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试卷(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8:32:36
2006.11.05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6分)
1、期中考试已经过去,一次即是一步阶梯,请用精炼的话在下面方框内概括出自己对考试最大的感受,要求规范、整洁、正确。(2分)
2、列各组中均有一个错误字,用波浪线标出在后面的括号内改正。(4分)
A、引颈受戮 涕泗横流 销声匿迹 心无旁骛  (    )
B、味同嚼蜡 斩钉截铁 相得益彰 翻来覆去  (    )
C、抑扬顿挫 顾明思义 怀古伤今 无与伦比  (    )
D、润如油膏 媚上其下 断章取义 对答如流  (    )
3、古诗文默写填空。(8分)
①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④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⑤“我爱水,愿以为裁衣,以云织锦,做一条弯弯的川流,在斜晖脉脉时,送千帆天际;愿以山切割,以石磋磨,做一涧高高低低的疾流,在猿啼虎啸中,将一叶轻舟,载过万重山。”其中划线的句子分别化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隆中对》中,诸葛亮替刘备父子设计的政治蓝图是:_______,______。为了实现此目标,他一生为刘氏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出师表》中的话回答)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中有一批被穷苦的村民扣留了,他怒不可遏。
B、他踽踽独行,走了一程又一程,涉过了冷水滩,又趟过了冰凌湖。
C、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D、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萍水相逢一些老朋友。
5、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命
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6、下列几则公益广告,从主观情感和客观效果看,用得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把美丽留给大家共同分享吧!――――――寄语折花者
B、别对我动手动脚!――――――树木寄语
C、我的形象全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墙壁寄语
D、抽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寄语
7、选取一个具体形象,运用“写物寓意”的手法,创造一句“名言”。(3分)
例:船:永远在风浪中生活,便从来没有因此而停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一段话有两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2分)
我们所说的两岸关系的坚冰能不能被打破,打破的时机是不是恰当,关键在于我们双方能够坚守“九二共识”,以和解、互信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共创和平,共谋发展。
9、运用下面提供的二至三个成语,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运用精彩的语言介绍其中的某个故事情节。(3分)      名著:《水浒》、《三国演义》、《童年》、《悲惨世界》、《西游记》
成语:错综复杂 若即若离 急不暇接 充耳不闻 疾恶如仇 局促不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央视2005“感动中国”节目让带着妹妹读大学的洪战辉的事迹广为传颂——当他还是 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加弱小的孩子负起了责任,孤身一人撑起困境中的家庭;进人大学后,凭着一般人难以想像的努力,完成学业并抚养教育妹妹,甚至帮助他人。(2分)
假如有一天,洪战辉带着他妹妹到你学校来参加某个活动,你有机会跟他俩说话,你会对洪战辉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洪战辉的妹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综合性学习题。灯谜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古往今来,佳作极多,我们来开展一次以灯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1)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灯谜,融历史、地理、典故等文化为一体,极富文化意味,成会晚会的亮点之一。请品读下列灯谜,谈谈你对制作或猜答灯谜的点滴体会。
谜面:①过年了,拆红包(打一地名)    谜底:开封      省份:河南
②大河送来金元宝(打一自然景观)      钱江潮          浙江
③孔雀开屏(打一历史人物)            关羽            山西
④五了降生喜临门(打一吉祥物)        福娃            北京
⑤金玉湖中结良缘(打一地名)          日月潭          台湾
⑥手机发送短消息(打一民间艺术形式)  信天游          陕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几条灯谜,请任选两条猜出他们所指的是什么,以及它们的所在省份。
谜面:①大江东去留红墙(打一历史文化名胜) 谜底:_______  省份:_______
②茶里香,歌里香(打一民歌名)             _______        _______
③你追我赶草上飞(打一少数民族民俗比赛)   _______        _______
④一个巴掌撑起天(打一名胜)               _______        _______
(3)假如本班要开展一次“灯谜赛会”的活动,请你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题:(5分+12分+17分=34分))
诗文阅读:            早   梅    (张 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同“消”)
12、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言论文段:               读永恒的书      (周国平)
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因而,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然而,古今中外的书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在今日的市场上,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我把那些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书,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三是必读的书。这类书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撼。
