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独生子女,少亲和无后代家庭所面临危机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8:00:37
[原创]独生子女,少亲和无后代家庭所面临危机问题
文章提交者:开始的时间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以下话题点子,对你的人生家庭学业事业有很大帮助启发,可以很好解决当前或以后可能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多积累一份难得好经验就是最大财富,只需花费片刻时间,而人生之路却很漫长~
       一.独生子女家庭、少亲家庭与无后代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
       二.如何很好的维系家庭、家族和睦团结兴旺以及祛除我们面临的家庭、家族问题烦恼
       三.房奴、车奴、孩奴...的背后,为你指一条最佳出路
       四.人口与群体危亡





一.独生子女家庭、少亲家庭与无后代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

        因为现在的独生子女还是很多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的后代如果一路‘独’下去,就不可能拥有‘亲戚’,甚至有的连后代都没有,生一个女嫁到别家去了,或夭折了,就绝子绝孙了。

        独生子女没有兄弟,自然不可能有‘侄女,侄儿’;独生子女没有姐妹,自然不可能有‘外甥,外甥女’。如果独生子女的妻子或丈夫也没有兄弟姐妹,那么,他(她)也没有姐夫、妹夫、嫂弟媳、姨、妻侄等等。
        独生子女的下一代继续独生,也不可能有‘侄女、侄儿、外甥、外甥女’等,并且因为父母没有兄弟姐妹,在父亲那边就没有伯父、叔父、伯母、叔母、堂兄弟、堂姐妹、姑母、姑父、姑表兄弟、姑表姐妹等等;在母亲那边就没有舅、舅嫂或舅娘,舅表兄弟、舅表姐妹、姨父、姨母等等。


       俗语:“树大分叉,人大分家”,不论是哪类,如果不能维系亲戚,亲戚也会逐渐消逝。
       从近亲变到远亲,从远亲到没有,越往后走,这些都将消失。比如你某亲戚有个女儿,她嫁了,由于她是唯一的,这个家庭就消失了,你肯定就失去这个支系的亲戚,因为这个亲戚的女儿被她的男家吸收了,那男家顶多成为你的外远亲,外远亲一般会很少走动,逐渐就没了。特别是现在人口流动,到某地买房子啊定居啊,那肯定以前的亲戚就基本很少走了,俗话说:“亲戚不走,血脉不通”,亲戚很快就稀了,变远亲了,甚至根本不认识了。

      

       ‘远亲不如近邻’,在水泥钢筋城市的今天,‘近邻’恐怕都会大不如前了吧。所以,你看某乡村老太太去在城里的儿子那里住,住不了多久,就想回家,因为孤单,城市虽然繁华,但是会患孤独症,长期的话,就会有精神压力,精神分裂,但她回家的话,左邻右舍亲戚那里都可以串串门。

       你妻子的父母以后谁来养呢?遇到家庭条件不好的,还不是你负担。

       世界上最保险的养老,其实还是后代养老,不要相信ZF养老,社/ 会养老包办一切,就可以无后顾之忧,这只能当辅助。既然是辅助,那就可能有辅助没有的时候,缺失的时候,出问题的时候,就如同一个人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社 会机器管理,但自己的命运还是自己把握手中最好。打个比方,篮球运动员穿一个运动鞋跳高,运动鞋再好,只不过是辅助而已,是运动员穿运动鞋跳高,还是运动鞋让运动员跳高,显然就是命运托付给外物,还是掌握自己下,而仅仅借助外物,如果运动鞋出毛病,每秒让你弹跳10次,那你不被跳死。因此,ZF养老或社 会养老,一遇到贪污,什么都拿不到,一遇到乱,发生天灾人祸,什么都没有。有些地方养老院草都长满了,里面的老人生活的如何,没啥零花钱吧。古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且没有后代,即便你有个兄弟姐妹,但他们也有自己生活考虑顾虑负担。

