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生命之坦荡与无憾——读牟宗三《人文讲习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2:05:21
一群文化人,相约相聚,在自由、宽松、活泼的氛围中,聆听大师的讲演……互相砥砺,凝聚心志,提撕精神——纯粹是为了学问道义,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并非为着挣文凭——这种场面何其清雅!恨不得早生五、六十年前,为大师及众学长摆桌搬椅、端茶送水,亦一大快事!
由此我不禁想起,当年朱熹在岳麓书院、顾炎武在东林书院讲学的情形……这是中国文化征程中最古典、最动人的画面,是中华传统文化接续与传承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
当我翻开这本充溢着新儒学说之义理的“讲义”时,昔日的油墨清香已经难以再觅,却可以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厚重感,并有一种温润的东西盈盈于心,正如孟子所谓的“油然而生,沛然莫之能御”!
我最喜欢的要算第四篇“生命之坦荡与开朗”了。大师如是说——“矜持乃是人生的一大毛病。……凡有矜持心者,必与人隔,自己孤,心田不得开朗,非常痛苦。”人于俗世之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总存在着“矜持”此类毛病。“……在此只要去掉矜持之气,并且要去掉圈套。孟子所谓‘得其大者为大人,得其小者为小人’……宋儒所谓圣贤气象,即生活之‘润’。‘富润屋,德润身。’凡润者,必有福。温润之象是含蓄的,如颜回……”“真正的开朗,倒是孟子所说的‘上下与天地同流’,耶稣受洗时的‘天门开,鸽子从天上飞下来’的那种境界。于此毫无矜持之气存在其间,而有智慧产生。”这些都是人生修养至善至美之境界!
“能保持开朗,事无不可对人言,已是一层工夫。……自己开朗,而欲人也开朗,则又是一层工夫,此一层工夫更难。”自己开朗,也就是“格致诚正”工夫所开出来的。这个层次,依佛家的说法,也就是“自度”,仅仅落在小乘的层次上。
由此,承接下来,便是第十一篇“无可奈何的缺憾”——
“人生总是有缺憾的,生在这个时代,尤有缺憾……”“我们从人生本质缺憾的了解,反过来要有精神的奋斗,以求无憾,然而古今中外,谁才称得上是这种无憾的人呢?我想就是孟子(这里不举孔子,因孔子已超过了缺憾不缺憾的境界)。我们要以孟子为标准,要效法孟子……要做到像孟子、泰山那样的无憾,我们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上步步做去。”“为自己立规矩,为社会立界限,这便是‘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此即所谓方正。说大了,即是大方大正……我们要挽救这时代,必须‘大方大正’!大方大正是最简单易走的路。人能如此,即可以无憾,而精神饱满。”——此为由“内圣”推向“外王”的又一层工夫了。这里并没有落在空谈心性上,更多的是儒家积极入世之精神。
这些文字最是“直指人心”。阅读之,仿佛有如大师耳提面命,点拨提撕,让人一下子豁然开朗,大有醍醐灌顶之感,瞬间即体悟到生命温润之美的佳境。而自己之精神,也为之振奋!
阅读这本书,正如大师所说的——“了解一种东西,不是为附庸风雅,乃是为了焕发生命、增加智慧。”当然,因个人学养不足故,对其中蕴含之奥理,有些一时也难以悟透。但相信多读书、多砥砺、多磨练,是能够疏通致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