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网 >> 世界博览 >> 解密大西洋之战(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50:44
解密大西洋之战(上) 【 作者:佚名    来源:扯淡网编辑    点击数:3329    文章录入:扯淡网 】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两天以后,英国对德宣战。差不多与此同时,大西洋之战展开了。这是一场无论哪一方都没有准备好的争斗。德国舰队里只有27艘远洋潜水艇。盟国则连对付这样一个小小威胁的反潜艇战舰也没有。双方要取胜,都只能依赖于对对方发动突然袭击。

1940年法国在希特勒的闪电战打击下灭亡后,无论是海上力量还是陆上力量,德国人都占了上风。英国依靠从北美运送过来的人员、装备和物资,维持着他们的战争行动。德国对英国的兵工厂进行了连续的狂轰滥炸。英国已经没有独立支持战争的能力。补给物资必须通过大西洋上交通线运送,而且只能通过舰艇来运送。在战争爆发时规模很有限的护航运输队迅速得到了扩充,盟国还竭尽全力派来了尽可能多的护卫舰。

德国海军上将卡尔·邓尼兹指挥的潜艇部队,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消灭这支护航运输队,打断盟国的海上交通线,从而将英国这个敌人扼杀掉。德国所有的潜艇都得到命令,对开往英国的所有运输船只进行攻击。
但实际上,大西洋之战始终贯穿的还是情报战。在辽阔的海域里,双方的密电码通讯十分频繁。破译与反破译的争斗之成败,决定了敌人是不是能够及时被发现。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后,协约国各国都热切地盼望像那样血腥的大规模战争永远也别再发生。他们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战争。为了确保和平,协约国迫使德国签订了条款对德国来说近乎苛刻的凡尔赛条约。这个条约严格地限制德国的武器生产。德国人则通过与波兰人合资建立控股公司,通过与苏联签订条约等办法,尽力规避这些限制。

朱尔根·罗维尔博士——国际情报研究协会的主席
 
在凡尔赛条约中,明确规定德国不得制造飞机和潜艇。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具有制造潜艇的丰富经验。他们利用这些经验,为芬兰、瑞典、荷兰、土耳其以及苏联制造了一些潜艇。通过为外国制造潜艇,德国进一步发展了战舰和潜艇的制造技术,同时还拥有了后来进行闪电战和无线电战的许多重要元器件协约国各国都感到,他们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拖垮了。他们的力量已经无法整合在一起,无法应付一场新的战争。于是,只好得过且过,任由德国在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削减了他们的海军军费。于是,只能制造少量的大型舰艇。从整体上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他们的海军力量还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强大。法国被德国灭亡后,英国海军的一个主要合作伙伴——法国舰队成了自己的敌人。为了帮助英国,美国提供了50艘驱逐舰。作为交换,英国允许美国在百慕大、纽芬兰和英属西印度群岛建立军事基地。美国提供的驱逐舰加入到了运送战争物资的护舰运输队中,他们从北美的利物浦出发,横跨大西洋,到达大不列颠的格拉斯哥。护航运输队的存在是穿越北大西洋,向英国运送他们迫切需要的人员和物资的关键所在。护航运输的意思是,在一个由40艘或多一些的商船组成的舰队的周围,派遣战舰和飞机为他们护航。

罗杰·萨蒂
 
四、五十艘舰艇在海面上航行,当然比一艘舰艇更容易在很远的地方就被敌人发现。德国人对他们进行攻击的机会也因此大大增加了。因此,不能让这四、五十艘舰艇像野鸭子一样漂浮在海面上,成为德国人随意猎取的对象,而要让他们集中在一起航行,而且要派遣护航队。

这些多的舰艇一齐出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壮观的景象之一。这些舰艇鱼贯而出,一字排开,足足有20英里长。他们组成6个小纵队,每个纵队之间大约间隔四分之三英里。每个护航运输队一般有6艘护卫舰,两艘在运输队的前方,两侧各一艘,还在两艘在后方作为掩护。从海岸上看去,护航运输队的舰艇一眼望不到头。因为航行中的运输队舰艇伸展开去,最远的舰艇已经在100英里之外。

当护航运输队离开新斯拉舍半岛时,皇家加拿大空军的6艘水上飞机将在他们上方盘旋数周,直到他们离陆地的距离400英里远后才离开。等运输队快到达英国时,英国的水上飞机和陆基轰炸机也要在他们上方巡逻,并欢迎他们的到来。只要有飞机在上方,运输队就会是安全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潜艇在水下的航行速度十分慢。如果他们浮出水面,一看见飞机就必须潜入水下。要不然,被飞机发现后会遭遇麻烦。只要潜艇潜入水下,运输队的航行就安全了。
护卫舰的行动非常有效,为运输队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他们从来不按直线行驶,而是在各自的护卫区域内巡弋,依靠声纳和雷达搜寻敌人。但是,雷达很难发现潜艇在水面上时非常低的横断面,声纳的最大测距也不过2000米。因此,这也不算什么完善的解决办法。

由于法国的陷落和德国潜艇在北大西洋活动的加强,英国决定扩充和完善岸基高频率方向观测站,这次行动代号为“高频无线电测向仪”。观测站在冰岛、加拿大、百慕大和加勒比海很快建立起来。此时,盟国发现,当德国的一艘战舰被纳入观测站视线后,他们能够从三到四个方向对它进行探测,从而获得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