       除此外,最可靠的还需要伦理道德。有些人说,道德没用,伦理没用。我们的祖先几千年的道德伦理怎么会没用,哪个社 会会没有道德伦理,那会什么样。因为他们胡言乱语,说法律可以替代道德伦理,法律高于道德伦理。想没想过动乱的时候,那里来的法律来保障你们。对啊,儿子不养父母,法庭上见,表面上的确法律比道德伦理有用。但是一乱,天灾人祸,哪里来的法律法庭保障。所以,宁愿没有法律,也不能没有道德伦理,况且执法监法人员连道德伦理都没有了,他还有良心去公正执法判决吗?法律公文条约等就是一张纸,天平还在于良心。民法和我们的关系是什么呢?有没有搞懂,就是自己内部调解协调不了,找公共机构来处理裁决,有强制性,并非自愿性,缺乏对当事人教育教导教训的特性,没孝心始终没孝心。比如儿子不养父母,并不是就一定需要告上法庭,而是周围人,家族亲属找那个儿子谈话,化解矛盾,想调解调解,教育教育,开导开导,让他养他父母,当调解协调不成的时候,才被迫告上法庭。所以,你看我们过去的家族宗族体系可发达了,很先进的管理。否者,啥事情都民法解决,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找,那也不可能,人力精力金钱财力支持不了,所以,是能调解的就调解协调,不能调解协调的才述于法律,我们的祖先都是这么办的。当然,刑法不一样,杀人放火犯罪那必须要刑法,公共机构来处理。

       老了过后,如果没有后代,或缺少后代,晚年生活还是很凄凉的,过年过节没有节日气氛。我们今天能讲‘团年’,过年热闹,那是受我们父母的福,八十年代前的父母基本上都是好多个兄弟姐妹,所以,一家子才热闹,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别看多,到以后啥都没,不说独生,现在的人叫他生孩子都感觉是受累,要生四五个五六个对他就是地狱,你问问你朋友们,他们愿意象上一代人生四五个甚至更多吗。往后走,过年过节会是一种基本无啥意义的民俗,因为你一个人呆在家你怎么过,或老两口,对不对,老两口不可能同时去世,肯定一个先去世,另一个后去世,所以,人人都可能成为孤寡老人,晚年生活凄惨。我们的祖先将孤寡当作扶持帮助的对象,可见过去是天灾灾祸才导致出现孤寡,以后,就是人人都可能会是。

      现在城市很冷漠,钢筋水泥,邻居都很少走动。老两口,或孤寡老人一个人在家中,过年过节那天,身体一硬,死在床上,可能都没人知道,邻居也以为你出远门了,可能半年后几年后才偶然间打开你家大门,发现你冷冰冰的剩下骨头。而且要知道老年人或一个人得点病,本来有人照料倒没关系,一旦昏倒,没药吃,没人扶就死了,真实情况是很凄惨的。未来的ZF恐怕要组织个搜救队,定期到每家每户询问有没有得病无法照料死亡情况。

      当丁客的家庭这就要注意了,同性恋的也要重视这个问题。只想生一个孩子的也要考虑了。实在不能生育的就去领养一个。

      有人说,你看我家有钱,可以吃一辈子了,但那能保障吗,银行倒闭了,乱了,钱有用吗?一堆废纸。哪天哪个小偷把你偷了,强盗抢了,公司倒闭了,经济危机了,治病要很多钱了............啥都泡汤了............多锻炼自己和自己的子女,当然更重要是要有自己子女。辛苦一辈子了,晚年生活还是很凄惨的,孤单孤独,连天伦之乐,都没享受过。某大妈提起儿子被车撞死,50多岁了,也无法生育,都很辛酸。

       有人说,你看现在有人工授精,可以不用亲自生娃娃,我们都说自然的生态的才是美和健康。孩子怎么可能没有父亲,那会心理不健全的,肯定要出心理问题,至少要找个干爸爸。你小时候,要是谁告诉你,你是人工出来的,克隆的,恐怕会心理变态,这种家庭和后代是危险的。

