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授指出中国大学生软肋 没信心缺创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6:12:44
 考进中国前十所大学的学生,学业功底不亚于美国十所顶尖大学的新生,但是4年后再“对决”,差距就拉开了。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院长倪军昨天在“中美大学与创新体系比较”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本科生六大软肋: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自信心、领导力、团队合作、表达能力均显薄弱。

中国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差
  “中国学生,再复杂的方程式他都解得出,这一点,美国学生绝对不如中国学生。但是一遇到实际问题,美国学生的解决能力要比中国学生强很多。”倪军说,一遇到实际的“应用题”,中国学生就“看不见”方程式在哪儿了,也不知道如何建立方程式。
  倪军毕业于交大机械工程系,1983年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后获得博士学位。33岁那年,他获得美国总统奖;36岁成为了密西根大学的终身教授。他还是中国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以及中国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如今,倪军经常往返于中美两国,对两国的高等教育有着切身感受。

中国学生的“症结”出在教育体系
  他认为,中国学生的“症结”出在教育体系上。“中国老师已经习惯把问题归纳成方程式,教学生如何解,其实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实际当中提取出方程式。”他说,以密西根大学机械工程系为例,从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始,老师就要求学生到外面寻找问题,然后回来做课题。“在美国,学生经常会问我奇奇怪怪的问题:为什么不能这样?为什么不能那样?我在国内讲课,很少有人提问,这也是差异。”倪军说,如果你学会问问题,可能问了一连串的问题,一半的答案已经出来了。教育的核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倪军发现,中国学生还有个典型的习惯——喜欢对答案。如果两个人的答案是一样的,那么大家都“放心”了。他认为这是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作业不应该是唯一解,而应有若干解。”倪军说,“要做到这一点,对教师而言要求很高,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要布置开放式的作业,并且不能按照标准答案批改作业。”