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莉 高原上的格桑花(身边的感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6:58:05
郅振璞 李亚欧《 人民日报 》( 2010年07月07日   06 版)

资料照片
【阅读提示】
格桑花生长在高高的山甸,阳光照耀着它的圣洁与吉祥。她,被誉为一朵盛开的格桑花——10年爱心助学,做过物资转运义工、“格桑花西部助学”志愿者,发起成立“平行公益”民间慈善组织,开展过被褥项目、燃烛计划、职业培训等资助活动,被孩子们称为“西宁妈妈”……她,就是青海省西宁市志愿从事助学事业的张亚莉。
在遥远的藏乡,谁找到了八瓣的格桑花,谁就找到了幸福。它生长在高高的山甸,阳光照耀着它的吉祥与圣洁,风寒孕育着它的美丽和挺拔。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格桑花也叫幸福花。张亚莉,就是一朵盛开在青藏高原的格桑花。
6月11日,在玉树地震灾区发放完募集的睡袋等物资,在返回西宁的途中张亚莉突遇车祸,永远地留在了青藏高原,这朵风姿绰约的格桑花,把花瓣儿和芬芳留在了高原……
美丽绽放
她来到高原“举全家之力投身公益”
10年前,张亚莉在西宁开始志愿从事助学西部儿童的慈善爱心事业。2000年,当过代课老师的张亚莉和丈夫张中祥从陕西乾县来到西宁,开了家小书店。她的家境并不是很富裕,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
从2005年开始,张亚莉担任从西宁到称多的物资转运义工。5年来,她参与过无数次实地访查、物资转运、物资发放活动。2005年至2007年8月,她担任“格桑花西部助学”组织志愿者,2008年发起成立“平行公益”民间慈善组织,开展了被褥项目、燃烛计划、平行公益奖学金、职业培训、西部支教等特色助学项目活动,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西宁妈妈”。
在张亚莉遗体告别仪式上,她从事义工时的照片被制作成幻灯片,10年时光浓缩成短短的几分钟——温和的眼神,爱笑的脸庞……幻灯片里的张亚莉,美丽、阳光,给人温暖的感觉。这些逝去的音容笑貌,点点滴滴地诉说着一朵格桑花的美丽情怀。
张亚莉的同事告诉记者,“印象中的亚莉姐和蔼可亲、雷厉风行、为人低调、不求名利,她数次上高原、赴牧区,举全家之力投身公益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亚莉姐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公益事业。”
香飘高原
她走过青海许多州县、上百所学校,救助了几千名学生
“她遇难,让我很难过。”玉树囊谦县副县长智美龙珠在西宁认识张亚莉时,她正在资助称多县第一民中的学生。一直到现在,玉树许多学校都留下了张亚莉的足迹。
“替我们管两个孩子吧。”称多县的中学校长扎西尼玛在为贫困学生失学而发愁时结识了张亚莉。从此,她走进了西部助学志愿者的行列。
深夜,刚从高考考场下来的藏族姑娘青梅卓玛从通天河畔的拉布乡村赶来。“亚莉妈妈在一中资助我和达哇求措整整6年。她是靠辛勤劳动在帮我们啊。”说起张亚莉嘱托她们考前别紧张、别乱吃东西闹了肚子影响考试,青梅卓玛哭了:“她就是慈爱的妈妈,怎么能没得到我们上大学的喜讯就走了呢?”
张亚莉走过青海许多州县、上百所学校,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救助了几千名学生。为了确定孩子们穿着保暖的衣服,她甚至把他们的衣服内胆扯开,查看里面的棉花。当孩子们哆嗦着单薄的身子,仰着拖着鼻涕、冻得青紫的小脸天真而羞涩地喊“老师妈妈”的时候,她的泪水倏地就下来了。她说,她多想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孩子们幼小的身心,让每个冬天都不再冷。
“都是普通人,我只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做一些我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张亚莉曾这样说。
爱的对面还是爱
“她是用心在做事,不是为做一件事而做事”
有一次,张亚莉到称多县清水河镇分发救灾物资。寒风中,一个孩子还穿着冰凉的胶靴。她把那孩子拉过来,帮他脱掉胶靴,再小心地给脚上的冻疮涂上药膏,然后给孩子穿上崭新的袜子、棉鞋。
当她忙完了手头工作,孩子突然比划着她听不懂的藏语,把一张精美的卡片塞在她手里。一旁的翻译解释,孩子说很喜欢你,把这张好看的卡片送给你。一瞬间,张亚莉热泪盈眶,她紧紧地搂着孩子,感悟良多:爱的对面还是爱。目睹这一切的义工陈涛落了泪:“大姐给孩子穿袜子的情景我一辈子忘不掉,说真的,我做不到!她是用心在做事,不是为做一件事而做事。”
6月11日晚上,张亚莉在给玉树灾区深山里的孤寡老人、贫困教师送完睡袋和糌粑后,返程时因路面湿滑,乘坐的汽车滑下了山坡……
那天,漫天大雪为这位猝然逝去的天使覆上了素装。“她原本可以不去的,可她惦记着灾区,她要用详细的调查资料争取一个600多万元的国际救助项目。”丈夫张中祥双手捂着脸,泪水顺着指缝流下来。
7月的玉树,将是格桑花开遍山野的时候,她却在含苞待放的日子悄然去了。我们相信,她并没有离去,她会和漫山遍野的格桑花一起,陪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