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华侨报 中国:什么都要与国际接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09:08:28
“我儿子进学校读书了,老师要求家长为他取个英文名字,说是要‘与国际接轨’。我们翻了好一阵字典,拿不定主意,求助高手帮忙。我希望孩子的英文名含有快乐、向上的意思……”中国一些网上家长论坛常常能读到这样的帖子,给孩子起个英文名,原本也没什么,但说成是“与国际接轨”,就让人不能理解了。
近来,频频读到一则则“裸体出镜”新闻:明星裸露上半身,拍摄“粉红丝带”宣传片和杂志封面,声称是为“公益”事业;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莫小新,在课堂上脱光衣服,赤裸全身,向师生阐述自己对人体艺术和人性文化的理解;在一次“保卫诗歌”的朗诵会上,一男诗人竟然当众全裸念诗……无论声称是为公益还是艺术,他们往往都会标榜说,这是同“国际接轨”。
时下,“与国际接轨”、“按国际惯例办”在中国成了极为时髦的话语。艺术品拍卖市场监督要与国际接轨,国内股价要与国际接轨,高校本科教育要与国际接轨,专案管理要与国际接轨,整合验证机制要与国际接轨,护理要与国际接轨,电子商务要与国际接轨……小品明星赵本山的小品中有句台词:以前我们是在家接神,现在人们都到国际上接鬼(轨)了。
一段时期以来,在中国汽油、水、电、煤气、景点门票的涨价消息不断。涨幅各有高低,涨价的原因多样,有一条却是相同的,要“与国际接轨”,说人家外国的都很贵,中国的油价水价电价太便宜了,所以应该涨价,甚至连银行跨行查询收费也都称“与国际接轨”了。
但是说到工资水准、福利水准、劳动保障制度,有关行业和人士就不提出“与国际接轨”,而强调“中国国情”了。这些日常生活遇到的涨价,深层次的背后原因却被掩盖了:企业亏损,维护费用不足,营运成本过高等。这是内部经营的问题,却要全社会的人为他买单。
医疗改革、教育改革最强调“中国国情”了,说财力不堪重负,那么多国家是免费医疗、免费义务教育,怎么中国就不“与国际接轨”了呢?
中国扶贫基金会要举行一场“慈善国宴”。“慈善国宴”是一种国际通行的扶贫方式。不过,慈善晚宴在中国遭遇到民意障碍,人们纷纷在媒体和网上提出置疑,认为此举不符合中国国情:慈善晚宴虽能给穷人带来福利,但这种交钱就能和高官共进晚餐,有权钱交易之嫌,一餐饭抵穷人一年粮的救济方式,必定伤害穷人的感情,最终这场“慈善国宴”被迫叫停。
有学者对此反思说:“西方人的思维直观,行为模式简单,通常只注重结果;中国人则看重过程、动机和行为模式,更注重其中蕴涵的道德伦理。对慈善晚宴的不同看法,暴露出东西方思维的差异。中国的穷人更需要温情救济,而不是上对下的恩赐。”在这一点上,尊重“中国国情”比“与世界接轨”似乎更重要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