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事实说服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6:11:22
发表文章
请用事实说服我
2006-11-01 13:31:07
大中小
看了许多新闻,发现有不少的稿件在交待人物、时间、地点时用模糊概念比较多,有的稿件提出的问题特别有力,但在事实部分却比较含糊,事实不清晰容易使人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首先,新闻是报道事实的。什么是事实?作为新闻的事实就是社会上发生的可以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再现的事情。比如:你要说有人“把陕西各县市政府办公室的人叫来开发行会,实际就是叫别人旅游,变相腐败,换来别人帮着搞发行,谁搞的好还发奖。”就应该说明是几月几日,在什么地点开的会,会议都安排了哪几项议程,让别人帮忙搞发行的具体规定是怎样写的,发奖的标准是什么。如果这些不说明白,只是说“实际就是叫别人旅游,变相腐败,”这就有点贴标签、扣帽子的意味了。
再就是新闻事实不等于社会现象,很多现象社会上的确存在,但作为新闻必须以具体的事实来说话。而具体的事实指得是:人物、地点、时间等新闻要素必须清晰,光说是“刘先生”、“王女士”、“日前”、“最近”、“某大型超市”,这是不够的。因为,根据这些要素人们无法还原事件,或者说只能还原出一幅很模糊的图像,也就是说只能看到一种现象,却无法看清事实。这样的新闻稿件不符合新闻报道事实的最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事件的动作、行为必须是人们可以完成的,比如有篇现场见闻的新闻写到:“听,新时代文明的号角已经吹响;看,新时代文明的门扉已经开启,”这两个行为动作人们是无法完成的,如果这是记者的抒情,就不宜写入见闻里。还有一条新闻说一个好人利用休息日帮人做好事,一年里共上门帮人修理电视机200多台,修理煤气灶200多个,修理洗衣机300多台,还修理了几百台录音机、收音机等,这个行为完成起来的难度是巨大的,一年按104个双休日再加17个节日假,一共是121天,而修理的东西加在一起超过900台(个),也就是每天要修8台(个)以上,还是上门修理,按这个好人每天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工作12个小时算,修一台(个)的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其中还要包括他走路、上下楼的时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
还有,数量的概念也应该是准确的,是符合常识、常情、常理的,有新闻说一个学校的“教学楼有40多套教室,每个教室根据面积不等,安装了40或60个25瓦的灯管,该教学楼每晚亮灯3个多小时,至少耗电量在万余度。”按这组数据计算,40多个教室按50个计,灯管都按60个计,3个多小时都按4小时计,相乘以后,得数是300000瓦/时,也就是300千瓦/时,一个千瓦/时是一度电,只有300度电,新闻说“至少耗电量在万余度”显然是错的。
再说,新闻是可以有观点的,但新闻的观点应该是新闻事实所体现出来的,而不是记者提炼出来的。有网友跟帖说:“理论上讲,这些事情出现的可能性极大,我们可能都见过”,的确如此,但如果光从理论上说,你可以写成理论文章,而不要按报道事实的新闻来说。再进一步,如果要写观点犀利的文章针砭时事,你可以写成小说、电影剧本、故事,甚至可以写成一部电视连续剧,但是,别写成新闻。
总之一句话,你如果是写新闻,包括以事实为主的举报类文章,请用事实来说服人,而不要摆上一大堆现象、观点,那是扎着架式唬人,不是根据事实说理。
附:我对《一个有良心记者的忏悔》的看法:(原文见西祠胡同驿钊传媒学习小组)
此文给人感觉是一番控诉,但事实部分都太过模糊,比如:
“叫记者站一年拉广告40万,发行1000份。谁不答应谁就不干站长,还为了避开法律,叫我们的记者站注册一家广告公司,以广告公司的名义签经营协议,记者站就只是个赚钱的幌子。”应该点出是哪个记者站或者是哪几个记者站,举出一个实例,说服力就会增长若干倍。
“杂志社开发行会不出钱,到别人单位吃喝玩乐,只用广告和别人换,连开会喝的茶都是用给老板讲话机会换来的。”象这样的实例应该说明是哪次发行会,也可以说是什么时间召开的发行会,这样有助于人们相信文章所说的话。
“原来的副社长,是个新闻界知名老新闻,可是不愿同流合污甘愿当一名记者,”据我对《西部大开发》杂志的了解,原来的副社长一共有三人,有2006年第五期杂志为证,依次为张勇、刘红霞、崔晓云,其中刘红霞和崔晓云现在仍然担任副社长,有2006年第九期杂志为证。而张勇已经离开杂志社,文章说这一位副社长“甘愿当一名记者”,应该说明是留在该杂志社当记者还是离开该杂志社,到另一家媒体当记者。说得越清楚,可信度也就越高。
“更有甚者,把各部门承包出去,一年交几十万,所有的人以前都没有见过,交了钱马上就是什么部门主任,其实就是以前的什么暴发户,连新闻是什么都不知道,全是为了赚钱才来。”这里所说的“所有的人以前都没见过”,应该说明是谁没见过,是此文的作者?还是杂志社的老员工?还有“其实就是以前的什么暴发户,连新闻是什么都不知道,”应该说出这个人的大名,让大家共同来鄙视他。
综上,因为事实的模糊,这篇文章的可信程度就大大的降低了,可以说是难以取信于人。
更重要的是,作者署名为胡养军,而胡养军是《西部大开发》杂志社的现任办公室主任,是一个多年来一直搞行政工作的小伙子,从来也没有担任过记者,文章标题自称是“一个有良心记者”,显然是身份的错位。这篇文章的出处是“记者新闻网”,这个网站的总编名叫张勇,和已经离开《西部大开发》杂志社的原副社长同名同姓,这个网站有很多文章署名为“张勇李祖坤”,而点击作者“胡养军”,显示的作者信箱为zylzk@126.com,这个用户名的五个字母好象和“胡养军”的名字不搭界,却和“张勇李祖坤”二人的名字有点儿联系。这又是一个让人不好理解的问题。
如果这篇文章的作者能在上面所说的几个问题上说得更清晰些,那么,这篇文章就会更有力度了。但可惜的是,因为这些问题表述的不够清晰,让人对这篇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就有些拿不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