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连跳”悲剧:迟暮代工业与90后新生代的冲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15:42:43
“十连跳”悲剧:迟暮代工业与90后新生代的冲撞 2010年05月23日 10:53 经济观察网 】 【打印共有评论6

5月21日清晨,21岁的南钢站在深圳龙华富士康F4栋楼上,纵身一跃,轻飘飘地坠向地面。这个年轻的生命瞬间被黎明的黑暗吞没,4:50,南钢死亡。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龙华富士康的南大门口,与往常一样人潮涌动。富士康的常规性招聘依然吸引了几千人,排队人群中不乏富士康的老员工,看来他们都未被这个清晨出现的轰动全国的富士康“第十跳”所吓退。

在过去的半年中,已经有十位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造成八死二伤的惨剧。连续自杀的背后,一面是富士康在代工领域的过度竞争造成毛利不断下滑,当速度已经成为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语录中排在首位的关键词时,这就要求他必须把机器开得更快;另外一面是廉价劳动力虽然依然存在,但是赖以支撑富士康帝国的新生代90后打工者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他们更加娇嫩但是更有欲望,这就要求富士康必须改变依靠简单粗暴的半军事化管理方式,

进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提高待遇,但是这必然牺牲部分效率。“工人总是要求涨工资,客户老吵着要降价”,以低廉劳力及“铁血”管理造就的富士康代工辉煌在中国正日渐迟暮。“十连跳”反射出的不仅是富士康一家企业的问题,更是中国旧有经济增长模式与新生代劳工之间的格格不入,“只不过问题在富士康引爆,并像流行性感冒一样,让自杀也具有传染性。”

铁血遇上90后

富士康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随后员工人数以每年数万的速度快速增加。这些人被招进来后,就被随机分配到宿舍中,然后经过简单的培训后上岗。他们像是“被植入了电脑芯片的人”,每天都在接受同一种指令,到固定的地方吃饭、上班、睡觉。

仅深圳一地,富士康就有42万名员工。他们来自不同地区,其中85%以上是“85后”和“90后”的年轻一代。富士康有个默认规则,超过28岁的不要。生产线员工基本都是90后,18到22岁居多。

“12年前到深圳富士康工作时,园区不足现在的五分之一,员工不足5万人,但每年数万人的增长速度使这里迅速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工厂之一。富士康管理的不像是一个企业,而像一个县城。”在富士康工作了12年的富士康集团卫生部部长芮新明说。

过去的20多年间,郭台铭正是用准军事化管理的“铁血体制”,成功地让几十万工人为他构筑了富士康的全球代工帝国。但当走下坡路的代工产业和一群无根但自觉充满了希望的年轻人走到一起时,悲剧无可避免。

“十连跳”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线上的普工;另外一种是本科毕业后进入富士康的新干(储备干部)。

“生产线上的普工的直接领导一般30多岁,是从年龄比较大、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一线工人中选拔的,一般都没什么文化,管理方式简单粗暴,与生产线上的90后也很难沟通,经常骂人,口头禅就是你妈的,很多小女孩都被骂哭了”,富士康的一位内部人士说。作为基层管理者的线长和课长由于没文化,基本很难往上升,又被中层领导的台湾人看不起,受气后经常拿下面的员工发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