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上海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1:53:41
吴新慧 (2006-12-27)
上周六回国度假时,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入境处的几条人龙,一眼望去有不下10个家庭是来自中外婚姻。排在我隔壁的,就有个妈妈跟一对年幼子女讲华语,跟丈夫及家婆讲法语的家庭。
上了飞机,机舱内的搭客也有三四组中国人与“老外”组成的家庭,都有还在牙牙学语或走路还跌跌撞撞的宝宝。这些异国婚姻家庭,都组成了圣诞节和元旦佳节期间回家团圆或出国度假的高峰群。
上海市统计局新发布的上海2006年统计年鉴显示,1985年在上海登记的异国鸳鸯有826对,当中涉及中国公民的有824人,其中男性公民91人,女性公民733人。2005年时,上海的异国婚姻有2407对,涉及中国公民的有2385人,当中男性372人,女性2013人。
据统计,1985年至2005年间,上海的异国婚姻首次突破1000对是1990年,1992年就突破2000对,1995年再突破3000对。到目前为止的最高记录是2001年,达3447对。其中涉及中国公民的有3438人,男性公民399人,女性公民3039人。
这些数据,可说是上海近20年来加速改革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另一倒影。随着入驻上海的跨国企业及到沪工作生活的“老外”数目与日俱增,在上海滩擦出爱情火花而结成异国连理的“新上海人”也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上海在中央赋予要打造为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及航运中心四个中心的重任后,早在1994年即提出构筑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是2005年建成亚洲的人才高地、2015年建成国际性的人才高地。
据官方统计,截至2005年末,在沪工作、居住的外国常住人口总计已超过10万人,其中拥有居留许可的外国人有9500多人,这当中,在沪人数有5500多人的新加坡公民占了5.5%。日本公民最多,达27.8%。他们和许许多多从中国各地到上海寻找新机遇的专业“外地人”,共同组建了上海的外来人才。当然,也成了“新上海人”一族。
无论是“外来人才”或“新上海人”,这批不断增加的上海新居民,除了是上海经济与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之外,对上海的社会和谐与社会活力也起关键作用。由上海市政府支持的一项“新上海居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调研显示,他们对目前的工作及生活基本上都感到满意。其中最让新上海居民看重的是上海的整体环境“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作此表示的达69.2%,还有22.9%表示“有利于为自己的子代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不过,和许多吸引外来人才的经济体一样,新上海人对本地人也构成某种排斥或受威胁的心理。进行新上海人专题调研的专家学者指出,不少上海的企业从业人员反映,上海的一些民营企业和国企或部门中,出现了排挤和孤立上海人的倾向。而当前流传于上海地区的“内环之内讲外国话,外环之内讲普通话,外环之外讲上海话”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老上海居民的某种不满情绪。
调研报告说,如何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良性竞争环境,“遏制和拒绝黑幕和内幕交易,鼓励人们合理、合法竞争”,同时设法通过有效途径缓解和释放压力与焦虑,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研究课题。
竞争本来就会给对方造成威胁,但竞争也是人类及城市自强不息的一大动力。任何经济体及城市在设法优化自己的人才队伍时,除了在思想工作上设法安抚民心之外,如何让本地人切身感受到他们也有提升家庭条件及生活素质的机会,仍是把竞争的威胁与摩擦化为前进力量的心理基础。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