二.如何很好的维系家庭、家族和睦团结兴旺的信心以及祛除我们面临的家庭、家族问题烦恼

      家庭、家族不和睦不团结不兴旺是每一个人可能面临的烦恼,也是每一个家庭、家族的忧虑,对下一代心理,人生观与世界观也会造成重挫和扭曲,危害很大。那么,怎么才能真正维系家庭、家族的和睦团结兴旺呢?同时,包括怎么才能收集并维系起‘失散的亲人,疏远的亲戚’,也就是我们祖先所说的‘收族’。就好象一碗水,蒸发出去的我们要收回来,没有蒸发的要维持不蒸发掉。因为历史上,我们的家族都是聚居在一个地方,这个是由当时的氏族分封制度决定的,流动性远不如现在,我们将家族聚居地称呼为该家族的祖地。但是,千百年历史下,总会存在随着各种原因迁居迁徙到外地的情况,于是,逐渐分散了。这种现象在今天也会无时无刻不存在,比如某人有个姑妈姑父迁到外地去了,后来没怎么联系了,甚至联系不上了,过不了一两代,这支亲戚基本就淡忘了。湖广填四川,多少家族支亲流散流失,无法收回。目前的流动性更大,加之无后家庭,独子家庭的大量出现,大规模加速亲人的流失,变的越来越少,甚至会丧失亲戚,整个家庭家族就基本消失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弥补,任意发展下去,将很难再收集并维系起来,对我们以及后世来说,还将有一场巨大的危机。

       收集族人,维系亲族的和睦团结兴旺不是靠喊口号,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从道德伦理来说,就是从‘孝’开始,《孝经》说:“孝,德之本也。”。有了‘孝’,德可生。一个家有兄弟三人,他们都很孝,这个家庭必然和睦,随之兄弟感情必然加深,家庭维系在团结凝聚状态。《论语》中提到了这点:“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就是对死去的先人的诚心尊敬,‘追远’就是对祖先的祭祀与追念,寻根问祖。所以,有‘孝’之德本,才可能有‘悌爱’等德生。相反,如果这个家庭中,兄弟三人不孝,可以这么说,这个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和睦团结兴旺起来的,只会最后打架分散,即便是亲兄弟姐妹都难以避免,这样的家庭、家族终究只会以悲剧收场。家庭、家族正是通过‘孝’才能走向真正的和睦团结兴旺的。

       以此类推,你周围的亲戚,方圆多少里的亲人,各地的族人,一个更大家族要收集凝聚维系起来,非此不行。对我们的祖先来说,家族就是血脉相连的若干个家庭组成;宗族就是血脉相连的若干个家族组成的更大家族;种族就是血脉相连的若干个宗族组成的更更大的家族(作者本人的种族归属是华夏族人或汉人)。

      有些人也许会说,不孝也没办法。这个说法就比较推脱责任,后代子孙孝不孝与自己有直接关系。那么,怎么才能让后世子孙有德呢?从具体实现来说,就是通过宗庙祠堂进行‘礼乐教化’。我们追祖溯宗,祭祀先祖不仅是为了收集族人,团结凝聚族人,管理族人,保护族人,和睦族人,还要教化后人,过去有祠堂宗庙的家族,13岁就要进祠堂宗庙进行‘礼乐教化’,目的让他们拥有家族集体感,家族责任心,和睦家族的意识。

