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12:15
6分分类:人物 >娱乐人物
收藏分享到顶[0]编辑词条 开心001 人人网 新浪微博
目录1 个人介绍2 个人作品3 个人艺术4 作品简介5 相关条目6 参考资料展开全部
1 个人介绍2 个人作品3 个人艺术4 作品简介5 相关条目6 参考资料收起
摘要
请用一段简单的话描述该词条,马上添加摘要。
林锦屏
林锦屏著名粤剧演员,生于1947年,广东南海平洲人,出生于粤剧世家,从小受到艺术熏陶。1958年,她考入广东粤剧学校,接受正规、系统的戏曲训练,并且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指点,林锦屏在唱腔上的突出表现是把粤剧优美的传统特色与科学的发声方法巧妙地揉为一体,不露痕迹。唱腔既吸收了'红腔'的吐字清晰,清脆响亮的特色,又有其姐林小群的委婉悠扬的韵味。林锦屏的表演艺术受林小群的影响很深,塑造人物生动传神,感情投入,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林锦屏已移居香港。她组织了'锦屏乐社',教授粤曲及粤剧表演,并且经常参与粤、港、澳等地的粤剧交流演出。代表作品:《红楼梦》、《怡红公子悼金钏》、《搜书院》、《红梅记》、《莲花仙子词皇帝》等。
林锦屏-个人介绍
   
林锦屏,1947年出生,原籍广东南海平洲乡,她是三十年代著名男花旦林超群的最小女儿,林小群是她的大姐。林锦屏出生于粤剧世家,从小受到艺术熏陶。五八年她考入广东粤剧学校,接受正规,系统的戏曲艺术训练。著
林锦屏
名的粤剧艺术家白驹荣、孙颂文、罗家树、新珠、曾三多等都是她的老师,在校专攻花旦、小生行当,又得到郎筠玉、林小群、小飞红等有很高造诣的艺术家指点,加上本人艺术条件比较优越,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此在校时已有突出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基础。一九六五年学校毕业,后分到广东粤剧院。
 
林锦屏身材窈窕,扮相俊美,嗓子清脆明亮,音域宽广。技艺水平较高,塑造人物深入理解,善于利用艺术手法去体现剧中人物的性格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当代中青年粤剧演员中,她已成为声、色、艺俱佳的佼佼者,深受广大观众的赞扬和爱戴。林锦屏在唱腔和表演上的突出表现是把粤剧优美的传统特色与科学的发声方法巧妙地揉为一体,不露痕迹。唱腔既吸收了"红腔"的吐字玲咙,清脆响亮的特色,又有其姐林小群那种委婉悠扬,玉润珠圆的韵味。同时她又非常喜爱曲艺界誉为"子喉王"谭佩仪的矜贵,优雅的所谓"女伶"韵味较浓的唱腔特点,她虚心向名家学习,采百家之长为已所用,中国文联副主席,老音乐家李凌同志,特别欣赏她的唱功,特意撰章赞扬她是"不可多得的"人材,说她"声情并茂,一开口就把观众吸引到自己的音乐中去。"
林锦屏的表演艺术受其姐的影响较深,塑造人物生动传神,感情投入。多年来,她以艺术为第一生命,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林黛玉、李慧娘、李香君、孟丽君、翠莲、祝英台、崔莺莺以及金钏、银钏、红玫瑰等不同时代,不同遭遇的女性形象。行内行外以及港澳观众都盛赞她演活了这一个角色,并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林锦屏-个人作品
   
 
林锦屏作品
一级演员1965年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她在粤剧舞台上主演了近百个现代剧和古装剧,成功地扮演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她的嗓音清脆明亮,在高、中、低音区皆舒展自如,再加上对西洋发声方法的独特领悟和科学运用,早已突破了自己原先的格局,而发展成为别具一格的“柔情丰富而深沉”的“屏腔”艺术。而且,她又是一个能自己设计唱腔、以声音造型,并能根据不同人物角色需要设计舞蹈动作以及头饰、服装的演员。主演的古装剧目有:《李香君》饰李香君、《西施》饰西施、《西厢记》饰崔莺莺、《刁蛮公主》饰公主、《红梅记》饰李慧娘、《红楼梦》饰林黛玉、《怡红公子悼金钏》分别饰白玉钏和白金钏、《孟丽君》饰孟丽君、《唐伯虎点秋香》饰秋香、《梁祝姻缘》饰祝英台、《搜书院》饰翠莲、《朱弁回朝》饰公主、《绣襦记》饰李亚仙、《凤仪亭》、《白蛇传》、《西域风烟西域情》、《评雪辩踪》、《苦凤莺怜》、《南唐李后主》、《贵妃醉酒》、《柳毅传书》、《莲花仙子词皇帝》等;现代剧目有:《沙家浜》阿庆嫂、《杜鹃山》饰柯湘、《龙江颂》、《争儿记》、《红树湾》、《南海长城》、《高山红叶》等。并多次随团出访美国、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曾获广东省艺术节表演一等奖(第四、五届省艺术节皆获奖)、唱腔设计一等奖、舞台银幕杯戏剧表演奖、省艺术节优秀演出奖等。1997年移居香港。
 
