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精炼投资:南北半球的分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56:48

各地区炼油厂利用率
 
由于面临环保压力及预期回报较低等原因,美国的炼油商自1976年以来就再没有新建过炼油厂,这种“香蕉现象”已成为欧美社会制约工业活动的共同问题。
石油出口国和进口国对各自在增加世界精炼能力所扮演的角色上存在争论。
在巴黎召开的第七届石油峰会上,OPEC多次重申“满足需求的炼油能力主要是消费国的责任”,而不是原油出口国的责任。消费国的“香蕉现象”(BANANA-Build Absolutely Nothing Anywhere Near Anything),就是不要在靠近其任何地方建设任何东西,影响着在新增精炼蒸馏能力上的投资。
地理位置上的分裂在南半球和北半球之间形成:前者被指定扮演初级精炼者的角色,而后者拥有越来越先进的装备,就有可能比对原油进行简单蒸馏创造更多的附加值。因此人们认为,面对石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如果精炼设备跟不上来,仅仅解决原油供应问题是不够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炼油产能短缺发出警告之后,据国际能源署的估计,每年能源的投资需求是5600亿美元,其中1/3是油田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国际能源署呼吁要持续地增加投资,不仅是上游还包括下游,尤其是炼油厂的投资。
南北半球的分歧
石油生产国认为精炼投资不足是需求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油生产国曾经在生产设备上投入大量资金,这些设备现在正在变得过时,它们不得不去进行新的投资,但是却无法保证这些投资可以转化为利润。同时,他们也责备进口国未能帮助它们进入精炼产业。
上个世纪90年代,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都曾一度希望在自己国家建设精炼设备,以推进工业化进程,试图像发达的北半球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印度那样。
但是今天这一目标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希望进行那么多的投资,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原油出口多样化”。卡塔尔石油部长Abdullah AI-Attiyah在峰会上清晰地表述了这个观点。
不仅如此,石油生产国还批评消费国政府的“监管风险”。OPEC代理秘书长说,进口国政府不断地对石油产品的规定进行修改,却不与生产国进行对话。此外,生产国还观察到消费国正在发展各种替代能源,以代替石油的行动。
他们争论道: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我们应该投资增加生产能力和队伍呢?这是生产国内心对“需求安全”要求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但是在另一方面,快速增长的成本(有时候比预算增加两倍)正在威胁一大批项目的经济性。“如果那种情况继续下去,这些成本的上涨将消灭一些项目”。卡塔尔石油部长Abdullah AI-Attiyah警告说。他的国家正在进行成本很高的液化天然气和天然气制油工程。
炼油产能不足
2005年第四季度,石油需求达到每天8600万桶,但全球每天的石油提炼能力只有不到8300万桶。
另据BP统计,1993~2003年,世界炼油能力增长2.6%,原油消费则增加17%。原油消费与炼油能力之间出现14个百分点的缺口。2003年,世界原油需求增长2.4%,但全球炼油能力只提高0.4%。
欧美需要精炼油该怎么办呢?只能依靠改造扩建增加油品的产能,最近几年炼厂的运行率很高。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5》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世界六大地区(北美、中南美、欧洲及欧亚大陆、中东、非洲、亚太地区)炼油厂的全球平均利用率增长到87%,创2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02年到2004年三年间,增长最高为亚太地区,从83%提高到92%,其次是欧洲及欧亚大陆,从79.5%上升到83%。但是,中东与非洲的炼厂能力处于下降趋势,中东从1998年的91%下降到2004年的84%,非洲则从83%下降到67%。
根据美国能源部《国际能源展望2006》的数据,2004年的原油炼油能力,美国、俄罗斯、中国排前三位,原油炼油能力分别占世界总数的20.3%、10.1%和7.0%。
但最近有报道说,中东国家建设大型炼油厂的政策将把波斯湾地区的炼油能力提高60%,并使该地区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大幅提高。
精炼投资缺口
油品精炼生产投资不受欢迎,最重要的原因是炼油行业利润回报率低于制药与金融行业,也低于其他工业产业回报。尽管近年来边际利润的增加使得这一部门的投资又重新启动。
目前,炼油毛利为美国海湾沿岸、西北欧(鹿特丹)、新加坡全球三大炼油中心的基准毛利。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5》数据显示,2004年年底,美国海湾沿岸西德克萨斯酸性炼焦油毛利5.5美元(单位:美元/桶,下同);西北布伦特裂化炼油毛利为4.8美元;新加坡迪拜加氢裂化为7.9美元。
粗略看来,从1994年到1999年,各地炼油毛利基本平均在2美元左右,除了1992年新加坡迪拜加氢裂化在1995年底上升到4.7美元之外,1993年3-4月份,降到历史最低点,毛利仅有0.2美元左右。2000年到2004年,波动幅度加大,美国海湾沿岸西德克萨斯酸性炼焦油毛利2001年底降到不足2美元,之后一路盘升为2004年4-5月份的9.2美元,之后开始下滑。新加坡迪拜加氢裂化也从2004年年初的3美元,年底骤升到7.9美元。
埃克森的欧洲业务经理在巴黎说:“根据标准普尔公司全球工业统计,在前25年里,炼油行业的平均利润回报是5.9%,而一般制造业平均回报率为11.5%。”观察世界炼油利润前25年的表现,与其它工业回报率的比较,其平均回报率只有其他行业平均回报率的一半,使投资炼油产业激励降低。
前不久,世界十大主要石油公司纷纷宣布,将加大投资力度,今年预计将投资1200亿美元扩大石油生产和提高炼油能力,目前在建的工程近500项。主要原因是炼油毛利在2004年以后上升,从1994年以来,炼油毛利直线上升,大的石油公司开始投资下游。
欧美的“香蕉现象”
R&M是美国一家炼油公司,该公司炼油的投资定位不是扩展新的生产能力,而是关注“投资定位满足更多、更严格的环境标准”,他们与许多美国生产公司一样,认为“满足清洁燃料的要求,这对我们当地的社区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面临环保压力及预期回报较低等原因,美国的炼油商自1976年以来就再没有新建过炼油厂,这也直接导致美国成品油进口激增。仅在今年2月份,美国国内全部汽油消费中就有高达12.5%来自进口。
造成美国这一现象的首要原因,已经不是不要在我的后院建厂的“NIMBY”(not in my backyard)现象,取而代之的是变本加厉的“香蕉现象”。
“香蕉现象”已成为欧美社会制约工业活动的共同问题。尽管美国需要汽油,但是美国人不希望把炼油厂建在自己的后院,“香蕉现象”在欧洲也非常流行。
另外是汽油新标准的影响。美国RFG汽油中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用量非常大,约占重组汽油(RFG)的10%以上,占汽油总量的3%。
由于人们开始认识到虽然MTBE可使汽油燃烧较完全、减少排气污染,但最近有研究表明它可能致癌也会对水产生污染。美国已有很多州开始禁止在RFG中使用MTBE。美国能源部2005年颁布新规定,禁止美国炼油业使用含有致癌物的MTBE汽油添加剂,而以乙醇(ethanol)取代。由于美国国会拒绝给予使用MTBE的炼油厂免于被诉讼的保证,炼油厂主们决定着手替换MTBE,一劳永逸。不少美国石油业主正在完成乙醇替换MTBE的过程中。
面对上述四大因素对炼油业生产和市场供应产生的影响,面对全球市场对清洁柴油和低硫汽油的需求增长,OPEC的秘书长巴尔金多(Mohammed Barkindo)在峰会上表示:OPEC将在自己的成员国内搞炼油厂,对全球石油安全做贡献。目前,这只是一种承诺。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