      最小的祠堂是什么?就是你家的‘堂屋’。那是放祖先灵牌的地方或祭祖先的地方,也是对孩子的简单的家庭‘教化’场所,‘家族祠堂’没有了,家族就无法维系团结起来,而家庭的‘堂屋’还多少充当着一定的基本教化功能。在这里,过年的时候,放些水果或肉之类,大人和小孩,一起诚心诚意的拜一拜祖宗先人,这个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简单祭祀。你看农村,不论是盖的草房,瓦房,还是楼房,那中间都有一个‘堂屋’,两边是可住人的房间。现在的人到城市里买房子,一般就没有堂屋,只有客厅,这个是受西方建筑影响,这对后世的冲击不小,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不重视,很多连祖坟都不怎么主动去上了,再往后就难以奢求,从长期来看,将往坏的方面发生悄然变化。当然,‘堂屋’其实兼有客厅功能,过去一家人‘正规’吃饭的地方,一般都在堂屋。当然,稍微大的正规祠堂,不会具有客厅功能,就只能自己族人能进去了,就是单纯的祭祀祖先和处理家族事务的地方。这个祠堂就如那个‘精神殿堂’,和那个清真寺差不多,没有这个你们家族就不能很好的团结和睦,这是做不到的。你看那些在外失散多年的人回家寻亲,首先干什么,就是祭祖,到祖坟或祠堂,只有认祖归宗,才能实现收族认亲。你的家族只要有个祠堂,亲人跑到地球任何地方,整个家族都会被凝聚起来,他都不会失散,他都能找到回家的路,知道回来认亲,就算隔了很多代也不会迷失。你要是没有这个东西,分散后,基本一两代后,血脉就不通了,你就别想再见到他们。如今韩国明氏子孙五百多年后都知道回重庆祖地祭祖,犹太人分布全球,千年都忘不了耶路撒冷圣城。

     你看你们家现在‘团年’,几个兄弟姐妹都往父母那里奔,父母住大儿子家或老屋,其它兄弟姐妹亲人就都往那里走,这个就是一种‘孝’的凝集,父母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个精神标志,就跟那个祠堂一样,有祠堂大家都往祠堂聚集,没祠堂,没父母了,这些家族成员,这几个兄弟姐妹支系以后可能关系就会慢慢得开始疏远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往哪里奔了,人心很难再凝聚起来,以后会就可能会慢慢地流失。实际上,父母不在了,你修个祠堂,不就解决了,先人的灵在那里,以后几个兄弟姐妹各支繁衍的后代都知道往那里奔,子子孙孙都会凝聚在那里。或许清明的时候,各支兄弟姐妹都去上上祖坟,但是祖坟一般是祭祀三代内,主要是小家庭的情形,对一个繁衍起来的家族,一般不太适用。所以,祠堂比较合适,把家族的列祖列宗都‘请’进去了。你那个‘修墓’的钱,花再多也没用,只为自己爽,如果拿来修祠堂,那是惠及子孙,家族功德。

     如果你们那个家族,在祖地(地望)修一个家族祠堂宗庙,再多再分散的亲戚都会被聚起来,维系起来,大家定期聚在一起祭祀祖先。如果是一个宗族,在祖地(地望)有一个宗族的宗庙,整个宗族就维系起来了,如此类推。从家庭到家族,宗族等往外推到种族,追到远祖,当然,越偏重于对优秀祖先的‘追根’。

     可以检讨总结祖先在家庭或族群发展上的过失失误,但是,不能随意侮辱辱骂贬低,因为那样是贬低我们自己,后果是很严重的。就算你父母是罪犯,应该就事论事,你不能做出有违背伦理的事情,比如骑在他们头上,拉到街上游众,通过泼屎尿等来侮辱。如果不相信,你对着你的亲戚或子女,辱骂你的父母祖宗十八代,保证你在所有家庭家族亲戚眼中消失,子女心理出现变态,保证你家的‘德’是丧的干干净净,整个家庭或家族就等着崩溃,四分五裂。你想想,你爷爷有过失失误,你会拿你爷爷来天天辱骂吗?辱骂贬低天天踩他的死去的画像?你的家庭会成什么样,真是难以想象。

