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见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09:47
★廖医朝
(2009年5月21日)
这段时间在湖南农村,所见所闻很多,其中有些事情使人印象特别深刻,不免便动了笔念,随手记录下来。
烧山
不少乡村的道路两旁,“谁烧山,谁坐牢”六个大字立得是非常醒目的。不过,我有一个堂哥却是“顶风”做了宗大案。那天他在别家可能喝了不少酒,看到离乡二十年的我回来,晚上8点时便特别跑来我处唠叨,直谈到深夜11点多。他说这几年总算是赚了一点钱,不过,去年开春那会,不知怎么回事,心血来潮,瞧见2007年冰冻灾害之后的土埂上的茅草特别多,就点了把小火想烧点灰做肥料,不料山风突然兴起,而且风向骤然转变,火势猛地窜动,一下子就把隔开几米的草丛给点燃上了,他慌忙脱下衣服扑火,眉毛都烧焦不少,可过了几分钟,等抬眼看情况时,火苗已经在临近高山形成几处火龙。吓得他丢掉衣服与板锄转头就走,——他知道这下麻烦非常大了,“卖了祖宗都赔不起,与其被抓坐牢等死,不如逃跑”。他到家不敢声张,只是连夜开了摩托躲到百里之外的县城,——后来才知道自己的那把火,烧了整整两天三夜,将家乡一大片原始森林整得只剩下数座秃山。据说有十数个临近的山寨被毁,多间房屋成为废墟。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如果加上未知的山林中的奇珍异兽,那更不知有多少账目要算。幸好的是,由于点火是在白天,村村都能看到火势情形,所以避开危险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我听堂哥说起,自然是心惊一跳,手心冒汗,问他后来如何处理。他说乡政府与村里到处都在追查责任人,当时看到没法躲过,就主动承认了。结果相关调查人员了解事件详细过程后,只处罚了他18000块钱。他说自己不小心做了案子,实在对不住很多人,因怨成疾,又到医院里花了近万元才把身体调理好。这样一来,因为稀里糊涂的一把火,把他几年的纯收入弄了个精光。由此,他得出结论,这辈子钱多钱少都是命里注定的。我听了之后,见他认命的样子,就劝慰他说,这不单是你的定数,也许是大山的命运吧,茂密的山林不知有多少的年月了,终究逃不过人间的劫难,你点火成灾,仅仅是必然事件里的偶然事故罢了,不要想得太坏,生活还要有信心。堂哥嘿嘿一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毒蜂
不知是近二十年来气候变异,还是农村使用农药过于泛滥的原因,家乡与临近周边因毒蜂蜇死人的事件不断在升级,近两年已经有七八例。我从来不知道大黄蜂或蜜蜂的毒性会有如此强烈,小时候的记忆是,即便被黄蜂蜇了,最多是肿一个包而已,如果是小蜜蜂发动攻击,顶多是增添几处痒痛。现在的蜂不蜇而已,一蜇就死人,真是叫人见蜂变色。一个堂嫂告诉我,我的堂四叔去年上附近的小山砍柴,不小心招惹到蜂窝,幸亏他躲避得快,才没有让群蜂锁定到致命部位,不过,黄蜂显然进化得越来越聪明,就在四叔松开抱头的手,抬眼看有无危险时,一只大黄蜂立刻冲过来,在他左眼球上狠狠蜇了一下。附近放牛的人立刻听到一声惨叫,跑过去一看,堂四叔已经倒地人事不醒。原来黄蜂那一下已经把他的眼球蜇破,毒液注入眼球,刹那间就把堂四叔放翻了。后来被闻声赶来的另几个人小心翼翼地抬回家后,堂四叔卧床有十多天,命虽然保住了,左眼却因毒性影响,完全报废。前些天我送了点钱给他时,他颤颤巍巍地指着左眼睛,用沙哑无奈的声音说,坏了,坏了……。我借光看着他肿大发白坏死的眼球,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盖房
