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10:58:53
1.课型设计的艺术——教读课
在对教材的处理进行思考的同时,教师就得考虑阅读教学的课型设计了。实际上,教材处理与课型设计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依存,相得益彰。
所谓课型,就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可以说,课型是由"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可以说,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课型的划分没有严格的标准,我们可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等等来对课型进行"命名"。如我们可以说某一节课是阅读课型,但也可以说它是教读课型或自读课型、学法指导课型等等,关键在于我们看课的视点不同。
课型的研究、实践与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不同的教学时代有着不同的主流课型,不同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下会产生不同的新鲜课型,不同的教学流派有着各自的代表性课型,不同的课题研究在教学上将外露于不同的课型载体。而且,从中学语文教学界已有定论的科学成果来看,凡是成功的阅读教学系统,凡成功的教学改革试验,凡成功的专题研究,一定会有相应的科学的系列课型作为支撑。
课型的研究,既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从大面积的语文教学来讲,研究课型设计的意义主要在于规范"课"的形态,丰富"课"的种类,即,第一,课拿出来要"像"课,"课"要上得有模样;第二,课拿出来要表现出时代的特点,要表现出一种比以往的进步。
从大众化的教学设计来讲,在目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型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达到"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境界。从发展的方向性来说,课型设计的最重要依据有两个:一个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所策划的教学要求与所规划的教改方向;一个是阅读教材所设计、所要求、所建议的阅读教学目标。作为语文教师来说,课型设计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形势的发展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具备一定的课型创新的意识与课型创新的艺术。
本章将本着学生活动充分的原则,从常规的与创新的、常见的与新颖的角度选说如下几组有代表性的课型及其设计:
第一组,教读课,自读课;
第二组,朗读课,说读课;
第三组,语言学用课,文学欣赏课;
第四组,技能训练课,探究性学习课。
另外还专用一节探讨课型创新的问题。
由于"课型"概念的多角度性,上述若干课型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命名,各组课型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彼此并列的。
1.教读课
教读课,日常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课型。
教读课,原称讲读课,它大体上是人们在教学中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课型,说它是约定俗成的,是因为大家都在这么说,都在这么用,主持大纲编写的领导机构和编写课程标准的权威机构并没有给它多少认定。由于它承载着语文阅读教学中"讲解分析"的基本任务,它就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传统的主流的课型。
设计、运用教读课型,其重要依据是由于历年来的各套教材中安排了"讲读课文""教读课文""基本篇目""精读课文"等需要比较细腻地进行讲析的课文。设计、运用教读课型,还有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学纲领性文件的要求。如试用修订本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这一节就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这个方面更进了一步,说"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比较详细地提出了"精读"的评价内容,要求"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而这些较高层次的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离不开"教读"的训练。
教读课型的基本任务主要有:
1.进行各类精读课文的阅读分析教学;
2.训练学生朗读、背读、默读的方法和技能;
3.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和浏览的方法;
4.训练学生学习文体阅读的不同方法;
5.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训练学生的方法与能力;
6.在积累、理解、分析、揣摩、品味、赏析、联想、想象、探究、创造等方面教给学生方法和技能;
7.教给学生查找、搜集、分析、提炼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8.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拨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角度与方法;
9.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引导学生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
10.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11.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
从上述意义讲,"教读"决不是"讲读",决不是"满堂问"加上"满堂讲";现在意义上的"教读"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读"。教读,就是要教会学生自能阅读;教师在教读课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点拨、指导与示范作用,利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尽最大的努力教给学生知识、方法、方式与技巧。
教读课型的设计,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明确课文在单元中的作用和地位,着力于一两个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要点;二是要确保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既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也要科学地和谐地安排师生双方的活动。
下面请看笔者从创新的角度设计并执教的《故乡》。
一、教学内容
1.完成对课文中"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的精细的品读。
2.对学生进行"小说阅读三步法"的阅读方法训练。
二、大体安排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教读课。
三、预习要求
1.读课文,重点阅读"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
2.思考:这一部分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为什么说它们写得特别好。
3.自选角度,综合课文内容,说说中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六、教学设计
导入:今天我们以《故乡》为例来学习一种阅读小说的方法--小说阅读三步法:理解内容,揣摩妙点,评说人物。
教学板块之一: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
2.请同学们准备就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点拨:理解课文内容或者理解课文片断的内容,要注意运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如情节、人物、环境、人物活动、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结构层次、修辞手法、段落大意、表达目的、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理解,力求自己有独到的发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3.同学们发言,进行合作的学习。
