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别菊花贡菊、滁菊、亳菊、怀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06:28:01

怎么区别菊花贡菊、滁菊、亳菊、怀菊
肝火有点旺,眼睛有点涩痛
患者性别:
29岁发病时间:1天
化验检查结果:
化验检查结果:

  
该问题的相关标签:  
我来回答:
可输入

10000

个汉字视频回复  音频回复  
健康币医生意见参考区
全科医生赖绍进
主治医师
医生认证:
信用度:2031
健康币医生医生详情向其提问回复时间:2009-9-26 21:37:27投诉

长江以南产区的杭白菊,贡菊是以饮用为主,也称为茶菊,还有就是野菊米.

而长江以北产区的滁菊,亳菊,济菊,祁菊,怀菊均以药用为主,也称为药菊.

菊花入药功效基本相同,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各有侧重,大可不必这么在意.
茶菊一般超市,茶店有售.药菊要到药店能才买到.

没开花的,目前主要两种,一种是胎菊,杭白菊的一种,味道与杭白菊差不多.一种是产自浙江遂昌的野菊米,跟绿豆大小.味道有点呛.
这几年怀菊的市场不好,且是入药,不作茶饮,市面上几乎看不到怀菊的影子.

关于汤色,当季的一般是黄绿色,要是时间长了一点,或者保存的不大好,就成黄色.但问题不是很大,不起太大的决定因素.

贡菊与怀菊差别很小,怀菊总体花要小一点.没有实物对比很难分清.
但你买的花蕾应该不属于此二者.

预约医生我要评论【您对该回答有新的观点请及时进行点评】该回复暂时没有评论!专业会员交流区
钟爱中药
信用度:14
医生详情向其提问回复时间:2009-9-26 21:42:45投诉

贡菊,别名徽州菊.来源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安徽歙县,滁县.本品呈扁圆形或不规则扁块状,花序外层为舌状花,习称“花瓣”,花瓣层次较多,达5~8层,紧密排叠,单一花瓣细而厚,类白色.中央由多数管状花聚合而成圆盆状,习本品的特征.气香,味苦.为药菊中最佳品.
滁菊,来源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安徽滁县.本品形态近似贡菊,直径1.5~2.5厘米,花形略细,舌状花瓣略短而疏,微狭,白色或类白色.花心细而紧密.苞片淡褐色.花身稍松,气香,味苦.制稍次于贡菊.
亳菊,来源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安徽亳3县,涡阳.本品呈不规则球形压扁状,直径2~3.5厘米,舌状花瓣层次略少,单一花瓣长而细,紧密,类白色,间有紫红色,常有散瓣.管状花主淡黄色.
怀菊,来源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河南沁阳,武陟,博爱.本品近似滁菊,唯花形略细,直径约2~3厘米.舌状花瓣层次较少,长1~1.8厘米.身较松疏,散花较多.花呈类白色间有紫蓝色.质松而柔软.气香,味苦.

预约医生我要评论【您对该回答有新的观点请及时进行点评】该回复暂时没有评论!网友交流区
圈藤
信用度:22
用户详情回复时间:2009-9-27 13:50:20投诉

