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爱教基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6:12:57
爱 教 基 地
镇海中学凭借得天独厚的历史遗留的人文景观,近十年来耗资近200万元,修复校园内海防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处,其中有3处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v 泮池——裕谦殉难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宫泮池,始浚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建泮水桥于其上,1990年由镇海中学重建。
1841年10月10日,中英鸦片战争镇海口之役,镇海失陷,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裕谦(1793-1841,蒙古镶黄旗人),投泮池尽节。为中英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封疆大吏中唯一亲临战场以身殉国者。
查看详细内容

v 吴公纪功碑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系镇海士民纪念吴杰诞辰百周年集资建造,四柱歇山顶,亭中建碑。
吴杰(1837-1910),字吉人,安徽歙县人。中法战争前夕,调任镇海口炮台守备。清光绪十一年正月十五日(1885年3月1日),法军进犯浙江镇海。时吴杰在招宝山威远炮台亲发大炮,重创法舰,击伤法舰司令孤拨,法舰不敢再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复领镇海口炮台,三署总兵,一护浙江提督,皆有声。
查看详细内容

v 俞大猷生祠碑——都督俞公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俞大猷(1504-1580)明代抗倭名将,福建晋江人,历任参将、总兵等职。当年转战东南诸省沿海,战功卓著,与戚继光齐名。
明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浙江,镇海深受其害。俞大猷调防宁波、绍兴、台州、温州四府,常驻镇海。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俞率水师追捣镇海口外沥港(今舟山市金塘岛)贼巢,用火药喷敌寨,倭贼落荒而逃。经四天奋击,倭巢尽毁,又乘胜追击,连败贼于普陀、昌国、观海等地。斩杀生擒四千余人,还有许多落海溺死。从此倭贼不敢再犯镇海。第二年,俞大猷升调直隶副总兵,镇海百姓请留不成,就在城东镇远门内建立都督俞公祠,并立碑四方,记其功绩。1994年学校扩建田径场拆迁周围民宅时,发现俞公祠遗址及碑。碑迁梓荫山东南麓,旁又建亭以纪念。查看详细内容

v 卢镗字迹碑
卢镗是明代著名的抗倭将领。熟知兵法,智勇双全。在浙江、江苏沿海奋战50多年,身经数百战,俘斩倭寇万余人。
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他以都督衔守御镇海,时年近七旬。根据他抗倭经验,力主在招宝山上建筑城堡。请示上级后亲自经办,军民努力半年,1562年城堡竣工,名叫“威远城”,在里面屯兵设火器守卫,从此倭寇不敢接近。不久,一股倭贼从海路过镇海口,卢镗率军从这里杀出,斩杀倭贼数百名。这座威远城后来在鸦片战争和抗法战争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卢镗驻镇海时,他书写“流芳”两个凝重大字,刻石立碑在当时学宫内的泮池旁边,激励自己和将士们抗倭卫国的意志。
查看详细内容

v 林则徐纪念堂
林则徐(1785-1850),福建候官人。1838年(道光十八年)在任湖广总督时,禁止鸦片,成效卓著。次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与总督邓廷桢协办将英美烟贩237万斤鸦片在虎门销毁。1840年任两广总督,英国挑起鸦片战争,林严密设防,使英军无法得逞。后受投降派诬害,被革职。1841年5月,派赴浙江,协办海防。
林则徐从广州日夜兼程,6月10日直抵镇海,下榻梓荫山麓蛟川书院。当时他无正式任命,但他不顾个人荣辱,在官员陪同下,四上招宝山、数出镇海口,不避艰险,察看形势,对炮位安设、海防加固提出许多具体意见,加强了镇海的防务。
7月13日,裕谦风尘仆仆赶到镇海。正当他俩共商抗英大策时,林则徐流放伊犁的谕旨传到军营。次田,他强抑悲愤,悄然离去。三个月后,镇海陷于英军之手。
1994年,就在当年林公住过的地方,林则徐纪念堂落成,作为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永恒纪念。
查看详细内容

v 古炮群
在梓荫山上,有六尊古炮围护在吴公纪功碑亭的周围。这些面向东海、昂首屹立的古铁炮,是镇海军民不畏强暴、勇斗外敌的见证。
碑亭前是二尊短筒炮,在一尊的背部,铸着“道光二十一年九月,重一千六百斤,身长五尺八寸,受药八十四两、弹子一百三十六两,浙江局造”等字样。另一尊同一规格,因炮身铁锈严重,原有的字被完全腐蚀脱落了。它告诉我们,这炮是在鸦片战争最激烈的时候,由浙江炮局赶制出来,运到镇海投入反帝战场的。
碑亭左右有四尊大炮,二尊炮身粗圆,比前面的大一倍以上,估算重量在四千斤左右。另二尊是当年进口的大炮,炮身细长、光滑,重约约在四、五千斤之间。在一尊背部有一“僧帽”加洋义的图案和“1842”字样。说明它在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曾揍法舰,发挥过威力。
查看详细内容