如对"这来的便是闰土"这一段,同学们说:
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个描写段,它给我们一种苍凉之感。
从人物看,少年闰土的活泼能干、勃勃英气已经荡然无存,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活在痛苦中的中年闰土的画像。
从描写顺序看,由远而近,依次描写身材、脸色、眼睛、头上、身上、手,符合观察习惯,先远望身材,再注视脸面,而后打量全身。
从情感表达看,记忆中的闺土变成了这般模样,"我"的心里是多么难过,沉重的语气表达出深深的悲哀与同情。
从表达目的看,这段肖像描写,着重写变化,反映当时农民的苦难。
……
教学板块之二:揣摩妙点。
1.教师点拨:"妙点揣摩",是品读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从老师来说,运用这种读法可以备课,可以写文章;从同学们来说,运用这种读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够锻炼并增强自己的阅读欣赏能力。进行"妙点揣摩",同学们可运用"多侧面发现"的方法,可从词语运用、句子内容、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构思特点以及同学们可以发现的其他方面体会课文中写得好的地方、写得精妙的地方,以使自己透彻地理解、品味课文。
2.同学们读课文,圈点勾画,准备自己的发言,教师组织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
3.教师进行妙点揣摩示范。
4.同学们进行课堂发言,教师与同学们的对话穿插其中。
如对"我这时很兴奋--我也说不出话"这几段的妙点揣摩,师生在讨论中这样说:
妙在"阿!闰土哥,--你来了?……"这句话中用了5种标点,充分表现出"我"见到久别之友的欣喜、激动之情以及因闰土的变化而产生的惊异与悲凉。
妙在"想要连珠一般涌出"用得好,它表现"我"沉浸在儿时的回忆中,与一声"老爷"形成很大的反差。
妙在"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表现出闺土的神情和心态。他为重逢而欢喜,又为彼此的差异、自身的不幸而感到凄凉。
妙在"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的细腻描画,它写出了闰土在称呼上的迟疑,表现了他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
妙在"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的"终于"用得好,表现他心里有一个选择的过程,而最后终于压抑了自己的情感。
妙在一声"老爷!……"隔绝了所有的嘘寒问暖,隔绝了所有的往事谈论,以后便没有了闰土的"问",而只有他的"沉默",只有他的"答",于是所有的文字都用来表现闰土的苦。
……
教学板块之三:评说人物。
1.同学们再读课文。
2.教师组织同学们准备评议中年闰土。
教师点拨:所谓评说人物,就是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进行评议,通过这种概括与评议来认识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意义。同学们在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评说时,要注意综合全文内容,运用"多层次表达"的方法,由浅入深地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这里所说的"多层次""由浅入深",是说先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的角度来评说,再从人物经历、命运的角度来评说,再从小说塑造人物目的的角度来评说。也就是要先从人物的形态外貌说起,说到他(她)的身份、生活、性格、命运及其代表意义。
3.教师进行人物评说示范。
教师再点拨:同学们可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出你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与理解,说这个句子时,可用平实性的语言,也可用文艺性的语言。
4.同学们评说的主要内容有:
中年闰土:是一个身材增加了一倍的人,是一个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的人,是一个脸上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的人,是一个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的人,是一个头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的人,是一个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的人,是一个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一样的人,是一个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神情的人,是一个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伸石像一般的人,是一个拿起烟管来默默吸烟的人……
中年闰土:是"我"少年时代的朋友,是一个中年时与我产生隔膜的人,是一个满脸愁苦、麻木迟钝、善良忠厚、勤劳朴实的人,是一个饥寒交迫、在磨难中挣扎、在痛苦中煎熬的中年农民,是一个外形穷苦、心情愁苦、语言悲苦、精神困苦、生活劳苦的人,是一个像一尊"木偶"的人,是一个行将被旧中国吞噬的饱经忧患的中年农民。
教师归纳:
中年闰土是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忠厚老实的贫苦农民形象,是旧社会千万个"闰土"的代表,是旧中国农民日趋贫困的一个缩影,是一个从农民的角度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痛苦生活的形象,是一个反映出旧中国农民不仅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而且在精神上也套上了沉重的枷锁的形象,是一个表现了农民的悲剧根源在于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人……
教学板块之四:回扣课文主题,课文学习小结。
1.提问:作品写了闰土的巨大变化,写了他的痛苦和麻木,作者想通过这告诉人们什么?
2.诵读文中最后一部分。
3.教师小结之一--作者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感情。
4.教师小结之二--小说阅读三步法:
理解内容--多角度品析
揣摩妙点--多侧面发现评说人物--多层次表达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1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2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3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4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5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6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7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8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9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4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1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2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3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4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5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6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7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8 主动参与 张扬个性——小班化条件下阅读教学的再探索,小学语文,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设计,语文... 语文的语言艺术 语文轩—— 鲁迅语言的变脸艺术 咖啡的设计艺术 余映潮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 语文教学的“空白”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