③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这些伟大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事实上不同的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实有眼光,就必定都会选中一些最基本的好书。例如,他们决不会遗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
.④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全读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那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样的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着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说的:“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喜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⑤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一个在阅读和深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我们岂能把只有一次的生命浪费在读无聊的东西上。(2+2+2+3+3=12分)
14、第①段画线的句子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永恒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段“人就四他所吃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纵观全文,作者对读书提出了那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请写出你读过的一本好书的书名或一篇好文章的篇名(课内外均可),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思想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叙文段:                                     选择阳光
那一天,我去城里拜访一位朋友。在下午回返时,乘上一辆驶往乡下的大巴。汽车只行出几站,便上来一位盲人,看上去他有60多岁。因为我距离车门较近,便帮助他将背包放好。他嘴里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在我身边的座位上坐下。
然后,他微笑着问我家住哪里。当我告诉他住在海西时,他竟兴奋地说:“你们那里,我可去过很多次。在你们村子东南不远就是大海,村前有一条小路,路旁有一座龙王庙……”
尽管这已是很多年前的情景,但老人说得很准确。我瞅了瞅他失明的双目,感到有些诧异,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仍忍不住问:“老伯,你这眼……怎么会知道我们村子以前的情景呢?”
老人毫不在意地微笑着说:“你怀疑我说瞎话?年轻的时候,我这两只眼并没有瞎。我还当过兵哩,在青海开过车。复员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化工厂里工作。后来,因为工伤,我这两只眼睛才不行了。”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脸上的神情非常轻松。
我继续问:“城里的道路这么复杂,你出来不担心会迷路吗?”
听了,老人笑了起来,说:“如果没有胆量迈出一步,那我只能一直呆在家里了。现在,我每个星期都要从乡下到城里往返两趟,一点都不担心会迷路。” 说到这儿时,老人的话题一转,说:“刚开始,我也很绝望,感觉自己就像一下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似的。但后来,我就想已经这样了,再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了。于是,我就对自己说,走出去吧,只要抓准目标,走一步就近一步,这有什么好担心和害怕的呢?”
此时,我被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又问他:“老伯,你到城里来做什么呢?” 他颇有些自豪地说:“是一家大医院,聘我给病人做推拿———” 我惊讶地问:“你还会做推拿?”老人平静地说:“是呀,既然活着,就应该学习一门手艺,我研究推拿已经几十年了。” 到站后,在我起身下车的时候,聊兴正浓的老人看上去有些不舍,竟然关切地对我说:“走好啊———”
很长时间以来,那位双目失明老人的乐观和坦然的神情,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一个人,陡然间从光明的生活跌入一个黑暗的世界,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打击和痛苦啊!但是,那一位失明的老者却用坚强的信念和勇气,坦然地面对所有痛苦,并将这一份痛苦融化成一种更大的信念,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青年博览》)  (3+3+3+4+4=17分)
19、阅读文章,说说题目“选择阳光”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文章概括老人的生活经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老人对海西这个地方有很深的感情,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两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
(1)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脸上的神情非常轻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颇有些自豪地说:“是一家大医院,聘我给病人做推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相关资料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司马迁《报任安书》)
相关资料2:黄春平的老家在福建闽侯县,小时候家里很穷,13岁才上小学。那时候他已经人高马大了,不好意思从一年级读起,就央求老师让他直接读四年级。老师同意了。两年后,黄春平就考入了闽侯第二中学。他父亲病故后,他妈妈就到外地去当保姆,挣钱支撑家庭,他才得以继续学习。上大学之前他根本就没有鞋穿,多数时候都是光着脚。几十年后黄春平成为实现中国人登上太空梦想的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
(1)阅读以上两则资料,结合上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再为这篇文章链接一个事实材料或道理材料(名言警句)。(不得与本试题内容雷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题:(50分)
24、①读,是阅读,也是思考和感悟。读的对象不单是书,还有世间万物、社会百态,读了,才会有感悟,有收获。请以“我读懂了___”为题写一篇文章。揭示: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横线上可填你曾经读过、思考过的任何对象,如“关羽”、“大海”、“少年情怀”、“妈妈的目光”。
②请以“告别”为话题写篇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