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10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打破美俄法技术垄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6:24:23

6月11日第四批两架歼十表演机转场
据《环球》杂志报道 如果说经济领域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在军事领域,“科学技术就是第一战斗力”。军事实力的增长,不但要以经济为后盾,更要掌握一系列尖端、核心的军事技术。大国之所以成为大国,全凭那些深藏不露的“大国之器”,同时,大国利益的最大化和排他性,又导致那些敏感技术被严密垄断着。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这句话。然而军事技术的“垄断”,既有经济上的意义,更有战略上的考虑。军事技术作为工业技术的高端领域,已经是西方国家为数不多的优势领域。因此,维持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的军事技术“垄断”,已经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战略共识。
敏感技术如何深藏不露
垄断并不仅仅是以禁止“出口”或者“转让”这种简单的形式存在着,武器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军工技术的垄断极为复杂。军事技术,贯穿于武器设计、系统开发、生产、制造的整个过程,而垄断的阴影,也随着这一流程无处不在。
垄断的最高形式
许多人可能没有想到,无论在核武器还是常规武器领域,“设计”往往意味着垄断的最高形式。
相比常规武器,核武器(主要是热核武器)的设计,是这个星球上最为神秘的事物,更是核大国守口如瓶的“禁忌”。由作用原理到可以运载的小型化弹头,核弹的内在设计形式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依然是一个谜。
核弹绝不是把核材料放到铁罐子里那么简单。设计核弹,要求一个国家有着坚实的核物理理论研究基础,同时具备大规模计算的能力。核材料非常昂贵,核试验兴师动众,耗资巨大,因此它不像普通军事技术那样可以依靠反复试验。在正式核试验之前,就需要尽可能在纸面上设计出一个近似于“成品”的核弹。同时,核弹的设计也需要威力越来越强,体积却越来越小。这就意味着每一次核试验之后,核弹的设计方法都在发生着变化。
由于核弹的战略威慑作用,主要核大国对核武器设计的垄断从来没有放松过。一些实力不济的中小国家能够“拥核”,恐怕并不是凭自身实力突破了“垄断”,而更多地是符合了一些大国的政治意图。印度进行核试验之后,曾公开表示其能制造20万吨级的热核武器,但国际上普遍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印度最多是试验了一个增强裂变装置。毕竟,制造核弹靠的不是嘴巴。
如果说对于核武器设计的垄断左右着国家地位,那么常规武器的设计,特别是顶层设计,则决定着“垄断”能带来多大的利润。
顶层设计,是对战略目标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展现形态和实现方式的设计。长期以来,对于美国军火出口稳居世界第一,外界往往关注的是美制武器在生产研制技术上的先进性,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国在顶层设计上牢牢地占据着“垄断”地位。
自新军事革命以来,美国一直处于军事理论创新的“潮头”,同时频繁的作战又为其提供了现实的军事需求牵引。在这两方面的促进下,美国武器不但总能在“创新”上吸引别国,而且通过信息化的整合最大限度实现了排他性。
例如,美国提出的F-35项目,显示的是美国对未来空军作战样式和空军发展的战略性判断。该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低成本”“高致命性”“高存活性”和“高支援性”的设计理念,并且通过不同变型来满足不同军种的需要,进而实现对西方盟友现有战斗机的全部更新换代。而F-35项目的其他成员国,却基本上没有战略项目顶层设计的能力,他们对于未来空战战场的判断,只能接受来自美国的观点。
本质上说,顶层设计的垄断是一种对“预测”的垄断。预测战争对武器装备的需求,这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来说是不可想像的。
尽管现在F-35的价格和性能不断受到质疑,有些项目参与国也在威胁将不会购买F-35,但该项目过关很可能是“有惊无险”,原因就在于美国在顶层设计上的垄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