v 抗日将领碑
梓荫山顶的石岩上,至今还留着“日涉成趣”四个大字。这是当年血战日寇的194师师长陈德法守卫镇海时,题写并刻于此的。
陈德法(1900-1975),浙江诸暨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曾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日。后任194师师长期间,驻守镇海。1940年7月17日,日寇从海上入侵城关和小港,陈德法率部奋起抵抗,并且说服宁波最高指挥官86军军长收回要他撤退的命令。经几昼夜浴血奋战,终将登陆日军全部驱逐入海。陈旋为宁波防守司令。1949年9月,陈任第二军副军长兼迪化(乌鲁木齐)警备司令时。随陶峙岳将军起义,任人民解放军第九军副军长,1975病逝。查看详细内容

v 大成殿
原名孔庙大殿,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985年)。1130年毁于兵,1195年县令韩永德再建大成殿于今址。后设讲堂,数经修茸。至清光绪五年间,邑人盛炳纬等集捐修此殿,又浚殿前泮池,缭以石砌,跨三桥曰泮水桥,镇海县学设于内,里人称为文庙。1911年,盛等再集资兴建镇海县中学堂于殿东侧,规模颇宏,然毁于战火,1945年抗战胜利,镇海县中复学于文庙。大成殿曾为历代抗击外侮时将领会晤之地。
查看详细内容

v 梓荫阁
梓荫阁,原名文昌祠,始建于北宋,为历代名人以文会友的地方。南宋教育家朱熹曾在此讲学。
清初,祠内设火攻局。鸦片战争时,局内技师们在此研制火炮。
林则徐来到镇海,他懂得要对付英军必须要有自己的坚船利炮,对镇海研制火炮表示极大的兴趣。他五次来到文昌祠内的火攻局,拿出从广州带来的焦氏《炮书》,与精通西洋算法、巧于设计的龚振麟、汪仲洋等悉心研究。在工匠们通力合作下,创造出铁模铸炮的新技术。不久,一批铜炮和大铁炮诞生了。经过试验,火力效果很好。后来,又在这里,龚振麟发明了能使笨重的炮身转动自如的"磨盘架四轮地车",还设计出土洋结合的车轮驱动船。后祠毁,1911年重建,并改今名。
查看详细内容

v 蛟川书院古牌楼
蛟川书院原座落于梓荫山下鲲池畔。清乾隆八年(1743年)由罗汉堂改建,清乾隆九年(1744年),邑令杨玉生题额建牌楼,乾隆十一年二月(1746年)正式落成开课。数十年后,浙江巡抚常安改其名为鲲池书院。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曾在书院下榻一月余,筹划抗英大计。时移世易,书院建筑已毁,唯牌楼遗物尚存。
查看详细内容

v 摩崖石刻、三石将
勒于梓荫山东面石壁上的“惩忿窒欲” 四大字,每字四尺见方,苍劲有力,近观远望,蔚为壮观。左旁小字,嘉定庚辰山西冯枋书。下面一批小字,据《县志》记载,为别驾(周瑚)于明嘉靖甲辰〔1544年〕所书,学博曹一和刻。梓荫山西麓石璧上,有清嘉庆九年(1804年)陈士骏等一批文人学士于迎秀亭玩月衔杯题名纪胜石刻。
建于宋皇祐初(1049年)的铁观音寺殿后的四石将相传自海漂流而得,兴建体艺馆时,三石将出土,另一不知所终。
查看详细内容

v 柔石亭
柔石(1902-1931),“左联五烈士”之一,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县人。由于家境困难,十岁才上学。1918年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参加新文学活动。
1926年春,他来镇海县立中学为国语和音乐教师,后来又任教务主任。小说《二月》的创作同这段生活有密切的关系。1931年2月,被反动派枪杀于上海龙华。
1992年,柔石亭落成。其长子赵蒂江题亭名。
查看详细内容

v 朱枫烈士纪念楼
朱枫(1905-1950),女,原名朱谌之,字弥明,浙江镇海人。1927年毕业于宁波女子师范学校,1938年至1944年,先后在党领导的桂林、重庆、金华、上海“新知”书店办事处工作。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底受命由香港赴台,执行秘密使命。1950年初由于叛徒出卖,被敌人逮捕,同年6月10日被害于台北。
1995年,在烈士故居,朱枫烈士纪念楼落成。
查看详细内容

v 困斋亭
张困斋烈士,镇海县中29届。1934年在上海加入左翼社联,1935年参加革命,加入抗日武装自卫会,1936年和其他同志发起成立上海银钱业联谊会,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到江南游击区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曾主编机关刊物《江南》。不久返回上海从事地下秘密工作。
抗战胜利后,张困斋负责中共上海市委机关的掩护工作,任上海地下党电台负责人,1949年5月7日在上海就义。
查看详细内容

学校概况
办学思想
校园网络
爱教基地
富的基金
镇中影集
学校领导
组织机构
镇中简史
校务公开
家校互通

备案序号:浙ICP备05032810号
浙江省镇海中学 | Email:admin@zhzx.net.cn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鼓楼东路32号 邮编:315200
Copyright © 2000-2010 zhzx.net.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