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新感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9:41:04

读论语新感悟

2010.3

 

作者自己读论语和听人家对论语(主要是百家讲坛)的感悟,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他们对论语的解释始终令作者有疑惑,感到人们对一种文化的理解范围有些狭窄,认为达不到正确理解的境界。虽然他们自己认为达到了最高境界,或者得到社会的很高的评价,但是都避免不了留下很多瑕疵。

这一片中讨论论语中的一篇文章。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对此文章来说,是稍有文化的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论语的一个经典文章,对此解释的翻本不知有多少,但是都没有超出人类文化的范畴,可惜。如果追索中华文化源头及世界文化范畴内研究论语,感悟不同了。

首先要铭记的是,人类的正宗文化都是神传文化。

孔夫子的《仁义礼智信忠恕》等不是有人教他的,也不是在世间学得到的,是他先天具有的,所以没有后人超过他。如果不信这一点,读论语一万年也不过如此,超不过互相辩论的境界。

《十五立志于学习》,则可理解为孔夫子来这个世界后学习当时人类的文化,不然他的道法—“论语”无法铺展开,因为人理解不了神界直接带来的文化。

《三十而立》,则可理解为他的理论体系已经成立,可以铺展开。在这一部分 我们可以看一看全世界大三教中的二教的情况。

佛教中记载,释迦牟尼30岁时在菩提树下不吃不喝48天苦禅,第49天豁然开悟,明白宇宙的法理—佛法。这期间释迦牟尼经过了很多魔鬼的试炼、考验、迷惑等,终于成佛,从此开始传佛法。

西方圣经路加福音四章记载(其它书籍也很多),耶稣也近30岁时,在广野里修炼40天(圣经里叫它魔鬼的试探),即魔鬼的考验后,开功开悟,明白了宇宙的法理(也属于佛法系统,而孔夫子为道法系统),从此开始布道。

佛经故事和圣经故事如出一辙。实际孔夫子和老子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自己的详细故事没传出来而已。论语也是弟子们靠记忆写下来的,非孔夫子的亲自著述。

但是这些下凡神开功以后不是一下子达到顶峰,而是随着他们的不断修炼,逐渐提高层次的。一般初次开功以后知道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一切现象,想起自己来世前准备的事情。看圣经中耶稣殉难前做的祷告就明白了。

继续论语吧。孔夫子上层次好像慢一些,四十受到魔鬼的试炼而不惑,五十明白了自己下凡的真相。其后比较易解,不在探讨。

论语讲的层次很高,也适合不同层次的人们,这是论语解释有很多翻本的缘故。

普通老百姓看,15岁学习,30岁成家立业,40岁明白人生,不在彷徨。50岁已经知道自己的一生已经定格了,农民就是农民,干部就是干部,富翁就是富翁等,他的文化水平也是到头了。60岁了,看儿子的眼色生活,得听话,不能由自己做主,所以叫耳顺。…

大臣(领导者),15岁学习,30岁成家立业,说立业,你在权利系统有一定的自己的空间。40岁了,已经权利很大了,知道了如何保护自己已经得到的权利,在权谋场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不惑了。50岁了,权利也达到了该达到的顶峰了,明白了自己是县长、市长、省长或者局长、处长、厅长等等。

但是修练人不同,他是模仿着孔夫子走,不是学他的学文。

谈论到这儿,作者自己也没啥继续写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