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喜怒哀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22:36:33
2007-05-23 21:40:19
归档在 上海观察 | 浏览 1815 次 | 评论 0 条
“上海人的喜”今天,上海人又找回了大都会市民的自信与感觉.自1990年开发浦东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雏形已经形成.数千亿美圆的外资涌入上海,日本,美国,欧洲,港澳台的合资和独资企业林立于上海.这就给本地人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无数的就业机会.
自1842年开埠开始, 上海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在19世纪就是亚洲最早使用电话,电报和电车的城市,那时日本的”明治维新”还没有开始;上海人用自来水,比英国伦敦市民还要早.
可是到1976年,以上海为根据地的”四人帮”垮台之后,上海这头雄狮一下子便沉睡了十五年.1990年的时候,不用说落后于以前不如自己的香港,居然连深圳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光芒都盖过了自己;甚至在上海的公共汽车上,‘阿来上海人”与江浙的‘乡下人”吵架时,都没有占到上风.
然而,三十年时来运转,上海这片19世纪英美两国领事同时看中的海滩,实在是块福地.1992年至今,世界500企业纷纷抢滩上海;外国经贸代表团来华必访上海;西方还有著名的经济学家,称上海为”当年的美洲新大陆” ,上海现在成为亚洲的金融和贸易中心,已经是众望所归.这不得不使人们感叹历史的轮回,就不能不令上海人扬眉吐气了.
“上海人的怒”上海人的务实是众所周知的,市区的基本建设给市民带来极大的实惠.其中最重要的要算旧房拆迁.
本来这是件非常欣慰的事情,但是,以精明能干著称的上海人突然发现,市中心那些200万至300万一套公寓的主人,不是“洋鬼子”,“台巴子”(上海人对台湾人的蔑称),就是“乡下人”当然还有“海龟派”.
而他们这些老上海却大都因拆迁,被安置到远离市区的外环线居住.原先上海人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之说,虽然现在老观念已经大为改变,但是,老上海人的心理总感到难以平衡.
不过,这个‘怒’毕竟是喜中之“怒”,毕竟自已也已经住上宽敞的新房子了,自然界还有阴晴圆缺呢,何况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上海人的哀”最令上海人沮丧的是上海出现大批的“啃老族”,许多上海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是“没有工作”,就是“不肯工作”,倒是众多的退休一族,纷纷反聘到原单位,以此赡养儿女.
众所周知,上海人是极不愿意到外地生活的,中学生没有各省考大学的那种拚劲与疯狂,所以,他们的学历层次相对偏低,由此造成就业竞争力的相对劣势.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上海聚集了很多世界级的研究机构,可是其中的员工,上海人没有占到多数
当然,这里面有历史的原因,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大部分上海青年都去了外地工作,而且是最艰苦的地方.我的父母五十年代大学毕业,父亲分配到黑龙江,母亲分配到北京,以后为解决两地分居,又双双来到吉林,一呆就是十年.那时候的北方,不要说鸡鸭鱼肉,就连每天一顿大米饭都不能保证,主食是粗粮.
我们学校的党委书记也是上海人,他18岁不到,就作为知识青年被派到黑龙江插队落户,去北大荒开荒种地.至今,新疆;云南、安徽等地都还有老知青留在那里“永久生活”;在新疆建设兵团工作的上海知青中,有不少钻石王老五,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到四、五十岁才成的家。
而当年那些没有读大学留在上海的中学生,反而因祸得福,避免了“充军”之苦,甚至工资收入还高于在外地工作的上海藉大学毕业生,那时,上海的地区工资级别是八级,为全国最高.这就使得许多上海人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留在上海为先,读书为次;又因五六十年代的孩子受尽了劳苦,现在的上海家长便特别地疼爱孩子,唯恐他们吃苦而宁可自己受累.如今,上海的许多青年,卑微的工作怕丢人;繁重的工作怕吃苦;1000元的工作嫌钱少……
当代上海人青年,有必要进行艰难的蜕变,以便适应那种残酷的市场竞争.
“上海人的乐”借大发展以及世界博览会的东风,上海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市政建设,许多市民因房子拆迁得到了不菲的补偿,最终搬入新居。
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上海的住房紧张程度是外地人无法想象的,一家三代挤在20平方的小屋里,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新婚夫妇用布帘把自己与家人隔开,也是不足为奇的情况;甚至上海姑娘大都以有没有住房,作为择偶的首要标准。
而今天,这么多五湖四海的精英人聚集上海,使得上海人气旺盛,房价飙升。上海那些象烂狗屎一样的破旧房子,一户居然也能拆迁到几十万,上海市中心的二手房,价格也因地段的优势,急剧攀升,每平方一万元伍千元左右,真是天赐、天助!
未完的话
住房条件的根本改善,使得上海人面貌焕然一新。有话说“安居才能乐业”,上海人携此势头正在谋求重新崛起,以便形成强势与上海的国际地位对应。许多家长开始重视教育,实验小学、重点中学以及名牌大学,已经成为孩子以及父母向往的地方。
上海人的生活承受力之强,我们已经在他们的居住条件上略见一斑,即使是相当恶劣的生态环境,他们也能较快地调整生存方式,来面对外部世界的无穷变化;即使在美国、东京以及其它几十个国家,数十万上海籍的华侨都已经成功融入当地社会。
上海将最终变成容纳百川的‘大海’;而上海人是一个永远无法定格的形象,所有的归纳法与分类法,在此都无法准确运用.
在匆忙的简叙之后,我谨祝祖国各地、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所有上海人,生活犹如神鹿般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