站在山坡上俯瞰乡村,可以看到远近的红砖水泥新房盖起了上百间。这是近五年来我们村子发展的真实状况。但是,盖房的人百分百是中青年,他们这些年在广东打工,靠省吃俭用积了点钱,回来就选地盖房。他们很少将自家老房子拆了重盖的,主要原因是过去盖房时对道路交通没有做规划,老房子之间只能挑水通过,而且以泥路或石板路为主,不适合现在一般的车辆通行。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前年村里捐款集资修了一条水泥路直通省道,稍有经济头脑的人便买了路边的田土做房产,因此新房兴建的发展轨迹主要是顺路而行。据说离路渐远的田土,买卖价格是每平米80至50元,临近的价格是每平米80至120元不等。最贵的要数学校旁的田土,因为旁边有井和水库,水的供应有充分的保证,房地价格藉此达到了每平米200元左右,而且价格还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不过,也有人统计过,沿路盖的新房多数是建在一些老坟上,有些甚至房前房后都有白坟,非常不吉利,近几年来,住新房的死亡率差不多达到70%,而且多数是30岁上下的青年。他们的死因,基本上属于意外,如被车撞,或在城市做基建时从高楼工地上掉落,或因矛盾自杀他杀而死,等等。比如和我小时候玩得很好的一个堂哥,他不信邪,将房子建在老坟旁,结果去年和他二姐夫在东莞做装修帮别人买材料时,被道路上出勤的警车全部当场撞死。我并没有亲自查验过这种统计是否完全准确,但是,有一天与村支部书记谈话时,确实也说到这方面的事情,有点怪异。基于这种担心,自今年开始,老村里没有坟地的地皮价格也开始上涨起来,有年纪大一点的前辈甚至对我开玩笑说,你是老板,可以拿笔钱把老房子都买下来,然后平整,道路与房样重新规划,建美观实用的标准房群,赚得一定很好。我苦笑着答,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经济危机,要我投资?还是先把我卖了吧。
灾运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世界上有运气这回事,有些事情却是显而易见的,无法用现有的科学逻辑概念来解释。曾有古话说,祸不单行,这四个字,言简意赅,充满着警示或告诫的意味,包含了伤痛的人生体验。在我三十年所接触的人中,最糟糕的灾运要数我的一个堂哥全家。他的父母英年得绝症早逝,留下儿子三个,女儿两个艰难地生活着。堂哥本来生有一对非常聪明漂亮的儿女,读小学时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成绩常居全班全年级第一,结果儿子在上初中时,发现患有肾炎,全身浮肿,死了。女儿则读书时被人性侵犯后杀死。堂哥当时为了治疗儿子的病和追查女儿的死因,外出打工,在一家碎石场干活时,却被石头砸断了双脚,治疗了近两年才恢复行走。这几年,堂哥的二弟不知所踪,大妹子和三弟都意外死了,二妹则在守寡的同时,又染上了大病,经济负担极为繁重。另据传,在堂哥外出务工时,只身在家的堂嫂晚上也曾遭遇不幸,被流窜而来的案犯侵犯过。唉,面对堂哥的一大家,我真不知该说什么好。
计生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在农村一直抓得很紧。不过,从现实的状况来看,很紧这两个字,对于富人与穷人,有着很大的区别。生活富裕的家庭,多生几个孩子,就是多几重欢喜,对于上门而来的乡镇干部,他们是不怕的,多拿点钱就打发走了。生活贫困的普通家庭,多生几个孩子,就是多几分担心,对于不请自来的乡镇干部,他们特别惊恐,东凑西借的钱仍然不够处罚时,就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逃得远远的。否则,按照乡镇里的大型恐怖标语“谁超生,谁就无立足之地”,“死了都要抓起来结扎"。农村因为超生,引发的恐怖事件有很多,由于上级下达的计生指标任务重、工作执行起来艰难,乡镇干部不免便有简单粗暴的做法。比如强拆超生者的住房,打烂其住家的所有用品,抬走其豢养的生猪等等。这些不当行为,导致的党群干群对立意见很大。曾有一个生有五个孩子的表嫂给我讲述过她逃避计生的艰苦惊险经历。一般生两个孩子,农村管得较少,当她怀上第三个孩子时,晚上听到消息,可能有乡干部带人来抓,于是和表哥立马卷了两件衣服,带上钱和冷饭,拖着两个孩子就走。结果他们前脚刚走,乡干部就带着四五个人气势汹汹地来了,看到人不在,就用铁棍把大门、窗户打烂,还把家里制酒的水缸捣上几个窟窿,然后东张西望地离开了。表哥表嫂其时和孩子躲在几十米外的茅厕偷偷观看,两人用手捂住小孩的嘴巴,不让出声,情形很象当年百姓在躲日本鬼子。看到乡干部们带人走了,他们过了好一会儿才敢出来。他们深知乡干部吃这碗饭也不容易,而且别人有文化,决不是吃素的,做事也特别狠。