      “慎终追远,认祖归宗,兄弟一笑泯恩仇,万事好商量,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同患难,共克艰,千年万里隔不断”,相反,“辱没先人,数典忘祖,虽亲兄弟亦如世仇,过河拆桥,玉石俱焚,离别后,从此难相见”。
三.房奴、车奴、孩奴...的背后,为你指一条最佳出路

         房奴、车奴、孩奴...是什么?就是人沦落为生活的奴隶。它的背后反映了一种‘消费观’或‘超前消费观’。根据调查,在当前消费经济环境中,作为家庭支撑的父母因经济压力患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不在少数。2010年1月,佛山南海西樵发生一起母亲李氏连杀两亲生女惨剧,邻居推测,李氏因经济问题患上严重的抑郁症。

        因为我们这个族群是一个农耕起家的,农耕起家的和游牧,渔猎的部族不一样,游牧和渔猎是原始的生存方式,前者大范围游走,后者小范围流动,农耕是属于定居,‘定居’有利于文明积累,出现复杂的分工,生产方式,崇尚自食其力,以不劳而获为耻。游牧部落和渔猎部落就没有文明,因为积累不起来。不知礼仪和伦理,没有道德意识,多靠兽欲支配其为人处事。有的有自己语言,没有成熟文字,后世有极少部分模仿汉字造字。一部分人有‘名’,但均无‘姓和氏’。多穿野兽皮和羽毛制作的衣服。没有‘生产’的概念,只有‘收获’的概念,与农耕相比,就如同‘摘野果子’和‘种植加工’的区别。什么叫‘野’?这个就叫‘野’,靠打鸟兽,摘野果子,游牧等为主要生存方式的‘野人’群体,象‘圈地养殖,种植管理果树林园,水稻,蚕桑,手工业等等’,那都是步入文明才有的生产方式。所以,你看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易经》),这个是我们劳作的精神动力。很多‘野人’群体,在季节不好,天灾的时候,没啥草了,没野果子了,鸟兽绝迹了等等,就没吃的了,就要饿肚子,就群体出动,去干什么呢?跑到你的庄稼田边,跑到文明地区去抢,过程中,杀人放火,奸淫的事情当然也不会少。象华夏文明地区如何对待长期肆虐的‘野蛮人’群体呢?主要发生在北方的游牧,部分渔猎部落南下。就是赶走,赶的远远的,这样,至少不会很快再回来骚扰,让自己有喘息的机会;或者斩杀惩罚顽固恶劣者,威镇凶暴,让其一段时间,不敢肆意妄动,胡作非为,实在凶如恶魔的就灭了算了;再者,长期组织一支人马驻守,来则惩,去则防备,并修城墙将其阻挡在文明地区的外面;有时候呢,可能会给它点利益,暂时满足他的欲望,减少冲动的可能,但也不能太任其,否者,胃口只会越来越大,最后危害更大,等等。当然,以上只是一种短期快速的办法,解决文明群体与野蛮群体,还有一种要花费很长时间的慢工夫,就是让其定居下来,教他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以及蚕桑等的生产,学会作衣服,放弃洞穴居住,学会盖更好的房子,教他说汉话或华语,学写汉字(至今在新疆一些民族中,还有听不懂汉话的,难交流,如果没有向导,只能作手势),有一些连‘火’都不会取和用,还要教他们学会煮熟食吃熟食,更重要的用华夏文明礼仪,‘伦理道德’去教化他们,慢慢地就不再与野蛮为伍。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一些在语言文字习俗方面大致会与华趋同,并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姓氏’,总之,对其与中夏(中华)之人抚养无异,逐渐融入到了华夏社 会,最后,自然而然的归化入了华夏群体。

