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面劳动”到“活得有尊严” 胡温讲话释放什么信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32:15

从“体面劳动”到“活得有尊严” 胡温讲话释放什么信号?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求真务实真汉子 于 2010-04-27 20:14:30.0 发表

 

 



胡锦涛:不断增加一线劳动者报酬 让民众体面劳动 

中新社北京4月27日电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四项要求:

  第一,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

  第二,进一步激发创造活力,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第三,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组织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广大劳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保障。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第四,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出席会议,温家宝主持大会。

2005年直接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按当年美元购买力平价,中国仍然有2.54亿人口每天的花费少于国际最新贫困线。这一贫困人口数字远高于中国官方估计的农村1500万贫困人口。这份名为《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议程的演进》的报告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官方贫困线标准偏低所导致。
......
  依照世行的贫困线标准,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依然占全国贫困人口的90%,城市居民中的贫困人口仅占全国总贫困人口的1%至3%。世行报告指出,尽管中国的农村地区更为贫困,但“整个国家高度分权化的财政体制却持续地偏向城市”。

依照世行的贫困线标准,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依然占全国贫困人口的90%。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大陆成人文盲率达15.9%,累计十四亿中,竟有文盲、半文盲2.5亿人。另外,总人口中一年不看一次报纸的“识字文盲”高达五亿以上,绝大多数是信息闭塞的农民。

他们期待着回到校园,渴望着知识的滋润。

而同时,由于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在我国贫困地区仍有近200万的失学儿童,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造成了这些孩子无法得到必要的基础教育。我国流动儿童失学率高达达到9.3%。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超龄"上学现象比较严重,不在学儿童"童工"问题突出。如此之多的学生失学、辍学,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农村的现实是:蒙昧制造了贫困,贫困又继续着蒙昧,形成一种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这样的直接后果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国民素质问题,文化劣质化问题和民族危机问题。教育灾难的直接后果不仅导致贫富两极分化,更使整体社会文化劣质演变。

对贫困地区的大多数孩子而言,早早走出学校后,迎接他们的命运几乎是雷同的,他们会重复父辈一样的生活:种地、靠苦力打工、早早地结婚生子。更可哀的是,由于没有文化,他们可能还会继承父辈、祖辈留下来的贫困。如果没有知识,这种贫困的宿命还会继续源源流传。

目前我国对教育的投资占GDP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有限的教育投资又主要倾向于高等教育,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则不足。从而恶化了贫困地区师资紧缺,拖欠教师工资,危校无法改造等原有的一系列问题。

广大贫困地区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但是贫困也意味着没有吸引人才的优势。贫困山区培养出来的有限几个大学生,基本上驻留于几个大城市。很多偏远山区的学校由于条件恶劣,根本无力留住优秀教师。

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与每个国民是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密不可分。而一个国家的兴旺与国民的整体素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扶贫不是捐款,扶贫是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去解决贫困地区受教育问题。

到底应该如何改变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3

“体面的劳动”这一说,最早是由国际劳工组织新任局长索马维亚在1999年6月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来的,

“体面的劳动”新概念,明确指出:所谓“体面的劳动”,意味着生产性的劳动,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为了保证“体面劳动”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从整体上平衡而统一地推进“促进工作中的权利”、“就业”、“社会保护”、“社会对话”等四个目标。

  体现在四个战略目标中:
  
  1.劳动基本原则与权力和国际劳工标准;

  2.为所有的人提供就业和收入的机会;

  3.社会保护和社会保障;

  4.社会对话和三方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作为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中国要把握世界发展潮流,体现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时代精神,加强国际合作,更加充分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劳动者谋求更大福祉。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他们的权益,特别是要致力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近年来,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高度重视维护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促进了体面劳动在足够的不断实现。

  推进体面劳动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方的作用。要努力推动科学发展,创造更多生产性的,体面的工作岗位,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会,大力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为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创造条件。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要围绕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子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改善她们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条件保障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性别平等和女工特殊权益,推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促进体面劳动的实现。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中国要把握世界发展潮流,体现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时代精神,加强国际合作,更加充分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劳动者谋求更大福祉。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他们的权益,特别是要致力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近年来,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高度重视维护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促进了体面劳动的不断实现。

  推进体面劳动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方的作用。要努力推动科学发展,创造更多生产性的,体面的工作岗位,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会,大力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为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创造条件。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要围绕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子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改善她们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条件保障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性别平等和女工特殊权益,推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促进体面劳动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