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語」進軍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6 02:51:16
李集慧
荷蘭一間公司前日開通Chinglish.com (可漢可英網站),是全球首個提供電子郵件漢英互譯服務的網站,宗旨是「打破中西溝通藩籬」。Chinglish 由「Chinese 」和「English 」合併而成,在此處是英漢互譯之意,一般則譯成「中式英語」。
該個網站也對一些典型的中式英語作出了「準確」翻譯,例如「long time no see 」,是「好久不見了」,連「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也曉得是「人山人海」。
為了迎接○八奧運,北京當局全力清除街頭的中式英語。但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不少中式英語其實已走向世界。位於美國的全球語言監察機構曾經指出,去年該機構登記了兩萬個英語新詞,其中高達兩成是中式英語。如「drinktea 」,即等於「closed 」,是店舖打烊休息的意思(原意是飲茶),「torunbusiness 」則是「營業中」。
這些中式英語都別有一番情趣,但另外一些則聽起來十分刺耳,如北京給傷殘人士用的公共廁格,標示「deformedman 」(畸形人);「kweerboy 」則是香港人所指的「基佬」。
據統計,《牛津英語辭典》中,源自漢語的辭彙有一千多條,未登入辭典的更不計其數。「kung fu 」(功夫)、「kowtow 」(叩頭)、「dim sum 」(點心)、feng shui (風水)、「ketchup 」(茄汁)、「typhoon 」(颱風),大家都耳熟能詳。「bok choy 」(白菜)、「chop chop 」(趕快)、「cumshaw 」(賞錢,源於廈門話的『感謝』)、「chow mein 」(炒麵)、「taikongren 」(太空人),則很多人可能不知所云。
據考證,中式英語起源於香港,其後在上海租界發展,並以英租界邊界洋涇濱的名字稱為「洋涇濱英語」,「san q 」(謝謝)即為著名例子。不少中式英語源於對英文的一知半解,但也有一些是故意製造的「語言幽默」,如「five flowers eight doors 」(五花八門)、「moon under old man 」(月下老人)、「You go see see 」(你去看看)、「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ur to see see 」(我要給你點顏色看看)等。當然,這些都難登大雅之堂。
2006年11月2日  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