林锦屏-个人艺术
   
林锦屏推“新”出“陈”
“推陈出新”是既定的方针。何物林锦屏,居然倒乱砖头,反其道而行之:居然推“新”而出“陈”。真有中错状元,冇改错花名,癫七竟癫到如此地步。
自从戏剧大师田汉写过京戏《白蛇传》,结尾不用仕林祭塔,用小青使法术将雷峰塔击毁,救出白蛇,全国演出团体通通以此作为定本,似乎已没有人敢越雷池半步,刊落的《仕林祭塔》,已被看作封建性糟粕的“陈”,给推了出去。林锦七(屏)要演《仕林祭塔》,而且专向“陈”埋手,要古本!古本!古过新马仔与芳艳芬的本子,古老过李雪芳的本子。终于在广东粤剧院的藏书室,揾到晚清女师娘细明演出的文字本与工尺谱。粤剧院有编导“五老”,佢唔去请,请老乐师黄壮谋替佢连曲连台词炮制成折子戏。
 
林锦屏作品
不过,在癫七之先,大陆的广东已有人不受田老大(汉)大作的约束,搞过《仕林祭塔》。那就是七姑娘的半个契娘郎筠玉(阿七的大姐林小群拜郎筠玉为契娘)。佢请陈冠卿炮制成戏,八十年代亦曾到港澳演出。大约怕被人话其“陈”,在古曲里也塞进了些“新”东西。阿七呢次连仔姐嗰套都唔照,要回原支古曲,而且还“古曲古唱”,唱其“台上官话”。搞“原汁原味”最易招徕物议。阿七喺内部就畀人弹弹吓。
 
阿水虽然水汪汪,但呢支《仕林祭塔》古曲,以我来睇不只冇乜问题,而且系上乘之作。呢支古曲连许仙亦畀白蛇闹埋。但教育个仔:“儿不可,学儿父,无义之流。”将自己的美好希望,寄托下一代。随着自己感到“日落西山,气息奄奄”发出一连串:“娘好比,那太阳,沉落山头”的浩叹!如此好曲,焉可作“陈”而推之!田老大的“毁塔”带理想主义。但未必及粤剧古曲《仕林祭塔》悲剧的震撼力!
阿七所检得的古曲,也非全貌。如“娘好比”,本来一共四次。七姑娘的古本,仅得两次。那就削弱感染力,水人劝她找回另外两次。水人并介绍有一次开局时,听郎筠玉唱原支《仕林祭塔》,仔姐连唱四回:“娘好比”,真是一回一断肠。但可惜仔姐已变“植物人”,下能言语。不能将秘笈传给七姑娘了!正是:“推陈出新乃不易定理,不过何者才是陈旧?何者才算创新?《仕林祭塔》呢支古调,点能话佢陈腐个陈。大悲剧演来,把人灵魂震撼。至于大团圆结局,可以一任田汉先生。定于一尊,就未免过份。百花齐放,佳章未必只一人。”
林锦屏-作品简介
   
 
小神鹰 林锦屏 《玉钏进羹》
小神鹰 林锦屏 《玉钏进羹》
民间传奇故事,粤剧戏宝典藏。讲到《玉钏进羹》粤剧观众自然记起当年由罗家宝,小飞红虽红的那段唱段,很多人都会哼番几句“莲叶羹、热腾腾……这些名曲流行了几十年,依然深受观众的喜爱,这部由小神鹰、林锦屏主演的《玉钏进羹》看来也别有一番风味。贾宝玉因同情待婢金钏的辛苦,王夫人,发觉后痛打金钏,并将她逐出家门,宝玉也饱受鞭挞,被禁于怡红院,金钏含冤莫白,投井而死,金钏之妹玉钏欲为亡姐泄愤,把仇恨倾注宝玉身上,宝玉正苦于夫从表白,借玉钏进羹之机,诚恳地向玉钏倾诉了自己的苦衷……
 
林锦屏-相关条目
   
卫仲乐刘明源罗家宝陈笑风罗品超林家声徐柳仙
王沂甫马师曾谭兰卿薛觉先楚岫云郎筠玉李敏华
彭修文胡天泉谢雪心黎骏声李丹红苏春梅潘楚华
陆春龄曹秀琴桂名扬呂玉郎邓碧云何华栈龙贯天
林锦屏梁淑卿何非凡白驹荣麦玉清严佩贞陈玲玉
林锦屏-参考资料
   
(1)http://life.21cn.com/b/zt/guangzhou/yuejv/2007/12/19/4051609.shtml
(2)http://shirlyxt.blog.163.com/blog/static/25086787200723111557298/
(3)http://www.gosuperdvd.com/video/v_detail.asp?sortid=29&productid=15556
收藏 分享到:顶[0]编辑词条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hudong.com。
附图
上传图片
被引用: 林锦屏已被如下媒体引用我来补充
互动百科联盟:语文教学资源网新查找百科
媒体:
标题:
URL:
作者:
日期:
保存取消
开放分类:我来补充
中国艺术
亚洲明星
亚洲艺术
各国艺术
各国艺术家
各职业人物
娱乐人物
广东
戏剧
戏曲曲艺明星
港台明星
演员
粤剧
艺人
艺术
艺术领域人物
表演艺术
开放分类: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同义词:
同义词:
讨论区
更多>> 标题 作者 时间 最后回复
标题:
内容:

基本信息
浏览次数:1032 创建者:pentium 副主编 参与协作人数:6(历史版本)
地图
相关词条
小神鹰
陈小汉
吕剧
《红顶商人胡雪岩》
阮兆辉
梁锦麟
红线女
桃花扇
玉钏
徐若呆
相关任务
任务名 发起人
粤剧名家清风。
 
添加信息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