过去走访还要事先打招呼,现在,完全可以用恶扑一词来形容。乡干部知道白天难见到人,于是多数在半夜时带上家伙,静悄悄地包围,然后再拍门抓人。——抓捕成功率当然会高很多。表嫂说,因为熟知乡干部的一贯做法,所以就特别小心,当她怀上第五个孩子时,她是先把其他孩子先寄养到姐妹家,再独自一人到深山的一个破庙里躲的,表哥每星期送一次米和腌菜给她,她叹息说,在那个破地方,把什么苦都吃遍了。下雨时到处漏水,打雷闪电时怕得全身发抖,有次睡着后突然惊醒,发现有蛇从脚边滑过去,还有几天,风刮得特别厉害,呜呜不断作响,又象有人在哭,也象有人在叫,素来怕鬼的表嫂吓得是六神无主、魂飞魄散。更要命的是有一次,一帮登山的青年去探险,她以为被乡干部们发现来抓,赶紧跑到几百米外的山涧,想也没想就蹲到涧水中,用长茅草遮住头部,后来瞧见别人摄影走了,才瑟瑟缩缩从水中爬出来,全身冷得惨白惨白。幸好的是,胎儿没有受什么影响。最后在附近几里远的山野人家的老婆婆帮助下,艰难生完第五胎,她是说什么也不同意再生了,表哥这才作罢。至于为什么要生这么多孩子,一些和表嫂同年纪的人回答说,多一个孩子,多一份希望。别人有钱的,子女都生活好,有依靠。我们没有什么钱,没什么依靠,要致富需要人力,如果孩子听话,学习成绩好,或许有机会弄个一官半职,那时,全家就都盼出头了。而且,如果只是生了女孩,没有男孩,无法传宗接代,会对不起祖宗,要被人瞧不起的。今天辛苦一点,今后总会好起来。你没有看到么,现在村里镇有有势力的,哪个不是儿子多?人多力量大,儿子多拳头大,做什么事都不会被人欺负啊……。
村官
听一个刚任职于某乡领导的朋友说,我们村里前几年是搞过村官竞选的。他的一个亲戚恰好在村里,于是请了我们乡的主要领导吃饭,席间打招呼说要乡领导安排一下村委会人员竞选,把亲戚的名字排上去,靠在最前。乡领导点头答应了。果然,竞选开始,他的亲戚名字出现在最前,不过,这还是没有帮到忙,这个出名的亲戚落选了。原因是有人举报他有生活作风问题,而且证据充分。乡领导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了村里选举得出的另一种结果。事后,我那个任职于某乡的朋友说,他还是查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他亲戚的,而是我们乡领导和现村里的负责人关系很铁,村里的负责人很会用特产处理上下级协作关系,因此,竞选结果其实早已经确定,意外的是他自己不小心,白花钱去踏了这趟浑水。我听得哈哈一笑,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你新任职,不要光顾谋势力,得为百姓做点实事才行。他显然有些忘乎所以,说,做实事?现在乡里有谁能够做实事?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到处都是刁民,给他们做什么实事,无异于自找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唉,你的书生气太浓了。现在是什么时代、什么社会?我哼了一声,你小子是吃了皇粮就变了质,思想大大的坏,刁民?你自己不是从农村出来的?别忘本啊。
打工
在农村,除了买六合彩、赌牌九,谈得最多的事就是打工了。只要有年轻孩子,基本上每家都有在外打工的。这当然是一个好事,比起过去全村男女老少挤在一块争田土、争引水灌溉,搞得头破血流、鸡飞狗跳、你死我活,外出打工挣活钱,是大大缓解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但是,在庞大的打工队伍中,可以发现一大帮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大约在十四五岁,初中还没有读完,家里没有银子供养活了,就跟一些年纪大一点的人走,去大城市里做苦工。奇怪的是,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统计数据中,总发现不了这样的数据。农村打工者还有很明显的特点,男性做力气活、高风险的比较多,比如搞城市基建,拆房、盖房一类,还有采矿、挖煤、挑煤等等,女性做工厂封闭式低工资劳务的较多,年轻且稍有姿色的,保守一点的就做一做保姆,跑一跑销售;隐蔽一点就被选去做咨客,在夜总会或酒吧或按摩、洗浴中心工作;放开一点的干脆就做了富有当权者的情妇或二奶、三奶。