复性劳动,导致办事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开展。
    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发展轻健康,重效益轻投入,重治疗轻预防,重红伤轻白伤,重死亡轻伤害”。一些企业又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置职工安全健康权益于不顾。部分劳动者自我防范意识差,保护能力不足。
    监管体制不够完善。多数地方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机构建设进展缓慢,监管执法人员严重不足、检测检验和执法监管手段落后、装备差、信息渠道不畅通等严重制约了监管下作的开展。全国自上而下的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目前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职能还存在脱节现象。
    法规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日前,《安全生产法》没有对职业健康工作作出规定,部分现行职业卫生标准或陈旧过时、或不切实际,实践中难以操作,面对这种情况,新的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亟需制订。
    企业主体责任没有落实。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制度,资金投入不足、防护设施简陋、职业危害现象严重。据介绍,在全同开展的职业危害申报活动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瞒报、谎报职业危害信息的现象,以图躲避政府部门监管。
    技术支撑力量薄弱。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职业危害防治科学研究机构不断萎缩,设备老化、人才流失、职业危害防治的技术和能力严重滞后的现象日益严重,已无法适应企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枪验的新需求。
    职业危害具有群体性、致死致残率高、难以治愈等特点,极易造成家庭伤害和局部地区不稳定,甚至引发社会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
 当前职业危害问题日益凸显,职业安全健康形势严峻。
    近年来,职业病正从煤炭、化工等传统行业不断向医药、计算机等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蔓延,呈现出潜伏时间短、发病快、短期快速致人伤残和死亡的新特点。我国每年因职业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
    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患病人数和新发病人数均居世界前列。我国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达2500万人以上,每年全国新增尘肺病患者约1万人。从当前看,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现状已开始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国民经济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可持续的供给构成威胁,如何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迫在眉睫。
    举措全助推监管
    2009年以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高度重视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专门设立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负责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并提出职业安全健康要“打造两支队伍、建立三项制度、构筑四大体系”的总体工作思路。
    一抓机构建设。要大力加强地方职业安全监管机构的建设,尽快设立专门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机构,调整充实职业安全监管人员,明确职业安全健康监管科室,真正实现机构、编制和人员“三落实”,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安全工作无人管和无人负责的问题。
    二抓监督检查。加大对职业健康危害突出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人群的监督检查,针对企业职业危害前期预防和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等重要环节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抽查,一旦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三抓责任主体。企业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的责任主体,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设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完善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档案,落实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制。
    四抓危害申报。要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作为推进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的切人点,切实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一旦发现有漏报、不报的情况,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五抓宣传培训。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安全生产月”和“职业病防治宣传周”,认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职业安全健康知识,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培训,使广大职工了解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的政策规定,掌握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的措施和手段,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民工和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重点普及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抓技术服务。要建立和完善职业安全技术服务中心的职业危害检测、评价与鉴定实验室建设,充实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和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完善职业危害检测仪器设备,完备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评价的有关条件。
    七抓安全许可。根据国务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要逐步开展实施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加强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规范其生产经营活动,督促有毒物品使用企业建立健全安全台帐,完善职业卫生安全设施,通过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来规范和提升有毒物品使用企业的职业安全条件,从而保护广大劳动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八抓专项整治。进一步深化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专项整治,切实加大对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配备、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监管,把不按规定配发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以及假冒伪劣劳动防护用品充斥市场作为首要问题来抓。重点整治矿山开采、化工、建筑施工企业、冶金铸造等加工企业和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
    九抓联合执法。建立安监、卫生、劳动、工会、疾控等有关部门协调机制,在执法过程中,涉及到有关部门的要及时通报、密切配合、加强协调。
    十抓安全投入。各级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大投入,切实解决职业安全监管经费、交通工具、监测、检验设备等不足的问题。企业必须将职业安全预防投资纳入企业生产性投资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