利用飞机护航也不理想。大西洋两岸的轰炸机和护航机都只能飞行到离海岸400英里的地方,然后必须返航。这么短的飞行距离使得广阔的海洋成了巨大的“黑洞”。在这个飞机够不着的“黑洞”里进行的较量,就是护航运输队和德国潜艇之间的较量。

邓尼兹的潜艇部队使用的一个主要战术是把潜艇迅速集中起来,形成被盟国称为“狼群”的潜艇舰队。
在夜间,邓尼兹将尽可能多的潜艇调集到某一海域的水面上,然后迅速行动。如果某一个潜艇发现了盟国的护航运输队,他们就把这个他们称为“影子”的运输队的方位用无线电发送给邓尼兹的司令部。

1940年秋天开始,邓尼兹命令他的潜艇部队担负巡逻任务,沿巡逻线行进,以便在大约30英里的距离内各艘潜艇能够互相看见对方。邓尼兹设计了一种坐标方格,用于标识和通知潜艇发现的护航运输队的所处方位。一个发回司令部的无线电密码,被解码后可能是这样写的:“我们发现一个运输队,他们在第四象限,坐标数是C—12。”

通信设备的速度和幅度是大西洋之战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两次大战之间的年月,德国人构建了一个发达完善的无线电通信网络。几乎所有的军事命令都是通过这个网络来下达的。因为无线电信号是在空气中传输的,所以,它们容易被截获。秘密的信息必须用密电码传递,使敌人截获后无法破译。

为了指挥他的潜艇部队,邓尼兹比任何其他海军指挥官更多更熟练地运用了无线电技术……目的是更好地集中分析所能获得的一切信息(这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同时使每一艘潜艇都得到一个关于作战区域的整体情况,并知道基于这样的整体情况应该如何作出反应。德国完全依赖于无线电通信,这是决定他们在大西洋之战中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邓尼兹意识到,潜艇要发挥出良好的作战效能,就必须协调一致地行动。
在位于一个叫贝尔瑙的小村庄的司令部里,邓尼兹亲自控制着所有与潜艇部队的无线电通信联系。从潜艇发回来的报告包括关于潜艇所处方位、盟国护航运输队的方位,以及护航运输队的速度和航行方向等各种信息。

给邓尼兹发回来的这些信息都是用密电码写成的,邓尼兹发给潜艇部队的所有命令也都经过加密处理。另一方面,盟国也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用于截获这些信息并破译它们。秘密信息的处理需要特别精细的译码程序,德国人用他们臻于完美的译码技术来完成这样的处理。

第二幕

大西洋之战进行到1940年夏天时,盟国很明显地处于劣势。英国对于密码战没有做好准备。虽然他们知道破译德国密电码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如何让自己一方的密电码不被敌人破译。

戴维·卡恩
 
密码破译是情报工作的一个极为有效的形式。因为它使你能够确切地知道敌人自己是怎么说的。这就像在一场足球赛中,你把自己的脑袋探到对方的阵营里,偷听到了他们是如何进行战术磋商的。
盟国的许多密电码信息被德国人轻易地破译。德国人经常能差不多与盟军的司令部同时知道护航运输队的所处方位!

韦斯利·沃克
 
英国人的主要问题在于,他们仍然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用的密码信息处理系统。他们使用的密码本被广泛散发到舰队成员,商船水手以及盟国的有关人员手中。德国人想办法找到了这个密码本,阅读后进行重新组合。利用这个密码本破译截获的信息,德国人能清晰地知道护航运输队的整体方位、航行路线、编队构成以及主要攻击目标等等。

在战争初期,德国人密码破译小组对英国海军的密电码信息几乎是手到擒来,破译率很高。为了对他们自己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和译码,德国武装部队购买了一套电子信息译码系统,名称是“恩尼格码机”。恩尼格码是二十世纪初首先在荷兰被发明出来的,它能如此彻底地对无线电信息进行译码,以至于德国人相信它是绝对可靠的。

密电码用打字机一样的字母键输入恩尼格码机。每次按下某一个字母键后,会在密电码显示出一个不同的字母。比如说,敲击字母键“B”后,会显示为“H”,再敲击“B”后,又会显示为“X”,与此类推。
 
这台机器的核心部件是一个有线密码轮。将这个有线密码轮连续转动26次,每一次敲击“B” 键都会有不同的字母显示。密码轮每转一圈都会有26乘26再乘26种选择。也就是说,在17000多种不同的排列组合之后,才可能出现相同的字母。

恩尼格码机有三个转子同时转动,字母的排列组合产生了十分复杂、数量巨大的密码,使破译的难度大大增加。为了破译,必须掌握某一个转子是从什么位置开始转动的,又是在什么位置停止的。

尽管十分困难,波兰人和法国人合作,还是在破译恩尼格码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邓尼兹故意把他的潜艇部队的恩尼格码变得更加复杂。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战例一直铭记在心。当时德国的一艘轻型巡洋舰“马格德堡”号,在波罗的海海域游弋。

戴维·卡恩
 
俄国人在附近海域发现了这艘巡洋舰,对它进行突袭,在德国人手中找到了一个密电码手册。俄国人迅速把这本手册送到了当时的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手上。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利用那本手册,破译了不少德军海军的密电码,对协约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丘吉尔在他战后出版的著作《世界危机》中泄露了这一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