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审美观是如何炼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5:08:20
大众审美观是如何炼成的?2010年07月30日 20:55 凤凰网专稿【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9条

特约撰稿人:蔡信

最近,小沈阳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价为“最低俗的中国人”迅速成为了社会文化热点;关于低俗、反低俗、高雅甚至爱国主义(有文章称美国此举是干涉我国文娱内政)又开始被搅拌,被发酵,然后被热炒。

其实我个人以为这场热闹中的焦点不在《新闻周刊》的标题“The Dirtiest Man in China”究竟应该翻译成“最低俗”还是“最脏”;而应该是小沈阳的回应:“我不知道什么东西是低俗,我只知道观众喜欢我的表演……现在表演者都实行绿色表演。那是一种健康的喜剧。”

小沈阳很聪明的没有去辩解自己的表演是否低俗,而是把“观众”拉出来为自己背书。

小沈阳没有说错,他确实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如果不是大众认可“小沈阳”这种着力庸俗化表现日常生活的表演形式,他是不可能登上《新闻周刊》的。甚至指责小沈阳低俗不如说是当代中国社会大众文化低俗。

当代社会大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多元化,但在我看来多元化其实是大众文化大行其道的一个遮羞布。从小沈阳到郭德纲,从陈君冠希到兽兽裸照门,我们的大众文化正一步步的持续低俗,我们的大众审美观正逐步趋于一同:欣赏那些“最大限度地刺激人的视听感官,对赤裸裸的欲望进行渲染的节目”。

当然大众文化横行并非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美国前些年《娱乐至死》一书所批判的正是大众文化正在逐步侵蚀美国的精英文化。当然,在资讯大爆炸的后工业时代大众文化逐渐取代精英文化、贵族文化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实了。但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趋势虽然一样,但是其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欧美在之前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甚至被大众认可的精英文化,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这种精英文化确实起到了引领国家前进方向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人在民主制度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很自然代随着普通人在整个社会重要性上升而逐渐,精英文化不断的向代表着普通人的大众文化让渡着话语权。但这并不代表精英文化的消失,也并非意味着欧美社会大众文化可以肆意嘲笑、讥讽精英文化。应该说欧美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是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共存共荣,从而使得欧美社会处于一种有序多元的处境。

而中国的情况则和欧美完全相反,总所周知,从鸦片战争起,中国一直处于屈辱与痛苦中,中国人长期处于一种被伤害、被侮辱的状态。之前积累了数千年的荣耀短短百余年中丧失殆尽。在这种整个民族处于焦虑、屈辱的状态下,中国所有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寻找导致中国落到如此境地的原因,而之前一直占社会主流文化的士大夫文化无可避免的被认为是祸首之一。

既然找到了落后的症结所在,剩下的就是替换与批判了。从五四开始,一代代中国有识之士在口诛笔伐传统精英文化的同时寻找着它的替代者。

但旧道德体系的摧毁并不意味着新道德体系的建立,凭空构建一套新体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但中国的特殊性就在于当我们的新体系尚未完工,篱笆还没扎紧的时候就与全世界一起迎接了资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资讯大爆炸使得全世界的大众文化通过互联网与卫星亲密无间的联合在了一起。

这就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也是小沈阳现象能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面临这样的境地,我们不禁要问:拿什么抵抗日益低俗的大众文化呢?

传统的精英文化早就成为了脚下的泥,新的篱笆尚未扎紧。靠中产阶级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般的自发道德追求?可我们年轻而庞大的中产阶级早已身陷“iPod”的泥潭不能自拔,早就主动对低俗化的、娱乐化的、刺激感官、毫无深刻内涵的大众文化投怀送抱了。(这个自然不是苹果iPod播放器,而是insecure(不安全的)、pres-sured(压抑的)、over-taxed(税负过重的)、debt-ridden(债务缠身的)的缩写。)

思来想去,还是要赶紧扎紧我们的篱笆,要给我们的中产阶级们减负,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以及财力去追求除了“小沈阳”以外的东西;要对批评“低俗”的声音更宽容;知识精英与社会精英不要一味排斥大众文化,要学会用大众的方式去引导大众。

无论如何我们相信真正低俗的东西是成不了气候的。

http://news.ifeng.com/opinion/indepth/xiaoshenyang/a04/detail_2010_07/30/1863224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