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品价格的增长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8:37:49

从油品价格的增长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2006-06-15 09:03:29)转载  

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再次调高了国内的成品油价格,每吨成品油价格提高五百元人民币,是历次提高油价幅度最大的一次。为何再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呢?发改委的解释是国际市场油价大幅攀升,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价差进一步拉大,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加剧。针对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消费者的怨言再次响起,并且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几家负责成品油销售的国有企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简单,国家一边强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差距,而另一边几大国有石油公司的利润却年年暴涨。要解释这种悖论,必须从深层次上探讨国际油价的形成机制与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说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间接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一、高油价的经济学解释

从目前世界几大产油国透露的数据看,原油的生产成本其实非常低廉。据估计,中东地区每桶原油的平均生产成本仅为5美元,其中沙特阿拉伯的生产成本不到2美元,即便加上深海钻油的开采成本,每桶原油的平均成本也就是15美元。那么,高于真实生产成本的部分来自于什么地方呢?从租金的角度来看,石油作为一种可耗竭的矿物资源,其高于成本的价格部分就是经济租金

租金是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指供给数量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经济租金是在租金的概念出现后衍生出来的,解释起来比较复杂,一般认为,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对厂商而言,经济租金就是为生产要素所支付的金额与为得到使用该要素所必须支付的最小金额之间的差额。如果供给曲线是完全有弹性的,经济租金将为零。只有在供给多少缺乏弹性时,租金才出现。

石油属于可耗竭的战略资源,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正因为对石油的需求数量远远超过了供给的数量以及蕴藏量,石油资源才显得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具有相当的稀缺性。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不断发展,世界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已经或尚未探明的储量不断增加,但是按照目前全世界对石油的依赖和需求,再庞大的储量也总有耗竭之时。作为可耗竭资源的石油资源的基本特点大致有三个:广泛和高度的被依赖性、生产和需求的高度不平衡、因依赖性和分布的不平衡而造成的政治属性。其特有的政治属性成为国家之间博弈的工具和武器,使石油价格并不完全遵循市场规则,有时甚至与市场相背离。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才导致国际石油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以OPEC、美国等势力为代表的垄断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石油价格高于成本的部分便是租金,租金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谓级差地租,即因地质条件和地理位置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额,去掉级差地租的租金就是经济租金,即因资源稀缺而形成的租金。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稳定的石油供应意味着经济维持长期稳定的增长获得了稳定的动力来源,政府的石油政策带有谋取国家利益的色彩,因而旨在获得稳定的石油经济租金来源的石油政策成功与否成为政府存在合法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租金由谁享有,就是一个政治问题了,因为谁也没有付出劳动,分配给谁,取决于谈判实力。关于级差地租,经过多年的冲突与磨合,在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分配格局,即由产油国和石油公司对半平分。如果经济租金由石油公司享有,似乎不太公平,因为这完全和企业的投入无关。既然这笔租金帮助人类更有效地使用石油,而依赖于市场制度却无法实现,征收石油租金就是实现一个集体行动而采取的行动,并有相应的成本。这应该是超企业的政府所为,但这个世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只有不同的民族国家。这个经济租金怎样分配,就取决于国家实力和国际政治格局。这便是当今的国际石油规则,即以权力关系的高度不对称为基础,依赖于国际石油组织,但更依赖于国际军事集团的控制。正是在这样的规则体系之下,石油经济租金完成了它在国家之间的分配,尽管这是权力极不对称的条件下实现的。经济租金的分配是大国实现或巩固有利于己的世界经济政治安排的一个重要工具,国际石油体系所反映的实乃国际政治的权力结构。

二、国有企业的性质与经营目标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国有企业是一种政府参与和干预经济的工具与手段,是政府针对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市场失效问题而代表公众利益所采取的诸多政策举措的一种。而在我国,国有企业不仅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还是政府参与经济的手段。作为参与经济手段的国有企业,与作为干预经济的手段的国有企业相比较,前者在数量上要多很多、分布领域要广很多、企业组织形态也更为复杂。