         所以,说华夏人民勤劳是没有问题的,正是因为华夏人民自食其力,自强不息才有‘节约,勤俭’的生活风气。由此,华夏的经济观和西方的就不太一样了,华夏所说的‘经济’是“经世济民,经世致用,经邦济国...”,西方的经济观是‘消费’。所以,你看过去我们祖先加工出来的‘凳子’,用几十年,上百年都还可以继续用,耐用。按照‘消费经济’来看,这可不行,你一个电灯泡要用上几年几十年,灯泡工厂的灯泡就卖的少了,卖鞋子的,一双鞋子要穿几年,十多年,那鞋子厂就生产少了。所以,要鼓励消费,拉动消费,刺激消费,一个就够的,要买两个,两个就够的,要买三个,不断制造时髦,潮流,这样,消费者的新旧替换周期短,购买就比较频繁了....利用各种场合和资源来让你产生购买欲望,开发你的欲望,刺激你的欲望......你看别人都有车,我们应该有车,你看别人都有房,我们应该有房,你看别人的孩子吃的那什么奶粉,我们的孩子也要吃那奶粉,你看别人的孩子都有那什么玩具,我们也要有.....而且,又有了攀比下的超前消费,这不, 房奴、车奴、孩奴...就被制造出来了。我们是很勤劳诚信务实,如果是‘勤劳+致用节约节俭’,那生活的自主性,还是会掌握在我们手中;如果是‘勤劳+消费超前消费’,那就只能是生活的奴隶了;而“不勤劳+消费超前消费”,那就只有去卖毒 品海 洛 因,抢 劫,盗 窃,放 高 利 贷,收 保 护 费,绑 架,投机暴 利,诈 骗等等,那都是赚快钱了,据说,海 洛 因每克大抵300元左右,比黄金价格还高点。因为我们的价值观是‘中庸’,就是‘刚好,正好’,你要适合你的当前情况,而不能追求极端。

       对于经济条件处于劣势的时候,产品为了追求利润,不惜不断降低成本,甚至使用劣质的原材料,就是‘一分价格一分货’...处于经济制高点,就不存在这种情况,比如我有全球的销售市场,我单个利润赚少点,但我量大,总利润还是不会亏的,所以,不用牺牲质量,我的娱乐游戏等,一出手,就是发行全球。全球的财富资源都朝我这边流入。我坐在那里都可以收专利费。高端加工市场被我垄断,你非买我的不可,你没那个加工工艺,技术核心,你低价卖给我稀有原材料,我靠发达的加工,成为高端产品,再高价卖给你......这个就是处于经济制高点,世界经济的中心的优势。

      所以,房奴、车奴、孩奴...是自己造成的,自己的选择,后果自己承担,或者说是消费经济下的牺牲品。

四.人口与群体危亡

      一个群体生育维持什么水平才能保持群体正常呢?

      我们来作一个比方:

      假如某个地方有两个小家庭A家和B家,A家夫妻两人,B家夫妻两人,一共四口人,这个是该群体的总人口。

      该群体的发展,肯定是维持四口人长期平均值基本持平最好,偶尔出先的峰值波动是很正常的。如果一个家庭只能生一个,比如A家生一儿子,B家生一女子,他们只能组成一个新家庭,看样子好象人口变成了六口人,好象多了,因为A家和B家的父母没有过世,这个时候,年轻人有两个,老年人有四个,这个就是我们目前所说的‘老龄化社 会’情形。这个是‘人口泡沫’造成的,懂什么叫‘泡沫’,从有生人口来说,实际上,有生人口从以前四个变成了两个,而表面上看的总人口是六个,这个是‘虚高’,没有考虑到有生人口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暂时的峰值,有的人看到人口峰值就大呼‘人口多了,人口涨了’。一旦泡沫没有了,实际人口,只有两个,因为老年人会逐渐去世,泡沫就会慢慢的消失,虽然现在医学让人的寿命延长,相对来说,人口泡沫就维持长一点点,但是泡沫最终是要消失的,因为人不可能不死。当六个人口中的这四个人口泡沫没有的时候,人口会迅速下滑到两个人口,两个人口即A家的儿子和B家的女儿组成的一个家庭,他们只能生一个,所以,最后,有生人口只有一个。这个时候,又出现一个虚高就是3个人口小峰值,当其中的两个泡沫人口消失后,人口跌落到一个人口。一个人口怎么组成家庭,生什么,生个屁。而且,如果A家B家都生的儿子或A家B家都生的女儿,那能组成家庭?如果某一家无子女,那能有贡献?人口长期平均值实际上是一路下滑的,从最初的四口人,下滑到两口人,又从两口人下滑到一口人,而过程中出现的六个人口的‘老龄化’人口泡沫,那只是暂态的人口峰值,其中的泡沫可能会继续垒高一点,并不是无限制增长,必然会稳定下来的,老年人不可能再生育,只会逐渐去世,因为是人口发展中的泡沫,不能作为群体生命力的表现,只有人口长期平均值才是真正的关键。