贡菊 贡菊主产于安徽歙县,栽培山区,头状花序的舌状花白色,中心管状花少或无.贡菊于清.光绪22年(公元1896年)由徽商从浙江德清引入〔1〕.“德菊”建国后逐渐失种,1982年实地调查时,已无种植,访问原主产地德清县塘栖(今属余杭县)60岁老人,也未见当地种过茶菊了.据1932年罗迪先《德清新县志》〔2〕载:“菊,绿心白瓣,气香味甘,历久不变,下舍,雷甸多种之,今名德菊.”绿心与贡菊相似,而与现今杭菊的黄心(管状花多)显然不同.
1981年调查中了解到,歙县岔口在50年代曾种有“银菊”,花心绿色,花瓣全部带淡绿,叶比贡菊大而厚,产地收购价高于通常的贡菊,后因花农地归集体而失种.该品种可能保留了早期“德菊”的较多特征.
1981年调查还发现,贡菊产地普遍混栽一种“资菊”,资菊产量略高,生长期短,作为补苗之用,但头状花序内有绿褐色鳞片,色次质差,收购价低.1997年调查了解到,产区的资菊早已全部淘汰,菊田内为品种统一的“贡菊”,质量稳定.
杭菊 杭菊是以茶菊开始种植,其中的“德菊”演变成了“徽菊”(即贡菊).清朝时,茶菊在浙江就有诸多品种,产于余杭良渚的黄者有“高脚黄”,“紫蒂盘桓”,白者有“千叶玉玲珑”;产于海宁的白者还有“金井玉栏杆”〔3〕.后来主产地逐渐向北推移,在桐乡形成全国最大的药用菊花基地.
1982年在海宁调查见到的杭白菊的3个品种:小白菊(当地原始种),湖菊和大白菊(又称“洋菊”),据说大白菊引入当地才数年.当时调查未见杭黄菊种植.1997年到杭菊主产地桐乡市调查,杭白菊3个品种均有种植,湖菊,当地称“软杆”,种植面积最大,被认为品质最好;小白菊,当地又称“硬杆”,“小洋菊”,种植也较多;大白菊,当地称“洋菊花”,仅零星种植.花农们介绍,洋菊花大,采摘方便,但品质差,难以出售,往往混入湖菊或小白菊中.调查中发现杭黄菊的小黄菊因价格低于杭白菊,已不再种植,只在田头埂边留了一点种苗而已,而大黄菊未收集到标本.
关于大白菊来源,查阅《增订伪药条辨》〔4〕白菊条中云:“厦门出者曰洋菊,朵大而扁,心亦大,气浊味甘,更次.”此处的洋菊与大白菊从名称,花的特征,品质均吻合.从调查得知,大白菊在杭菊产区虽有花大易采,产量高等优点,但产地一直排斥,可能是近代才引入的品种,与曹炳章介绍的厦门洋菊也许有密切关系.
滁菊 滁菊原产于滁州,定远,解放初,主产地迁移至全椒县马厂一带.50年代的滁菊品种为“老滁菊”,特征为植株散伏,头状花序大,舌状花稀疏,开花少,产量低,亩产仅15~25kg.60年代被选育出的“新滁菊”代替,60年代滁菊主产地已在全椒县,所以也有称新滁菊为“全菊”.新滁菊植株直立,头状花序略小,舌状花稠密,花朵多,亩产可达70~80kg.从60年代起,在滁菊主产地全椒就再也未见过老滁菊.1981年到滁县,全椒调查,走访了老产区,已无法寻找到老滁菊的踪影.
70年代滁菊产地出现了品种退化,退化的植株茎,花均变紫,舌状花减少,质量与产量显著下降,尤其在连作的地中更易出现.80年代该退化的品种逐渐淘汰.1997年和1998年两次深入产区调查,现在的滁菊花色纯白,品种单纯,商品质量稳定.
亳菊 亳菊产地主要种植的品种为“亳菊”,特征是头状花序小,舌状花多,管状花少,花序内有鳞片.另外,产区还有一种大花的品种,当地称“大马牙”,又叫“臭花子”,特征是头状花序大,有较多的管状花,花序内也有鳞片.该品种一直被视为劣质品种,医药公司和药商均不收购,近年来在亳州药材市场上经常可见,但售价极低.
关于亳菊的质量,古今有截然相反的评价,如《百草镜》〔3〕云:“甘菊即茶菊,出浙江,江西者佳,形细小而香,产于亳州者不可用,白而微臭.”《本草正义》〔5〕菊花条亦云:“杭产白色之小花,则气味醇静……若白色大花产于古亳者,气味殊觉辛烈.”现代普遍种植的亳菊花小,气清香,被认为在药菊中品质最佳〔6,7〕.不同的质量可能是不同时期栽培的品种不同,早期为大而微臭,气味辛裂的“大马牙”品种,近年则为气味清香,花小的“亳菊”.
怀菊 河南的药用菊花可能栽培最久,早期的邓州黄,邓州白可能是药用菊花后期选育出来的品种的始祖.怀菊是四大怀药之一,久负盛名.1997年到怀菊产地武陟县调查,了解到怀菊有两年品种,一曰“小怀菊”,花序小,色白,管状花少,被认为质量好,其性态与亳菊相同,1998年与亳菊同地栽培观察也得到了证实;另一品种为“大怀菊”,花序大,中心管状花多,舌状花先黄后白,不同于其它品种,是1个独立的品种.
1.6 济菊 济菊主产山东嘉祥县.1997年到产地调查,收集样品并引菊苗栽培观察,与“亳菊”形态特征相同.当地医药公司介绍,嘉祥的菊花是清朝时引自亳州.
1.7 祁菊 祁菊主产河北安国,1989年和1997年两次收集药材样品,通过观察,与“亳菊”一致.
1.8 川菊 川菊主产四川中江,近年来已失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