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姓著名郡望:河东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2:37:52

河东郡,秦置,治安邑(今山西夏县北),晋移治蒲坂(今山西永济县东南)。河东董姓来自陇西董氏,是西汉董仲舒的后裔。

陇西董氏在西汉时有一支被迁徙至广川(今河北枣强东),董仲舒即是迁至广川的第四世孙。董仲舒的曾孙自广川迁回陇西,其后代有迁到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

河东可以说是董姓的发祥地。其得姓始祖蕫父就活动在以闻喜为中心的山西东南一带。董狐也是山西闻喜人。这支董氏在此后的发展中犹如静水长流,繁衍不断。

清光绪元年(1875年),员外郎杨深秀、州判潘梦凤在闻喜寺底村掘出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的“檀泉寺佛像座”,该座三面有字,邑子列名多为董姓,足见当时董族甚大。据《元和姓纂》记载,唐代董氏有四个郡望,即:河东、陇西、弘农(今河南灵宝)、范阳(今河北涿州)。“河东”指的就是以闻喜为中心的河东郡。

自金大定(1161-1189年)年后,闻喜董氏后人十分重视宗谱碑楼的修葺,以此彰显闻喜作为董氏本源的标志。据《董氏家谱》记载,明至清初的300年间,宗谱碑楼修缮六次之多,使闻喜董氏齿序分明,人物列传、节烈、坟茔、祠堂、艺文等记载详尽。

史上,以董为名者,有东董村、西董村、中董村、董家庄,东董村即今绛县仇张里,西董村即为今郝庄。明洪武三年(1370年),闻喜县城设四坊、农村设五乡,东部即为清通、董氏二乡,可见明初董氏在闻喜东部分布之广、人口之多、地位之重。

民国七年(1918年),闻喜县仍有董村、董家庄、中董村等以董姓为名的村庄,全县多半的村庄都有董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