    国有企业是一种同时拥有非经济目标和经济目标的特殊的企业组织。首先,在开展经营活动时,国有企业时常会显现出不经济性,在使用一定数量的国家信用、资本、人才及其他社会资源后,却无法获得与这些资源的市场价值相匹配的经济收益。就政府代表公众利益影响经济活动的初衷而言,国有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主体,开展种种不经济的经营活动,其目的是要在一个更为长远的时间段里实现国家、公众的大经济。另外,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有通过设立国有企业谋取经济利益的现实考虑。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从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中获取的稳定收益,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国有企业不是从属于公共财政,而是与公共财政相并列的。作为参与经济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范围要比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国有企业宽泛很多,其中所蕴含的国有企业参与经营性活动及营利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现实中所观察到的中国国有企业的目标选择及其行为问题也要复杂得多。一方面,国有企业承担着特殊的、难以由非国有企业来实现的重要社会目标,甚至有些时候这些社会目标影响了企业的经济目标;另一方面,有些国有企业的目标与行为几乎和民营企业完全趋同,它们和民营企业一样争强好胜,推崇效率至上,并且有滥用排他性权利牟取一己私利的冲动。

三、几大国有石油公司的困境

    通过油价的经济学解释,我们必须承认,在当前几大优质石油资源产地已被美、俄等军事大国控制的形势下,我国只能将争夺石油资源的方向转向哪些美、俄尚未控制的地区。于是,我们看到作为国有企业的三大石油公司近年来在拉美、非洲等地频频出击,纷纷开拓国外市场。之所以要开拓海外市场,为的是满足国内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能源供应,应该说社会目标远大于经济目标。也正是因为禀承了建国以来石油战线艰苦奋斗、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传统,几大石油公司目前都面临着两难抉择,甚至背负着公众的误解:

    一方面,作为国有企业,他们必须承担起保证国内油品供应的社会责任。目前,国内的石油资源大多分布在戈壁、沙漠、海洋等恶劣条件下,国外所能控制的油田更是充满战乱、瘟疫与自然灾害。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几大石油公司的建设者们发扬了石油战线的优良传统,多少人背井离乡,舍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到漫漫荒漠、茫茫大海与钢铁为伍、同风沙做伴,为的就是完成国有企业的使命,而从经济学解释,可以说他们是在代表国家向美、俄等大国支付经济租金。

    另一方面,作为海外上市公司,代表着中国的企业形象,其经营业绩影响着国外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在国际油价一路攀升的形势下,必须执行国家政策,逐步实现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的接轨。伴随着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逐步上调,势必带来企业利润的逐步增长。那么增长的这部分利润将流向哪里呢?一部分用来支撑国内的财政支出,另外一部分分配给国外的投资者,也就是用来支付额外的“经济租金”。换句话说,几大石油公司是在代表国家将这部分经济租金转嫁给广大消费者与内部员工。我们从石油行业的工资水平可见一斑,作为亚洲最赚钱公司的老板,中国石油董事长陈耕2004年的年薪仅为380万元人民币,远远低于上市公司高管的平均水平,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也远低于电力、通讯、金融等行业。

    以上就是几大国有石油公司面临的困境。首先,企业自身扮演着以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海外上市公司的角色,通过高额的垄断利润向国际石油组织支付经济租金。其次,国家干预使其成为国内石油产品垄断供应商的角色,必须保证成品油供应。而从社会期望的角度看,消费者一直将几大石油公司看作国有企业,认为它们是油品供应的国家专门企业,代表国家掌握战略性资源,享受垄断利益,而稳定市场供求是其应尽之责,正是这种企业自我认知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巨大落差,培育了社会非议之声的温床。为了解决好这个矛盾,我们必须尽快探索如何更好地构建使国有企业的非经济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对隔离的制度防火墙,只有这些制度逐步建立与完善,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在为国有企业引入经济目标的同时,为企业卸掉沉重的社会包袱,并且消除因为企业追求经济目标给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