      那么,要维持有生人口一直保持四个,怎么办呢? 就是最开始的四口人组成的两个家庭,要至少生两胎。比如A家B家各生一个女一个儿,依然组成两个有生家庭。考虑到会有夭折,男女比例不搭配问题,以及不孕不育人口增长,所以,理论上生育率至少两个。所谓‘男女比例不搭配’,也就是A家生的两个都是儿,B家生一个儿一个女,虽然是四个,但只能组成一个家庭,这个就是男女比例不搭配。

      以上只是举了两个家庭,实际社 会有成千上万家庭,但规律一样的,对不对。你说是给我们留后路,还是断后路呢?虽然乐观理论上两个刚好,三个保本,实际上,该生的要生,不想生的不生,养的活的养,养不活的少养或不养,这些都是随机的,并不是严格每个家庭都是至少两个,所以,计划生育没有意义,破坏了人口繁衍的自然规律,属于生态破坏。人口结构肯定是‘有生人口+泡沫人口’,而人口发展的理想情况下是死亡率和出生率基本持平,出现人口暂时峰值很正常,不能以牺牲出生率来达到总人口现状,目前的出生率是非常非常低的,并继续下滑趋势。

      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计划生育呢?还是有的,这个就是鼓励生育。比如战国时期,有鼓励生育,因为打仗造成人口下滑,在现在某些国家由于战争,造成大量人口死亡,而鼓励生育,这个是人为干涉。实际上,这个是天灾人祸将人口繁衍生态系统破坏后的一次人为补偿而已,因为不进行人为补偿,整个族群和就会死去,相当于医生治病,身体有大规模创伤,身体的免疫系统自我调节系统无法让创伤恢复,当然要包扎一下,手术一下。

       我们的人口遭到了重挫吗?我们有病吗?所以,计划生育就是违背了自然自我调节规律,就是天天在给我们正常人做手术,一个正常社 会,一个正常人,你天天给他吃药,天天给他做手术,那肯定你有病,你让人天天泡在药罐子里,那人会虚弱的。而且过去什么都搞计划肯定不行了,妻子要组织配发,婚姻要组织安排........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只有那种遭到了自然人为灾害重挫后,或处于劣势,受到了威胁,自我无法完成纠正,可以适当的有计划的对进行补偿调节一下,ZF扶持一下,矫正一下,计划一下,保护一下。但是,正常情况下万万不可乱‘计划’,乱‘调节’,‘计划’不是万灵药物,药物不能当饭吃,手术不可乱做,很可能会让正常事物死掉。近代以来的人口增长本身就是一种的自我调节,即便是政府在当时鼓励,也是用于弥补战后的人口问题,当正常后,就不要去干涉了,人口繁衍会自我调节的。就如同目前经济发展,谁愿意多生,即便是没有计划生育,有多少人会象你上一辈那样生四五个,六七个的,这个就是身体自我调节系统在起作用了,你再去干涉,就是去添乱,让正常的生态自我调节出现紊乱。

     计划生育在某些时候,可以作为‘医生’作用。但‘医生’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对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正常人,正常社 会进行手术和罐药,就是‘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