无论怎样,农村不少人已经在伟大国家的改革中更新观念,笑贫不笑娼的意识深入人心,深受鼓舞,也使人深受鞭策。只要每月或每季度有钱寄回家,过年时再多给一点,在农村守家的父母,才不会去管自己的孩子在外做什么呢。做守法的好公民?谁见过几个守法的政府官员,那都是忽悠人的。他们把一套规则弄出来,让你钻进去受罪,他们自己却常常逍遥法外,依靠非法的事情大挣大赚。谈到这些问题的深处,我总会皱起眉头,叹息人心不古,世事多艰,不知人间堕落如此。
相亲
这似乎是一件喜事让我碰上了。我的一个表侄女,小时候见她鼻涕成灾的,近二十年不见,已然长得落落大方,优雅素净。虽然无倾城之貌,总算也有社会青年招惹一二。才到老家没有两天,表哥表嫂就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你有时间,明天帮我看看一个客人。我说什么客人,表嫂抢先说,就是给你侄女处对象的。前段时间有几里外的媒婆来谈过了,青年的家里条件还可以,有两兄弟,父母是开煤场的,有两栋房子。据说这个青年在外面打过工,想必是见过世面,有点技术的,我们不懂现在的年青人,你帮我们把把关,不要让媒婆骗了。我说,成人之美的事,我还是可以做的,何况这是侄女的终身大事,我会观察了解一下。于是,第二天中午,媒婆说的那个青年来了,站在外面,一问年龄,十九岁,比侄女还小两岁呢。我看他穿着大裤头,头发长长乱乱的,手指上戴着两枚戒指,说话时眼珠子骨碌碌乱转,总好象走神的样子,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这家伙有点糟。按理,农村毕竟还是传统型的社会,这小子既然知道到女方家处对象,穿着就该好比面试,如此随便而且简直如周星星同学一般,真叫人不放心。于是提问他在外打工,主要做什么,有多长时间,他倒是愣了一下,半晌,从裤腰里掏出一包烟,独自点一根,吐一口烟后说,没打多久,就是上上网,大约半年。我说你在网吧打工,对网络构建比较熟悉吧。他立刻涨红了脸,说,没有在网吧打这种工,就是玩《传奇》类游戏,帮别人炼炼武器。哦,哦,我明白了,原来这家伙是个玩家。我转话说,有半年时间,你自己有什么收获,或者说你通过练级,挣到钱了么,他呐呐说,大约挣了几百块吧。不过,我也不常玩的。我现在对淘宝很感兴趣,准备在网上开一个店子赚钱,我看到有一些人都挣钱了。我说你对电子商务很感兴趣,这是潮流。准备怎么开店呢?他弹弹烟灰,想一会说,这个嘛,我还没有完全想好。不过,开店应该很容易,买台电脑、接入宽带,租个门面,再进点货就可以了。说到这里,青年拿出山寨手机看了看,说,我有朋友叫我下午到外地去有事,我要走了,一边说一边动身,不等我叫表哥表嫂出来挽留,一个人忙着走了。表嫂听到我的声音,出来很是诧异,问,怎么就走了。我说,我还没有说什么,他说下午有事啊,先走了。表嫂哦了一声,再问,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我回答说,才几分钟,真不好说,说话应该还是老实的,相貌看不清楚,只是关于文化、技术及生活打算,目前了解还是不多,你们有时间和媒婆去看看家里情况。表嫂听我这么说,她不作声了。我问,侄女和他见过面了么,表嫂说,好象见过一次吧,印象好象不怎么样,而且,第一次见面,青年家里就要留吃饭、给订金,可把她吓坏了。她回来说,对他们家里老二还感觉好些,这个老大有点乱。我笑着说,老大不行,那就谈老二吧。表嫂骂道,哪有你这样做叔叔的,老二年纪更小,才十七岁,那怎么成?我说附近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呢?表嫂答,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农村年轻一点的,都跑出去了,让女儿嫁远地方,你表哥又不同意,家里毕竟需要人手嘛。否则,田土怎么抓,不象你们城市有文化的,坐在办公室就有钱,我们得多几双手才行的。这个老大也许差一点,可能还得将就着吧。——你说得是,你说得是,深怕表嫂拿古老道理教训,我赶忙同意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